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铜洗时,由于铜液组成及塔内化学反应复杂,外界影响因素众多,因而经常有各种沉淀物沉积在填料空隙中。采用鲍尔环后,由于鲍尔环小窗叶片向环中心弯入,并在中心处相搭,上下二层窗位置又交错,沉淀物在鲍尔环内沉积后,形成死角,不易被向下流动的铜液带出,致使填料空隙率减少,铜液持续带液。不少厂因此被迫改换拉西环或鲍尔环拉西环混装。 我们认为,只要切实掌握原料气与铜液的质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首选鲍尔环不但是可行的,而且能提高生产能力,保证微量合格,对于挖掘生产潜力,实现小铜塔过大气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引言引进3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的脱碳是通过填料塔来完成的。美国的脱碳再生塔的填料是用玻纤增强聚丙烯GFPP制的鲍尔环。它的使用条件是:温度上限122℃,压力上限0.83公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以空气对二氧化碳水溶液进行脱吸的传质实验,测定了四种塔填料的传质性能数据,所测定的填料包括公称尺寸为50毫米的聚丙烯鲍尔环(井字形内筋)、聚丙烯鲍尔环(米字形内筋)、聚丙烯阶梯环(Ⅰ型)及瓷矩鞍(法国)。初步整理为液相传质单元高度与液体喷淋密度的关系,(H_(OL))25℃=AL~n,其中系数A和指数n因填料不同而异。对比之下聚丙烯阶梯环的传质单元高度低于同种内筋的鲍尔环;两种不同内筋的鲍尔环,以井字形内筋为优。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型均流填料塔设备,在Φ600 mm的圆形冷模实验塔中,以空气-水-CO2为工质进行了CO2解吸试验,利用滴定法测定了多种气液负荷下新型均流填料塔的传质性能,并在相同工况下与鲍尔环填料塔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喷淋密度下,新型均流填料塔与鲍尔环填料塔相比,液相传质单元高度降低了19%以上;随着喷淋密度的降低,液相传质单元高度降低更加显著。在正常操作范围内,新型均流填料塔的传质效率远高于鲍尔环填料塔,是一种传质性能优良的新型填料塔设备。  相似文献   

5.
在φ1000毫米有机玻璃试验塔内用空气-水系统对浙江嘉兴塑料加工厂生产的φ76聚丙烯鲍尔环和φ76聚丙烯矩鞍形填料进行了流体力学研究,并对其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鲍尔环的流体力学性能优于矩鞍形填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直径为ф200mm的塔内,装填25mm聚丙烯鲍尔环,以空气-水为介质,研究了在不同倾斜角度下填料高度和气液比率对于塔底液体分布的影响。对于进一步进行非稳状态下填料塔设备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氮肥》2017,(12)
介绍了甲醇系统因对H2S的吸收不足造成脱硫指标反复超标的问题。脱硫溶液再生较差的原因是脱硫再生塔内下层填料因破碎、变形及部分破碎填料进入煮沸器底部堵塞换热管道造成的,进而表现为脱硫再生塔下层阻力大、压差高、再生塔顶温度低等现象。甲醇系统停车后,将填料更换为鲍尔环和扁环,并对再生塔填料进行优化后,加至满负荷运行,脱硫指标温度合格。  相似文献   

8.
φ500毫米填料铜液塔改为φ500毫米双孔径非均匀开孔的筛板塔,提高了生产效率。我厂原采用φ500毫米铜液塔(内装φ50×50铁鲍尔环)达到年产2万吨氨的生产能力,而前工段生产能力已超过2.5万吨氨的水平。故在1987年生产中均因铜液塔经常带液或微量跑高而影响了全年生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烟道气酚盐分解制取粗酚工艺中分解塔填料类型的探索及实践运行,证明不锈钢鲍尔环比塑料花环填料及轻瓷材质填料更适合该工艺条件。应用不锈钢鲍尔环,避免了分解塔发生堵塞事故,同时提高了粗酚收率。  相似文献   

10.
填料塔是化学工业中常用于液体精馏及气体吸收的气液传质设备,为了使气液两相能够达到传质所需的良好接触状况,在塔体内,置放的填料大致可分为实体填料和网体填料两大类。实体填料包括拉西环,鲍尔环,鞍形填料,波纹填料等。网体填料包括由丝网及多孔压延薄板(0.1毫米左右厚度)制成的各种填料,如鞍形网,网环,压延孔环等填料。  相似文献   

11.
我厂在1977年3月脱碳填平补齐时,将碳钢鲍尔环填料φ50×50×1、53米~3,浸涂聚苯硫醚防腐处理后用于合成氨半贫液脱碳再生塔φ2600×3700中,效果良好。使用条件为: 半贫液浓度:K_2O160~200克/升,DETA13~20克/升  相似文献   

