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燕翔  汤莹 《包装工程》2020,41(18):165-171
目的从模因理论角度出发,探索湘潭纸影文化产品设计思路,以应对传统湘潭纸影面临的生存危机,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法对湘潭纸影文化模因进行提取、分类、解构、重组和变异,形成湘潭纸影文化模因创新矩阵,采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影响湘潭纸影文化产品设计的语意词,以此表征湘潭纸影文化模因的有效传递率,构建基于模因论的湘潭纸影文化产品设计模型,以实际案例探讨模因论在文化产品设计中的有效性。结论文化模因是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创新的核心,通过对湘潭纸影文化模因的分析与设计实践,验证了模因论在文化传播中的有效性,丰富了模因论的应用层面,并为基于地域文化的产品设计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郭竞之  毛寒 《湖南包装》2023,(4):15-18+117
Emoji是流行于互联网并辐射于现实文化生活的一组经由Unicode编码的图形符号。文章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分别从长寿、生殖力、精准的复制能力3个方面讨论了Emoji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设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Emoji有易辨性、完整性和普适性的设计特征,是它得以迅速流行并持续流行至今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Susan Blackmore认为语言是模因选择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语言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它的功能就在于传播模因。语言总是在不断地演化着,各种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激烈地互相竞争,争取被人们采纳、接受。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苏慧 《中国科技博览》2010,(34):482-483
模因论是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模因论不但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也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模因论的传播途径为切入点,在重新审视传统翻译教学的同时,结合当前的外语翻译教学现状,探讨如何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以及提高外语学习者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新理论,它提出了模因是文化传播单位。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模因论使模仿这一教学方法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了它在外语教学中的进一步使用,使教、学双方重新认识了模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脸识别与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步态识别等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具有自然、便捷、用户体验友好等独特优势,因而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深度学习技术的驱动下,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面对表情、姿态、光照、遮挡等外在干扰因素时,仍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特别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安...  相似文献   

8.
杨波 《硅谷》2015,(4):146+221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用水量较大的行业,水作为媒介参与整个染整加工过程。印染废水水量大,色度高,成分复杂,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某染整企业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和钰  刘小菊  陈政 《包装工程》2022,43(16):431-441
目的 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桂林傩面具审美嬗变与视觉表征机制,为桂林傩面具的设计推广与传播传承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方法 遵循桂林傩面具的形式、观念与审美的历时性变革,将其作为模因复合体剖析,通过选择性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与模因传播复制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传播实验,筛选辨识度高、持续强化的强势模因和辨识度低、逐渐弱化的弱势模因,剖析其视觉表征机制。由此提出强弱模因配比策略,进行设计创新。结论 通过对桂林傩面具模因复合体的内涵解读与设计创新,阐释了桂林傩面具在发展和进化过程中的视觉表征与审美转向,在保持其艺术造型、质料工艺、刻绘装饰与色彩表达强势模因组稳定的视觉传播力之上,强化弱势模因的传播传承能力。并融入现代审美需求,实现视觉设计新突破,赋予其新的文化艺术价值,使桂林傩面具焕发新的文化创造力,也为地域民族文化在新机遇下的有效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可行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文霜  崔鑫龙  郑文俊 《包装工程》2022,43(22):231-240
目的 基于侗族文化原真性保护视角,对侗族传统文化元素溯源并构建模因数据库,探索非遗视觉元素原真性设计的客观流程。方法 利用符号学指导数据的采集、提取,应用模因论对符号进行分析、重组,实现侗族传统元素特征的数字化提取和图谱表现,再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侗族符号进行判断矩阵赋权。结果 通过构建完整的侗族传统元素模因图谱评价体系及后续应用流程,有效地将传统元素运用于导视系统设计,实现传统元素的原真性与在地性设计,形成基于侗族文化创新设计深度思考的设计模式。结论 以侗族聚落文化模因为指导的导视系统设计,使导视系统既实现了自身功能性,又大幅提升了文化附加值,扩大了侗族文化的传播途径与传承价值,增强了对侗族聚落文化的原真性保护。  相似文献   

11.
包装印刷材料实验课程化使得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实验,学生在综合设计各种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案时,不仅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形成创新性思维。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学校施行了包装印刷材料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由此学生制定了制作四层瓦楞纸板并进行性能测试的课程实践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实验课程化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湘东地区的民间传统竹木制蒸炊器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敏秀  戴向东  曾利  肖小英 《包装工程》2018,39(22):264-268
目的 分析湖湘饮食特色中“蒸炊”的竹木制器物的特点,探寻其设计理念,扩展认识湖湘文化的新视角。方法 对株洲、浏阳、长沙等湘东地区的民间蒸炊器具进行调查,并测得其主要尺寸,运用功能分析法把典型器具分为甑、蒸盖、箅、舀水器等。结合当地的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运用形式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对用材、形式、功能、结构等进行具体分析。结论 湘东地区民间传统蒸炊器具具有世俗性、科学性、艺术性等特点,其设计遵循“取材因地制宜、制器功能至上、造型简朴规整”的造物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