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前言工艺数据的准确采集与分析。对产品质量的改进、新品科哟开发以及生产管理和操作都起着重要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与传统连铸相比,薄板坯连铸在铸坯厚度、浇铸速度、铸态组织、在线连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既具有冷却强度大、生产线短、能耗低等优点,也具有表面质量不高、产品适应范围较小等缺点.对薄板坯连铸产品组织、化合物析出、产品的适应性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以便客观实际地评价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客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连铸相比,薄板坯连铸在铸坯厚度、浇铸速度、铸态组织、在线连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既具有冷却强度大、生产线占地少、能耗低等优点,也具有表面质量不高、产品适应范围较小等缺点。文中就薄板坯连铸产品组织、化合物析出、产品的适应性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客观实际地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7.
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验证、工业生产试验研究了炉气对304奥氏体不锈钢(/%:≤0.08C,18~20Cr,8.0~10.5Ni)连铸坯以及热轧板表面质量的影响。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加热炉中燃烧后炉气中水蒸气含量为19.5%时,加热后铸坯表面铁鳞厚且致密,除鳞后铁鳞残留明显,热轧后钢板色泽不均匀,局部粗糙度4.0μm;当炉气中水蒸气含量降至5.8%时,加热后铸坯表面铁鳞稀薄、疏松,除鳞后无肉眼可见铁鳞,热轧后色泽均匀,整体粗糙度3.0μm。因此为提高热轧板表面质量,应控制加热炉燃烧后炉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相似文献
8.
9.
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连铸相比,薄板坯连铸在铸坯厚度、浇铸速度、铸态组织、在线连轧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既具有冷却强度大、生产线短、能耗低等优点,也具有表面质量不高、产品适应范围较小等缺点.近年来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较快,已建成十几条生产线,但对其生产情况褒贬不一.通过对薄板坯连铸产品组织、化合物析出、产品的适应性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客观地评价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厚规格X70管线钢热轧板卷的成分设计与生产试验情况。对2种不同成分设计的碳加铬加钼和钢的精轧控制、轧制温度以及碳、铬、钼含量对热轧板卷强度和DWTT撕裂面积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铬合金化,降低钼含量和控制适量的碳含量生产的厚度20.6mm热轧板卷,具有优良强度和韧性,综合性能指标达到API X70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快速发展中的近终形连铸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终形连铸是指连续铸造所得钢坯产品尽可能接近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厚度,以缩短生产流程,节约金属和电力消耗,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诸多世界钢铁工业前沿技术中,以近终形连铸发展最快,不断改变着钢铁厂的面貌。20世纪70-80年代,连铸代替模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推广以后,有关近终形连铸技术就先后开发成功并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2.中等厚度板坯连铸连轧中厚钢板新工艺;3.薄带连铸;4.钢梁异型坯连铸连轧工艺。一、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自1989年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 相似文献
13.
14.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测量了攀钢板坯连铸机的铸坯表面温度分布,建立了连铸板凝冷却过程的二维传热数学模型,全面探讨了连铸工艺参数对铸坯热状态的影响,深入分析,讨论了凝固终点的控制及铸坯保温输送的模拟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15.
2.9 mm热轧3%Si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板(/%:0.004 6C、3.04Si、0.32Mn、0.49Als、0.004S、0.013P、0.0042N)由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紧凑式带材生产线)流程:120 t BOF-70 mm CC-热轧工艺生产。热轧终轧温度872℃,卷取温度683℃。铸坯及热轧板的组织和夹杂物的分析结果表明,铸坯组织为典型的贯穿柱状晶组织;热轧板边部为再结晶组织,中部为纤维组织带有少量再结晶晶粒;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主要夹杂物为铸坯-Al2O3, AlN和Cu2S+MnS;热轧板-Al2O3, AlN,AIN+MnS和Cu2S+MnS。 相似文献
16.
研究的两种取向硅钢(%:No1-0.042C、3.16Si、0.009Al、0.07Mn、0.50Cu、0.015S、0.0084N和No2-0.040C、3.20Si、0.014Al、0.22Mn、0.49Cu、0.016S、0.008 2N)由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成(mm)350×120×35板坯,经1 250℃30 min加热,开轧温度1 100℃,5道次热轧成2.3 mm板,终轧温度950~1 000℃。实验结果表明,两热轧板沿板厚方向存在组织和织构的不均匀性,热轧板次表层为再结晶组织,有较强的Goss织构组分;中心层为形变组织,具有典型的形变织构。含0.22%Mn的No2钢次表层{110}〈001〉织构组分比含0.07%Mn的No1钢弱,中心层{001}〈110〉织构组分大大强于0.07%Mn No1钢,导致两者磁性能差异,0.22%Mn No2钢磁感应强度(B800)和铁损(P1.7/50)分别为1.87 T和1.24 W/kg,0.07%Mn No1钢分别为1.88 T和1.18 W/kg。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