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4万t/a离子膜运行1年多的倩况,指出影响离子膜电槽运行的主要因素有盐水质量、阳极液PH值、电流密度、电槽温度、阳极液浓度、阴极液浓度和槽压差等,认为只有严格管理,遵守操作方法,才能保证离子膜电槽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
刘伟 《辽宁化工》2003,32(6):265-267
从进槽盐水、阴极液浓度、阳极液浓度、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等操作指标以及电槽结构阳极、阴极等角度分析了引起离子膜电解槽电压升高的原因和降低槽电压应采取的措施:严格控制进槽盐水、阴极液、阳极液浓度、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进料纯水质量等操作指标在规定范围之内;保持电槽不能开焊;对电槽加酸,膜漏要及时换膜,减少电槽停车次数;清洗阴极表面时,防止把活性涂层刷掉,阴极管路、设备要选用高质量材质,以避免铁在阴极表面沉积。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来与客户的接触发现国内许多铝氧化厂是根据铝阳极氧化槽液的波美度来控制硫酸氧化槽中硫酸质量浓度的,使其氧化膜质量很不稳定。分析了波美度与槽液硫酸质量浓度和Al^3 质量浓度的关系,证明了此法的不准确并介绍了化学分析控制槽液硫酸质量浓度和Al^3 质量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电槽换膜前后校正槽电压的数据,计算离子膜换膜最佳经济周期的方法,并探讨了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相变现象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联立N-S方程与质量输运方程,建立了液膜密封相变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对双列螺旋槽液膜密封相变现象进行了仿真模拟,获得了液膜流线及相态分布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相变区域与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发生相变后物性参数发生变化,密封间隙内流场与端面压力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内侧螺旋槽可以提供稳定的开启力并保证密封端面处于较好的润滑状态,但同时导致密封泄漏增加。通过减小外侧螺旋槽槽面宽比、槽台宽比、螺旋角、槽深或增大外侧螺旋槽槽数均可降低密封泄漏量,提升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高温油泵用螺旋槽液膜密封为研究对象,建立新型双端面液膜密封整体全尺寸三维模型,分析了幂律指数对螺旋槽液膜密封温度场影响规律。当幂律指数变大、密封端面温度升高、温度梯度逐渐增大时密封端面温度与幂律指数的相关性变大;转速升高、槽角变大、槽数增多、槽深加深,均导致密封环温度升高;当幂律指数一定时,缓冲液压力对密封环温度基本无影响,幂律指数越大,其对密封环温度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7.
螺旋槽道内均匀分布的液膜厚度对减小气体泄漏,保证膨胀机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采用VOF两相流数值模型,主要探讨螺旋槽道结构参数对y方向液膜膜厚均匀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根据前期试验获得的螺旋槽内两相环状流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给出了入射角度η=0.90β时,液膜沿螺旋槽道内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当η=0.90β时,扭转效应对螺旋槽液相分布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螺旋槽外侧液膜厚度沿y方向基本呈均匀分布。理论分析不同无量纲节距和曲率比对y方向液膜厚度均匀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螺旋槽道无量纲节距的增大,液膜厚度均匀度有所增加,随着曲率比的增大,液膜厚度均匀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重点从技术及经济角度阐述了离子膜法制碱装置进槽盐水加酸的必要性,并就进槽盐水加酸的操作条件作了简要探讨,仅为离子膜法制碱装置进槽盐水加酸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离子膜PVC FRP进槽液管的破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它替换的耐热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分析和查找了我厂离子膜自然循环G槽阳极液出口流量、槽电压波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Moldflow分析软件的基础上,对显示器后壳进行仿真研究,以翘曲变形量为质量指标,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单因素变动实验,保持注射工艺参数不变,研究显示器后壳底座连接口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图表分析,结果表明显示器后壳尺寸定位68.58 cm(27英寸)时,底座连接口选用圆形,连接口位置距离底边26 mm,尺寸...  相似文献   

12.
13.
In spinning basalt fibres, the drafting force is in the same range as in spinning of glass fibres. The effect of the drafting force can not be considered in the calculation for the strength and rigidity of the bottom of the spinnere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himicheskie Volokna, No. 5, pp. 47–50, September–October, 2007.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