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高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其中最基础性和全面性的工作,有助于推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本文以此为目标,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平台,突出"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探索高校工科课程思政的有效运行机制,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统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更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和人才...  相似文献   

2.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效补充.本文从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三个维度剖析解耦思政元素,进而从"教育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资源建设与教学设计、考核方式"四个维度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并提出具体策略,初步构建了多维思政元素融入的"传感器"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用典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结合是思政教育思路的创新,对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教学方式方法单 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环境创设不理想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反思,提出了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方式方 法、完善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建设等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工程实践课程,如何在工程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高校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作者以工科电类专业基础课"信号与系统"为例,总结了课程里面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中包含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实现了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  相似文献   

5.
高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是实践思政教育的主战场。针对检测技术类课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探索了课程思政教育方法。通过设计思政教学切入点、凝练思政元素,形成课程知识与思政内容深度融合、互为促进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价值塑造与专业培养的目标融合。  相似文献   

6.
"微电子器件"是微电子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的原理和特性,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深造打下了理论基础.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本课程组深入探讨了在"微电子器件"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提出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将思政教育引入到"交换技术与通信网"课程教学很有必要.本文根据课程特点,分别从矛盾、联系、发展的角度详细论述了"交换技术与通信网"课程如何进行辩证法教学,并简要介绍了政治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教育、法制观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在思政教育方法论述完成以后,本文从问卷调查的角度对引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效...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政与专业教育协同推进的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创新理念。本文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欠缺,教师学生理解课程思政狭隘的现状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晶体管放大电路教学过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为例,阐述了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有科学研究探索能力,不畏挫折失败,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建构实施高校思政教育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的基础之上,高校应该基于课程思政的模式,把思政课程当做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把专业课程当做政治教育的次要渠道,进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协同育人的效应。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出发,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进行审视,能够发现当前音乐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和目标之间具备一定的差距,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需要在理性的认知上和教法上,完善两个层面的着力点,如古人所言:“要做好工作,先要让工具锋利。”基于此本文结合“互联网+”背景,沿着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视角,对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思政价值理性和拓展路径进行探索和分析,借此完善和转变高校音乐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教育观念,并增强和推动高校音乐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在地方探索的基础上于 2018 年以后推向全国的,热衷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开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是,课程思政理念不够深入人 心、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有待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有待构建和完善等是课程思政建设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为 此,寻找走出课程思政建设困境的对策则是本文的写作初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思想,提出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方式,从知识的应用与传承、匠心精神、与实际相结合三方面进行阐释.实践证明,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理工科核心课程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李欢  莫欣岳 《中国新通信》2023,(16):221-223
实施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理工科因其自身特点遇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政策导向;然后从思维意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理工科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和难题;最后从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意识能力、促进专业课思政元素融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理工科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旨在为今后高校理工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模拟电路"课程思政的意义出发,结合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分析思政教育与"模拟电路"教学在家国情怀、人生观及价值观、大国工匠精神、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融合点.探索"模拟电路"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格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陈霄 《电子质量》2023,(7):115-118
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内生要求,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工科类低年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窗口。在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下,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结合章节内容特点,通过寻求编程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课程知识传播和立德树人的功能,为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这一措施近些年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课程思政”在一定基础上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以及蓬勃发展。然而,大学英语课程由于其独特的语言教学性质和课程安排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意义,然后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最后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原理深厚、方法多元、应用广泛”等特点。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抽样”为例,根植课程教学特点,探索实践了课程思政。重塑了课程教学内容,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以先进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启发了学生的辩证思维,熏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其中最基础性和全面性的工作,有助于推动课程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本文以此为目标,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平台,突出“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探索高校工科课程思政的有效运行机制,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统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为高校带来了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本文以计算机类专业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实践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改革建设中的实践经验。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困境,贯通分析,确立“同向同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校企合作,建立“对接产业、对接热点、对接职业”课程思政案例库;知行合一,构建“课堂、校园、社区、企业”四个维度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效推进了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以提高课程在价值引领方面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教育需求,设计了四个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从控制理论发展历史挖掘"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从反馈控制原理挖掘"唯物辩证法"思想,从频率特性理论的形成挖掘"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真理,从离散控制系统挖掘"发展民族自主品牌"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检验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经。“智能电网”是电气工程专业任选课,主要介绍电网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围绕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探索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融入点,最后通过课堂教学对“智能电网”课程思政进行实践检验,以期为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