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科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与代表,其目的旨在培养职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受到了广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电工实训是本科院校中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电工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主要考察电工的实训能力和应急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优化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提供动力。现阶段,本科院校在电力实训课教学及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本文就本科院校电工实训课教学及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林如军 《电子世界》2014,(8):175-176
《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课程是一门电工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相对抽为抽象和复杂,笔者通过对专业课几年来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出个性化教学的模式,是对该专业基础课教学的一个有效创新、改革与实施,并已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合理地运用个性化教学形式,从而凸现出该教学形式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的体现实用性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方法。资源库建成后,大大增加了实训教学信息的容量。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重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的电工实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电工实训中也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科技的逐渐发达,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对于技能型的人才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了起来。但是,当前的中职学校所能够培养出的电工电子类专业的学生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不是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弱就是大多无法适应其岗位的要求。所以,提高中职学生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质量的实效性成为了中职电工电子课程任课教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现状情况以及目前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几点能够改善当前电子类教学弊端的对策,以及提高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质量实施的有效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训的最终目的就是消化理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电工实训的教学往往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立足于该类课程的现状,运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从课程资源、线上优化等实践方式,致力于实现提升实训效果和规范实验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姚常青  张维  谢静 《电子世界》2013,(5):162-163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柜安装是电工技术实训重要的教学项目,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在实训室参与设计、安装X62W万能铣床电控柜,教师边教边训,学生边做边学,通过"在做中学",强化情境角色身份感,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理论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电工实训环节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以及生产企业对于电工电子人才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开展提升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工电子人才的专业实践技能,促使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以及企业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理想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在学习上需要大量的帮助,如何满足学生这的需求?通过从教2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我发现采用个别化指导教学法,能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在《电工基本技能》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边讲解边演示和学生实训,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实训情况,再边讲解边演示,指导每位学生实训,使每位学生都掌握电工基本技能。个别化指导教学中的讲解满足听觉型学习者学生的需求、演示满足视觉型学习者学生的需求、实训和操作满足实物型学习者学生的需求,它使所有三类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个别化指导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将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JSP动态网站设计实训”课程为例,具体分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企业化实训教学的实践和特点,探索加强实训环节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及具体的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适应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结合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的数理提高班两年多教学改革实践,从教材选取、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和新的评价机制等着手改革。其结果较好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实践意识,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了电气工程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课英文教学改革。通过介绍为电类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电磁兼容”课程的英文教学经历,就如何在高等工程教育中融入英文授课、并提高英文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探讨。文中涉及专业课英文授课意义、原版教材的选择及内容取舍、授课基础准备、灵活授课方式等问题,最后给出了教学实践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较令人满意。本文是在作者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而成,因此对在高校工科推广和改进专业课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新环境下“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人才培养目标,我校面向消防专业设置“电工学”课程,使学员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与消防救援相关的电工学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分析我校学员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应急人才培养背景下电工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挖掘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针对学情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思政内容能够有效融入到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王立恒 《移动信息》2023,45(2):160-162
当前中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相关企业对职工能力的需求,虽然多年来,中职电气自动化教学积极探索职教衔接的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但仍存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校企缺乏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等现实问题。为适应企业创新发展要求,中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有必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促进电气自动化教学的发展。文中以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为研究课题,分析了中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组就"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农林信息化工程师为基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林业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为努力方向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以满足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6.
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基础培训、综合提高、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为内容的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课外准备与课前检查、课内互动与临界指导、课后总结与巩固提高的三个结合,建立了校企联动和导师学生联动模式及一个网络化实践教学平台。实践表明,该模式的推行对于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切实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针对原有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以大力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有计划地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活动,强化实践,开展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探索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具体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面向实际、深入实践,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初步构建了贯通课内、课外,融汇主要教学环节的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需求,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以虚实结合、研学相长、校企联动的递进式实践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柔性闭环实践保障机制为支撑,倾力打造“理论、实践、思政”贯通融合的立体“三棱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实践与理论、思政的融合问题,打破了实践教学与科研、产业之间的隔阂,有力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已迈进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行列。大规模、集约化的自动生产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制造业,由此带来了生产制造加工能力的极大提升。单片机是工业自动化广为应用的基础设备,随着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单片机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的工程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探索一条利用高等教育为工业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在自动化专业本科大四阶段增设一门基于项目管理形式的单片机综合实验实践类课程成为探讨的重点。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班实验室授课模式,在课程实施阶段采用“一对多”与“一对一”相结合的模式,并引入“5W2H”项目管理法。通过上述课程实施,可使学生获得与工业项目结合紧密的专业训练,使学生今后独立承接项目时,能够快速进入角色,真正做到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紧缺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对于"电机学"课程学习提出的新要求:理论教学课时减少,实践环节课时增加,课堂教学增加了讨论课等。结合教学改革的进行,探讨了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建立模型室,对习题讨论课进行改进,引入工程计算软件等内容,对教学实践起到了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