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形建筑     
胡德明 《建筑》2001,(11):48-50
21世纪,我国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各种建筑创作思潮相互碰撞,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已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所介绍的“山形建筑”便是其一。“山形建筑”对传统的结构体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作者自成一体的建筑创作观念带给读者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2.
日前.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平添几分热闹。建筑学术界的泰斗钟训正院士.戴复东院士.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主席潘祖尧先生.以及以设计大师崔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设计先锋、全国知名建筑院校和建筑学术杂志的代表在此欢聚一堂.出席“20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共同讨论中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本次论坛以“审视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十年”为主题.揭示近10年中国建筑创作的成就与问题.关注建筑师主导下的城市设计.探讨跨学科的建筑创作与实践,呼唤具有地域文化的精品建筑.并期望形成有效的建筑评论机制,以促进和繁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3.
从建筑的实质出发、分析了建筑创作应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建筑创作应立足于协调的环境、公众的参与及建筑的经济性.指出人们应正确对待建筑创作的创造性思维与作品创新.把握建筑创作是为人类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论建筑形态要素的相对旋转与组合朱兆慷建筑形态要素的相对旋转自组合是建筑创作中一种较新的设计手法。是建筑构成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建筑创作实践的产物。建筑形态要素的相对旋转导组合是建筑创作过程中相图思维的一种布式。建筑形态要素的“旋转”弓“组蠢”运动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工业建筑创作中建筑内涵的差异性,工业建筑美的表现,工业建筑创作的建筑手法,新型工业建筑的建筑要素,建筑设计与工艺工程设计。简介了中国华录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6.
科学建筑观与建筑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旗 《华中建筑》2008,26(9):5-8
该文从当前建筑创作中存在片面追求标新立异的形式主义倾向谈起,提出科学建筑观的问题。从建筑社会观、建筑本体观、建筑审美观三方面来阐述科学建筑观的涵义,并说明树立科学建筑观对建筑创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吴良镛 《华中建筑》1997,15(2):13-17
建筑文化与地区建筑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吴良镛繁荣建筑创作,这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课题,鉴于建筑本身的综合性,其途径也应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本文试从建筑文化研究,加强建筑创作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当前建筑界关心的话题----建筑创作、现时的建筑理论研究工作、中国建筑特色的探索、中国建筑当代的发展、城镇建设面临的态势几个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以祈其对繁荣建筑创作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对北京中华民族园新疆景区建筑创作的介绍,说明了建筑语言的多元化与建筑的传统语言、工艺性、材质、光影等情感因素的表达对于建筑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和后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符合逻辑的发展与完善,它们是20世纪建筑创作理论的主流。80年代西方兴起的解构主义及其依附的非理性主义是当前建筑创作理论中的新反叛思潮,它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1.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2.
赵星 《工业建筑》2012,42(11):154-157
为满足快速变化的个人、社会和环境的需求,建筑师不断寻找当代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最佳结合途径,实现可适应性动态建筑的梦想。通过按时间顺序,将动态建筑分为四类(基于游牧情结的可移动建筑、基于动力技术的可变动建筑、基于可持续技术的智能建筑以及基于交互技术的互动建筑)进行分析,以期得到当代动态建筑的全貌概括。  相似文献   

13.
澳门近代城市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尧 《南方建筑》2004,(3):86-90
澳门是特定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城市,是中国本土化和西欧葡萄牙化共同孕育出的一支奇葩,近代是澳门城市建筑发展重要的过渡时期,承上启下,形成了澳门现代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4.
吴卉 《福建建筑》2008,(9):23-24
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是相近并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交叉但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外延和价值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对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和保护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绿色建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东业  侯永强 《山西建筑》2005,31(20):35-36
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结合控制论的实践方法和多学科的现代科技成就,根据建筑所在环境和资源状况,以绿色建筑技术为支撑,以动态调节为特点,形成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生活舒适、文脉延续的人类理想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展望未来的建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卫红 《山西建筑》2009,35(6):50-51
阐述了零能耗建筑、节地型建筑、避难型建筑及数字化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这些建筑的现状、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指出这些未来的建筑会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近完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秀静 《华中建筑》2009,27(7):182-184
该文以山西近代扩建的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查阅、整理并分析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今后近代学校建筑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冯美宇 《华中建筑》2011,29(3):152-154
该文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以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为例,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有所启发,并为研究山西地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厦门地域建筑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历史、人文、经济和气候等因素,厦门形成多种地域建筑形态,是厦门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之源。本文对厦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特色地域建筑形态,进行了系统区分归纳,分析了各自的特色、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建筑评论的具体含义、目的及作用,介绍了我国建筑评论的现状。并且从建筑师的角度,对如何促进建筑评论的发展和对待建筑评论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