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Haake-90型双螺杆挤出机,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一系列组成比,增容剂含量不同的PP/PA-6共混物。用TR-10C型介电损耗测量仪测试了这些材料的介电性能。用SEM研究了共混物组成与增容剂用量对共混物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对上述材料微观结构形貌和介电谱图的分析。讨论了该体系介电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发现分散相PA-6粒径大小,分散程度及与PP基体界面粘结程度对共混体系的介电性能有显著影响,描述了共混物组成,增容剂含量与共混体系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衣康酸接枝PP对PA6/PP共混物增容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马来酸酐接枝作对照,用ESCA,SAXS,WAXD,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衣康到接枝对PA6/PP共混物和增容作用机理,证实共混物中有PA-co-gPP共聚物生成,讨论了gPP,PA-co-gPP的结构与后者生成量和增容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PA-co-MPP和PA-co-IPP的增容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3.
用DSC研究了熔融温度与熔融时间对聚苯硫醚/尼龙6共混物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的影响。虽然熔融条件不同,共混物中PPS组分的熔体结晶温度比纯PPS的高出20~40℃随熔融温度提高和熔融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其熔点、结晶与熔融热比纯PPS的低。表明PA6熔体对PPS结晶有成核作用,PPS与PA6组分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受熔融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PA6/PP共混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PA6 /PP共混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所用增容剂的种类及增容机理、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的研究状况 ,并对PA6 /PP共混物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增容机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RSMA为增容剂制备了PA6/PP共混物,研究了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以及晶态结构,并探讨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增容机理结果表明,PA6/PP共混物为热力不相容的海岛型两相结构,RSMA的加入改善BPA6与PP相间的相容性,使两相分均匀,分散度提高。RSMA对PA/PP共混物的增容机理可用界面-分散相复合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6.
杜旻  李言荣  袁颖  王升  张树人 《材料导报》2007,21(Z2):158-160
系统研究了不同半径的稀土离子La3 、Ho3 、Yb3 分别掺杂的BaTiO3陶瓷的相组成、显微结构与介电性能的关系.实验表明,随着稀土离子La3 、Ho3 、Yb3 半径递减,稀土在BaTiO3中的固溶度降低,当稀土掺杂量超出固溶度时,BaTiO3陶瓷中生成焦绿石相.小离子半径的Yb3 掺杂有利于提高居里温度,改善容量温度特性,使瓷料满足EIA X8R规范要求.SEM研究表明,焦绿石第二相会抑制陶瓷晶粒生长,形成稳定的壳-芯结构,从而获得高介电常数和平缓的电容量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聚丙烯与其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和结晶性的角度出发,综述1992年国内关于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研究及形态结构与聚丙烯共混材料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使用Haake-90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一系列粘土含量不同的尼龙6/粘土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测试其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介电稳定性能以及电击穿强度,并讨论了粘土含量对纳米复合体系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纳米粘土后材料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明显减小,同时介电稳定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电击穿强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PMN—PT陶瓷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aCl-KCl熔盐法制备了钙钛矿相结构的0.8PMN-0.2PT陶瓷,研究了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样品的相结构,微观结构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与传统陶瓷工艺相比,用熔盐法制备的样品介电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尼龙—6/PP—g—MAH共混体系的结构及流变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Molau实验,二甲苯萃取抽出物的IR分析,DSC,SEM测定了尼龙-6/PP-g-MAH的结构,发现尼龙-6与PP-g-MAH的酸酐或羧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接枝共聚物起到了共混体系增容剂的作用,改善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形态。流变学测定表明,体系假塑性增加,熔体粘度上升,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性能较之纯尼龙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PPO/PA6纳米共混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的制备PPO/PA6共混物的方法,从己内酰胺(CL)单体出发,在聚苯醚(PPO)存在下阴离子开环聚合己内酰胺,由于其中一部分PPO主链上接枝了活性苯酯基团,能促进PA6链在其上增长,从而同时形成了PA6均聚物与PPO—g—PA6接枝共聚物,实现了原位聚合与原住增容的同步实施,并用SEM对其微观相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控制共混条件可制备PA6纳米分散的PPO/PA6共混物。  相似文献   

12.
