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姚宇  丁川  吴昌广  马婷  姜雪 《规划师》2013,29(7):105-109
随着我国城市突发灾害的逐渐增多,城市应急避难与防灾减灾规划等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城市内部尤其是城市高密度居住区,如何将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同居民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疏散行为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课题。居民是防灾避难规划的服务对象和行为主体,突发灾害条件下人的疏散避难行为选择与综合决策需求应该成为规划的依据和导向。研究从行为学视角出发,剖析了突发灾害条件下居民疏散避难决策行为的相关特性,构建了居民避难场所及疏散路径选择理论模型,其分析结果有助于指导和完善住区防灾减灾规划与设计,以形成合理的避难空间布局及安全、可识别的应急疏散体系。  相似文献   

2.
金科伟  王薇 《工业建筑》2021,51(2):1-6,75
当前城市空间的高密度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城市环境的综合质量却逐渐降低.天空开阔度等相关理论的实践应用对于优化城市视觉环境、改善局地气候具有较大价值,将其引入高密度城市住区空间环境研究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三维空间建模、通视分析等功能,优化了城市空间天空开阔度的计算模型.再以城市形态学...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小型城市住区空间的"内"与"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住区是城市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基本理念出发,试图通过对2个特定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分别从城市空间效率、城市形象及空间领域等角度探讨高密度小型住区与城市关系及空间的可居性,即住区内与外两方面的问题,以此强调住区设计过程中从城市的宏观视角出发把握环境整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中的住区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明  崔力强  简文清 《工业建筑》2006,36(Z1):171-172
提出了生态化居住区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住区建筑与其周围环境要素关系的分析,阐述了生态住区的概念并介绍了设计生态住区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贾豆豆 《建筑与环境》2009,3(3):177-179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低层高密度住区成为了地产发展的新趋势。低层高密度住区具有兼顾节约用地和高质量居住品质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及其在设计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讨论低层高密度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应巧艳 《安徽建筑》2008,15(2):23-25
城市用地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增加而日趋紧张,集中式、高密度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占用大量城市建设用地的居住区正逐渐向高密度方向发展。文章分析了不同年代居住区建设的模式特征,探讨了当前主流发展模式高密度发展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从西部城镇居住行为模式出发,分析了城市居民的居住心理演变和对未来居住条件的需求,展望了西部城市住区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城市住区规划与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韧性城市这一概念被提出并迅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该文首先对韧性的概念和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其次引入了韧性城市设计概念作为对韧性城市落实空间与社会的初探,探讨了韧性城市设计中人的活动、物质系统与社会网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分别从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次探讨了韧性的城市设计原则,并结合国内外城市案例对比讨论了具体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以及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为对韧性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初探,希望为实现建设韧性城市的目标,提高城市适应性、应对和抵御灾害能力等方面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罗兰 《住宅科技》2022,(12):44-48
预防和管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文章对开放式住区在应对突发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城市住区基本防控单元的空间特征,从空间模式上探讨构建分等级开放的住区防控体系,旨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建立长效、灵活的机制,层级传递、协同运作,使城市社会服务功能与疫情防控职能在“平疫”期间快速实现切换,在维护城市的活力和流通性的同时,提高城市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应对后疫情时代城市住区防控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已在全国和世界多国肆虐,北京市因其较大的人口规模与人员流动性而面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及应对未来更多挑战,增强城市发展韧性应当成为北京市的策略性选择。韧性城市建设是城市系统的综合工程,为此北京市在空间规划方面,应当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决功能布局过密与过疏并存问题;在能力提升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与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能力;在基层治理方面,应当重视并加强基层社区建设,提升社区这一防疫基本作战单元的管理水平;在分级管控方面,应当根据各区疫情态势、人口与通勤流动等因素,对不同区县采取高、中、低风险分级精准防控措施;在联防联控方面,应当加大控制境外输入和京津冀区域联防联控力度,共同应对本次疫情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疫情防控要有严密的管控措施,但不能剥夺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自由.全球下的疫情危机表现出当代人居环境的消极一面,持续出现的问题给城市建设和未来居住环境建设带来很多启示.新的技术和新的社会组织方式、智能化的日常生活,为解决问题带来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城市高密度住区日益趋同,这导致住区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疏于回应。为了提升住区品质,心理利益共同体的塑造成为了设计目标,而中国传统理想生活空间“桃花源”为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了契机。桃花源作为一个传统的共同体,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自然”空间范式,它包含自由理想、“中”之仪式、“无”之永恒等3层内涵;将其与当代社会语境相结合,提出了“主题型住区”的设计理念,并发展为教学课程以展开初步的设计探索。最后,通过4个“现世桃花源”住区设计教学成果的展示,揭示出以桃花源概念为代表的主题型住区所具有的无限可能,及其作为一种社会策略对住区未来发展可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住区是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城市住区要实现生态化,要从合理的区位、城市交通环境的良好连接、生态化的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来进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管理单元,承担着重要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其中,以公租房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社区因具有基础设施落后、人群组成复杂、管理人员稀缺等特点,在公共事件突发时潜藏着较高的风险,因此如何营造具有多重功能的韧性社区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高密度城市与韧性社区的关系入手,分析高密度城市背景下韧性社区的特点,并以百子湾...  相似文献   

15.
陈炼  汤莉 《重庆建筑》2018,(3):8-1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住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住需求由物质型向品质型过渡,住区建设中的种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功能单一、缺乏多样性、千篇一律的设计思维等等。该文针对城市住区多样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开放街区理论为基础,将传统大尺度城市住区分解为单个小街区,在小街区中寻求合理的差异性,以期对城市住区多样化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等促使城市居住空问产生分异.城市居住空间整合是目前城市住区开发建设需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就旧住区、单位住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住区的空间再造与整合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住区是由人类住区概念演化出的关于城市居住区及其环境的综合性概念。以“人为本体”这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应该充分地体现在城市住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本以此为理论依据,对上海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曾艳 《中华民居》2012,(12):57-58
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它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努力。本文就某小区的生态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很多城市住区建设中忽视交往空间创造这一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地调查,从住区与城市、住宅形态、住区整体规划、细部环境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从理论上提出一些促进住区交往的可行性建议,作为住区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该分析了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对上海城市住区建设提出若干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