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规则三维观测系统的激发点和接收点呈不规则分布,可以有效地避开地表障碍物。文中提出了不规则三维采集方法的设计步骤及施工要求;并针对吐鲁番市区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观测系统;对胜南地区三维构造解释,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蒲正伟  王秀川 《勘探家》1998,3(1):43-46
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地震工作始于1976年。由于目的层反射弱、多次波发育,地震资料品质差,为此二次三维集时选择了近似全三维的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宽方位地震采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地质构造复杂,从80年代开始采用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往三维观测系统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油田发展的需要。渤海湾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需要采用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它可克服以往三维观测系统中纵横向覆盖次数差别大,方位角分布不均的弊端,得到较好的炮检距和方位角分布。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规划设计软件系统主要用于三维地震勘探规划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用户利用它能以人机交互方式,选择和设计出最佳方案的三维观测系统,达到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的目的。该软件系统包括采集参数设计、观测系统设计和地面施工设计等三大功能,以微机(486以上)为硬件平台,采用中文菜单及提示,具有操作简便、功能较全和实用性强等优点,很适合野外操作人员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宽方位角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国内外对宽、窄方位角三维观测系统的认识,通过运用施工设计分析软件,对不同的三维观测系统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江陵凹陷范家台地区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并对新老剖面的地质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6.
CPI公司通过设计最优野外参数,提出成本模型,设计有纵测线缺失的线束三维观测系统,增加记录道数,减少丛林吹伐和钻井量,GPS测量,遥控放炮的方法,形成了一套有的丛林三维地震测量,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常规与面元细分三维观测系统浅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前,三维地震勘探已成为开发地震中提高整体效益的一种基本方法。常用的三维勘探方法有常规法和近年来国外推出的面元细分法。常规的三维勘探观测系统采用的是直线束型,其中心点位于面元中心。此法观测系统一经确定,覆盖次数随之而定,相应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不能改变。面元细分法三维勘探观测系统采用了不同于常规三维观测系统的有关参数,可形成不同大小的面元,使共中心点在整个面元上均匀分布,可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获取高叠  相似文献   

8.
一种优化的过渡带三维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带地区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所用的观测系统包括陆上和水上两种,涉及两种观测系统过渡的问题。通常陆上采用接收道数多激发炮点少的观测系统,水上则使用接收道数少激发炮点多的观测系统,理论上水上和陆上的观测系统可以实现无缝连接,实际上由于陆上放炮时,要求水上的排列数与陆上的相同而很难实现。为此,在理论设计的无缝连接观测系统基础上,根据炮检互换原理,提出了一种优化的适合过渡带施工特点的观测系统。应用实例表明,优化过渡带三维观测系统不仅解决了实际施工中水上排列不足而陆上排列闲置的问题,实现了陆上和水上观测系统的无缝隙连接,而且同时保证了水上和陆上地震资料属性分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叠前地震数据的规则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动校正前积分法DMO原理的探讨,在借鉴Canning(1996)提出的利用DMO实现三维数据规则化的方法和Biondi(1998)提出的三维叠前地震数据方位角校正方法的基础上,从方位角校正的角度入手,利用DMO和DMO^-1相结合的处理流程对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以得到新的规则的观测系统下具有所需特定方位角的观测数据。此方法可用于解决叠前地震数据道插值、陆上地震勘探中不规则观测数据的规则化和海上地震勘探中的羽状现象校正等问题,可将已有地震观测数据转变为特定观测系统的叠前地震数据,以便于某些处理方法的应用。此方法原理简单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中存在着地表及地下条件复杂,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以及静校正问题突出等难题,同时地下多为高陡复杂构造,资料成像也很困难。针对这些难点,在目标技术设计,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激发参数的优化及静校正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结合地震剖面确定空间采样间隔和勘探区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采集技术预设计及激发位置的选择;采用多种震源联合激发和引入山地三维静校正模型高速参考面等一新的观点,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设计,观测系统选择,激发参数选择及静校正技术等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依据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对称性、连续性、均匀性和充分性,定性分析观测系统各参数对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观测系统相关参数,设计观测系统。但目前这类方法尚未达到量化分析程度。本文使用双聚焦计算方法,基于克希霍夫积分偏移计算原理,以观测系统双聚焦主瓣与最大旁瓣的比值作为成像效果量化分析指标,并通过地质模型和实例资料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及其参数的优选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马厂油田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厂油田的地下地质构造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无法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设计研究。基于马厂构造的地质构造特点,对观测系统的各类参数进行了分析试验,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并根据目标区实际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可变面元方式进行数据采集。高密度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正演模拟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高密度三维采集观测系统采集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老资料有显著提高,特别是中、深层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在委内瑞拉Caracoles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观测系统,与常规的规则束状观测系统相比,它具有使炮检距,方位角等分布更加合理的特点。这种观测系统在国内尚未得到应用和推广,而在国外则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在委内瑞拉Caracloe三维工区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实际获得的资料信噪比高,层次清晰、同相轴连续性好。此项技术在今后的地震勘探中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质目标特征进行非纵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论证,通过基于山地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的激发因素设计,并利用该设计的非纵三维观测系统完成了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高质量三维数据体,促进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与属性分析是地震数据采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面元间属性分布的合理性又是影响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基于前人给出的面元属性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观测系统的均匀度,以优选面元属性的均匀性最好的观测系统;然后从观测系统属性的变化规律出发,根据采集脚印周期的计算公式,逐一分析了接收点距、激发点距、束线距等参数变化对采集脚印的影响,从而明确观测系统参数优化的方向。在胜利探区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优选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三维观测系统优选和参数优化提供了实用的方法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在攻关试验过程中,首次在国内采用可变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双井微测井调查虚反射界面技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地震勘探程度和要求的不断提高。采集设计技术更加趋于针对复杂目标地质体开展工作,而基于地质模型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也随之开展,三维重新采集技术更加趋于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复杂地表条件,地下地质条件,不同的地质要求和处理能力开展资料采集工作,其工作重点是注重对地下地质模型的研究,并在对地下地质模型和近地表模型进行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模型的正演技术在室内来验证所设计的观测系统是否科学合理,从而大大提高地震勘探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潭口地区三堆资料采集采用了块状拼接式不规则观测方武,灵活地避开了水网、稻田,村镇等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江汉复杂地表地区三堆资井采集方法的一次突破。本文针对这种观测方法采集的资料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流程.介绍了重要环节,尤其是有别于常规三维资料处理的技术要点,最后简要分析了处理效果。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胜  汪学武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A02):140-149,168
本文以量板为工具,用量板分析方法,把缺炮缺道对覆盖次数的影响反映到各CMP线上,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使三维覆盖次数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文中以中江三维束状观测系统为例,对量板的具体应用作以示范。这种量板分析方法可推广到其它形式的三维观测系统,对野外施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轮古38井三维VSP数据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集参数和观测系统设计是资料采集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对轮古38井三维VSP数据采集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以轮古38井区已有资料为基础,结合三维VSP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建立了地质模型;然后利用射线追踪、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等方法对观测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证,确定了最大偏移距、检波器的沉降深度、接收点距、震源位置和炮点间距等采集参数,探讨了这些参数对地下成像范围和覆盖次数的影响;最后利用成像范围、面元大小、覆盖次数、入射角等参数对设计的观测系统作了进一步论证评价,确定了最佳的三维VSP采集施工方案。轮古38井的应用实例表明,利用所设计的三维VSP观测系统获得的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要优于三维地面地震资料,成像更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