PP-g-MAH对PA6/PP/TLCP三元共混物的增容改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P-g-MAH对PA6/PP/TLCP三元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以及对共混物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共混物的DSC、SEM、POM、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P-g-MAH对共混体系有明显的增容作用,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提高;由于TLCP的加入,共混物的熔体粘度大大低于PA6的熔体粘度。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接枝物反应挤出增容PP/PA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有PP熔融接枝MAH和不饱和羧酸混合单体通过反应挤出增容PP/PA6共混物,研究了增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SEM、TEM观察表明,接枝物能明显降低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改善体系的分散状况,提高共混物两相的相容性;增容共混物的两相界面结合改善,相界面变得模糊。WAXD、DSC测试表明,用该接枝物增容后的共混物,组分的Xc下降,分散相微晶尺才减小。研究结果表明该接枝物是PP/PA6共混体系的有效增容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超声辐照对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PP/EPDM)共混物挤出过程及二次加工中微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超声功率的增加EPDM相的比表面积增大,界面作用增强.超声辐照使EPDM在PP中形成的良好的分散效果在经过热压二次成型后仍大部分得以保持.动态流变分析显示超声振动使PP/EPDM共混物的内部结构变得更加均匀.Palierne乳液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超声辐照使共混物中两相的界面张力降低,这说明超声辐照使两相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构和牢固的界面作用,有效地阻止了EPDM液滴在共混过程以及随后的热压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合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聚乳酸(PA6/PLA)共混物,探索性研究了聚乳酸(PLA)部分替代尼龙6(PA6)的可行性。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SEM)形态观察和热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PLA的含量不超过30%时,PA6/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在纯PA6拉伸强度的96%以上,拉伸模量是纯PA6的1.16~1.6倍;维卡软化点在173℃以上,热稳定性良好;形态观察发现共混物中PA6和PLA两相界面结合紧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而当PLA的含量超过40%时,PA6/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往将等离子喷涂层用于介电性能的研究较少。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石墨表面制备了一系列Fe/Al2O3陶瓷涂层。采用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Fe/Al2O3含量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在8.2~12.4GHz频率范围的介电性能,探讨了Fe含量对涂层相组成和微观结构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Al2O3陶瓷涂层中Fe粉和气孔分布均匀;随着Fe粉量的增加,颗粒热导率变大,涂层中未熔融颗粒减少,γ-Al2O3随之增加,气孔率逐渐下降;涂层的复介电常数随着Fe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Sr,Ca)TiO3陶瓷材料的结构与介电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Sr,Ca)TiO_3系统陶瓷材料的组成、结构与介电性能关系.当ST/CT比值约为7:3时,主晶相(Sr_(0.7)Ca_(0.3))TiO_3形成完全互溶钙钛矿型固溶体,具有立方顺电相结构;系统中微量钨青铜型新化合物铌酸钛钡BTN对主晶相(Sr_(0.7)Ca_(0.3))TiO_3的介电性能起进一步的改善作用.获得具有理想介电性能(ε(20℃1MHZ)>250,αc(-55~+125℃)=-1150ppm/℃,tgδ(20℃1MHZ)<5×10-4,ρv(20℃100VDC)>1013Ω·cm)、不含Pb、Bi的Q组MLC瓷料.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酰胺(PA66)和聚苯硫醚(PPS)共混物,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0% φ(PA66)/20% φ(PPS)共混物的摩擦学性能最好.借助扫描电子电镜(SEM)和能量色散谱(EDS)等手段,分析认为,PA66在对偶钢环上形成了不均匀、不连续的牢固转移膜,PPS则不能形成转移膜;共混物中PA66相的存在增强了PPS向对偶面上转移的能力."摩擦热控制模型"适用于PA66/PPS共混物体系,材料的磨损由其在对偶面上形成转移膜的能力及转移膜的性质控制.  相似文献   

19.
纳米MgO制备方法对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比分析了传统法和微波辅助法合成的Mg(OH)2对所制备的纳米MgO晶粒尺寸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纳米MgO不同制备方法对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空间电荷、体积电阻率及直流击穿场强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法制备的纳米MgO晶粒尺寸为22.74 nm,微波辅助法制备的纳米MgO的晶粒尺寸为12.76 nm,MgO质量分数为2%时有效降低了复合材料内部空间电荷的积聚,对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和击穿场强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用FT-IR方法研究了PP/EPDM共混物表面与本体的结晶形态,结果表明,随着EPDM含的增加,997cm^-1吸收峰的位置不变,但峰宽变小,测算PP的结晶度的A998/A972比值随着变化,从表面与本体比较来看,一是表面PP结晶状态吸收峰是在997.0cm^-1,而本体系在997.8cm^-1即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二是表面非结晶状态吸收峰972cm^-1增加较多,这都都共混物表面与本体PP结晶度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