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平 《湖南包装》2020,(1):123-125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新时代创新传承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地域文化资源创新传承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对接性,探寻了高校艺术教育对地域文化资源创新传承的方法与策略,认为借助高校的科研与教学平台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既彰显了地方高校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又激发了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播和创新发展的意识,是地方优秀文化保护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双赢之道。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大学生当仁不让地肩负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未来建设与传承的使命.本研究对于高校大学生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把握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并分析其现象背后的原因,寻找培育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路径和方法.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处于较高水平,但存在一定程度认知浅显、知识储备量不足、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只有完善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育,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的积极构建作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教学目标,通过项目式教学探索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路径和方法。课程构建了包装设计创新性教学体系,包括立体化包装设计实践体系和文化创新设计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设计成果从包装设计视角传承了中国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旨在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文化同化是现今艺术教育不可忽略的部分。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结合“天人合一”思想、“意”“象”理念、“阴阳和谐”思想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旨在将中华传统文化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设计素描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尚华 《包装世界》2010,(3):76-78,81
中国民间艺术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民俗之魂、艺术之根。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传承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系统论述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概念、内涵特质以及现实教育功能,强调了传承教育的必要性。在对广州民间艺术优秀资源深度挖掘、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传承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讨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芳  周宪 《包装世界》2010,(4):52-52,55
中国民间艺术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民俗之魂、艺术之根。本文以艺术设计专业传承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系统论述了民间艺术的历史概念、内涵特质以及现实教育功能,强调了传承教育的必要性。在对广州民间艺术优秀资源深度挖掘、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传承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探讨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授当代主流技术技能、未来先进智能智造技术,也肩负着对优秀地方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本文以学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为典型案例,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技艺为理念,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职业教育全过程,通过将传统技艺传承植入现代设计教...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民族自立的资本,是国家发展与创新的根基。教科书作为当代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载体,担任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所以,研究初中美术教科书中体现的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初中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参与程度的角度切入,首先从传统绘画技巧、民间艺术、中国历史遗迹三个方面分析了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选择和特点,接着在教科书中考察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体现,最后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美术课程和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馥 《上海包装》2023,(10):211-2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美育水平、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从非遗与设计类课程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非遗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构建非遗教学师资队伍、充分挖掘非遗相关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等融合路径;以常州非遗融入常州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实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浩 《包装工程》2023,44(22):11-16
目的 传统工艺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基因等多元价值,是现代设计助力传统工艺振兴,弘扬中华美育,彰显中国风格的宝贵资源库。以设计实践活化优秀传统工艺,探索中国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中国文化特色。方法 以中国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为导向,紧密契合传统文化复兴国策,以传统工艺形式为设计元素在设计实践中进行创新应用,来引导探索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中国文化特色。为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创业型”设计人才注入中华文化基因、积蓄传统文化能量,用设计的手段传承、创新及推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论 以明确的学科方向、专业建设为基础,通过重大社会服务项目设计成果转化等平台,探索新时代符合国家文化建设发展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价值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冼芸安 《上海包装》2023,(11):196-198
作为知识密集型战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目前许多高校十分注重文创设计人才创新教育的发展。从岭南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出发,分析了高校文创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岭南文化传承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双创型育人方法,旨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尚华 《包装世界》2015,(4):50-52
传统民间漫塑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之魂、民族之根。本文系统论述了民间漫塑艺术的历史演变、内涵特质以及现实教育功能,强调了传承教育的必要性。在对民间漫塑艺术优秀资源深度挖掘、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尝试传承实践的方法与途径。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教学探讨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白凌婷 《包装工程》2022,(S1):416-418+420
目的 为践行延续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的现实需求,提升艺术硕士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课程思政理念,从教学方式、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对融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围绕强化以人为本、优化教育手段、深化课程改革等三个层面提出创新路径的具体实践,不断推动融入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结论 构建科学可行的融合模式,解决了当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艺术硕士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红色教育和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汤橡 《湖南包装》2023,(5):195-197
以女性高等院校为背景,从文化育人的角度阐述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刺绣工艺”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女大学生教育特点,从湖湘红色文化中筛选出契合“刺绣工艺”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容,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融入课堂,在文化感知、工艺学习、思政育人等方面提升学生对传承和发扬湖湘红色文化的自信心,并形成课程广泛且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赵炬宇 《上海包装》2023,(10):214-216
以包装装潢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和探索。从包装装潢设计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考核及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包装装潢设计课程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下,以项目为导向,梳理装饰与图案课程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思政课程的方向探索和装饰与图案课程中思政工作教育的切合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东方美学、中华美育精神、爱国主义、创新创业精神等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期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设计、包装设计,融入专业赛事及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创新,以获得民族自信感、自豪感等。  相似文献   

17.
魏俊儒 《包装工程》2022,(S1):413-415
目的 中国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理念,与时代深度契合。将“课程思政”与中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结合,有利于构建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从而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立德树人目的。方法 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高校中国画课程入手,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重技法、轻理论”,专业教学与思政融合度不高,专业教师个人思政意识浅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结论 提出了强化中国画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增强中国画课程思政互动体验、注重经典作品解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健全中国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高校军事理论课进行分析研究,为此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革新提供保障,实现军事理论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模式,更好地发挥教育育人成效,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育人元素及实践困境,并提出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标准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课程育人体系的重要教育形式,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本文基于战疫背景,以艺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主题融合教学实践为例,转变传统艺课堂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教学育人形式,深入挖掘艺课堂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融入高校艺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性探索,践行"课程思政+战疫艺课堂"教育教学新形式,厚植艺术专业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龚晓雪 《湖南包装》2022,(3):162-165
高校美育融入地域性非遗艺术,不仅深化高校学生对非遗的认识,还能主动服务本土文化的建设,实现活态化传承地方文化的精髓。但大家对非遗艺术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地域性非遗艺术融入高校美育的教学内容非常欠缺。以重庆移通学院的非遗美育教学为例,通过成立非遗中心搭建地域性非遗育人平台、创新地域性非遗教学模式、嵌入地域性非遗项目的校园活动等方法,实现地域性非遗艺术融入美育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美育教学内容,主动服务于本土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强化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以期唤醒更多的高校学子主动认识、学习和传承非遗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