12.
徐冬柏 《中氮肥》2005,(4):29-31
1 概 况我厂是以煤为原料造气的中型合成氨厂,设计能力为年产合成氨150kt,原料气净化采用碳丙脱碳和醋酸铜氨液洗涤。在进入铜洗之前,部分气体通过甲醇塔副产甲醇。铜氨液吸收有害气体之后,采用蒸汽加热及减压使有害气体溢出,再经水冷、氨冷及加HAC、加氨,使铜氨液得到再生,恢复吸收的能力。内径为1600mm的铜液塔原采用 50×50×2mm铁质鲍尔环散堆填料,在18m高填料层中,有2个锥形的液体收集器,以消除铜液自塔顶流下所产生的塔璧效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料气中CO含量为3%时,脱除CO吨氨需铜液量为6 5~7 0m3。由于我厂合成氨系统2~3a…  相似文献   

13.
填料塔液体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φ200和φ500塔中,对多种规格的聚丙烯阶梯环、瓷拉西环和φ16聚丙烯鲍尔环进行了液体分布试验,试验采用空气-水系统。结果表明,塔中液体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相同直径的阶梯环与拉西环相比,扩散系数小20%,壁流也小20%左右,阶梯环中液体分布比鲍尔环好得多,在相同喷淋条件及相同的d_c/d_(?)情况下,大直径填料塔的壁流较小塔为小。 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得出大直径填料塔所需喷淋点数的计算式,可供设计参考,气流对液体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光辉指示指引下,为了大力增产化肥,支援农业。淮南化肥厂和吴泾化工厂对原设计规模为年产5万吨合成氨设备进行挖潜改造,从而使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铜液塔能力不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原设计中φ700填料铜液塔两台,采用铁圈填料,每塔处理水洗气量最大能力为18000米~3/时,后来曾改为鲍尔环填料,生产能力稍有提高。近年来不少单位(包括淮南化肥厂)曾对铜液塔作了进一步的技术改造,设计了筛板铜液塔,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相似文献   

15.
我厂于1995年实施“综合节能技术改造”以来,全厂综合能耗有大幅度下降,年产合成氨3.0万吨,但是由于精铜塔能力不够,所以,精炼系统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当时工厂只好将“6.5”技改期间淘汰的φ500精炼系统恢复生产和φ600精炼系统(φ700铜塔)并联运行,铜塔内填料为散装鲍尔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塔内填料技术性能的局限,铜液在铜内产生壁流和沟流现象,制约了铜塔的吸收能力,微量经常咆高,而且填料易堵塞,经常发生速液事故,使整个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同时压缩气体直两套系统,给操作带来径多的困难,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于98年引进新型垂直筛板技术,对φ700铜塔进行了技术改造,用不锈钢筛板取人原鲍塔进行了技术改造,用不锈钢筛板取代原鲍尔环填料,此项技术的采用,使铜塔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甩掉了φ500精炼系统,实现了一套φ600铜洗统(φ700铜塔)过13台L机的气量,自投入生产使用至今,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公称尺寸为50毫米的塑料鲍尔环(米字筋、井字筋)和塑料阶梯环填料,进行了流体力学性能评选,得出此三种填料泛点气速和泛点填料因子大致相近,而压降的优劣次序是阶梯环、井字筋鲍尔环、米字筋鲍尔环。  相似文献   

17.
鲍尔环是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填料。它与拉西环相比,能较好地改善环内空间和环内表面的有效利用程度。它具有液体分布性能良好,压强降小,气体通量大,放大效应比拉西环小等特点,因此,它应用于气量要求很大的气液接触过程特别有利,如大型吸收装置和真空蒸馏。聚丙烯鲍尔环与金属鲍尔环相比,它又显示了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又不象陶瓷鲍尔环容易损坏,且重量轻。它的缺点是耐温性能  相似文献   

18.
填料—旋流板复合脱硫塔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伦宏 《中氮肥》1999,(6):48-50
以煤焦为原料造气的合成氨生产中,变换气脱硫是必不可少的净化工序。而中型氮肥厂的脱硫塔,多数企业原设计为木格填料,该塔型易堵,对生产影响较大。许多企业在改造脱硫塔结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改为半空塔、空塔、浮阀塔、湍球填料塔、旋流板塔、塑料环填料塔等等。塑料环填料气液接触好,脱硫效率高,但易堵难清洗;而旋流板由于开孔面积较大,不易堵,阻力小,但脱硫效率相对较低。基于此特点,若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则可扬长避短。我公司净化老系统1#、2#变脱塔原为塑料环填料塔,单塔规格为2600mm,H24050m…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两种新型通用填料-塑料孔板波纹填料及金属鞍环填料的研究结果及关联。通过对塑料孔板波纹填料、金属鞍环填料和对比填料鲍尔环的流体、传质测定及工业应用比较表明,该两种填料的共同特点是通量大、效率高、阻力小,与国外相应填料的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20.
技术服务     
采用高效塑料板波填料,可用来取代木格塔、拉西环塔、鲍尔环塔和泡罩塔等,从而可大幅度降低吸收剂用量、电耗,同时也相应提高产量或效率。例如,φ500铜洗塔改造后,生产能力可达1.5~1.8万吨氨/年,铜液用量由12米~3/小时下降到8米~3/小时,全塔压降由490千帕下降到49千帕,全年可节支13万元。欲需对脱硫、饱和热水系统、脱硫工序、铜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