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7年,是“常州词派”开创200周年。常州市举办了“纪念张惠言《词选》问世,常州词派开创200周年学术交流会”。我院离休教师谢忱推出了他编撰的《张惠言先生年谱》。张惠言是清代乾嘉年间名播全国的常州学者、词家、散文家和书法家,是“常州词派”与“阳湖文派”的开创者。“年谱”的整理,对研究“常州词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有着一定意义和参考价值,故加以刊载。  相似文献   

2.
民国词人袁克文(寒云)所作之词,大都收录在其《洹上词》中。本文即以《洹上词》为依据,并结合其自传体笔记《洹上私乘》,对《洹上词》的结集、流传和表现内容进行讨论。作者认为,《洹上词》的创作,大都以词人的交往活动为背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是词人与交往对象的情谊,即与其师友和众女性的情谊。这样的表现内容,也就决定了《洹上词》在创作风格上,以继承花间词风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仇远作为宋元易代之际的遗民文人代表、元代南派古典格律词的领军人物,却历来不受重视。本文简单地介绍了仇氏的生平及其总体文艺成就,并通过具体词作,着重从“婉约正宗的格律古典词“、“曼妙纵横的‘效东坡词’“、“精工富贵的‘类花间词’“三方面对仇词的艺术成就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希望借此抛砖引玉,换得更多词学研究者们对仇远其人其作的重视,从而使仇氏在中国词学史、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4.
宫体诗和花间词虽都以女性作为主要吟咏对象,但两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各异。宫体诗人在塑造女性形象时,预先设定概念化的模式,使得各种身份的女性,无论娼妓、贵妇还是民女,其形象较为模糊;花间词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则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南北宋词孰优孰劣在清代争执不休,声势最大的是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从词的发展脉络和当时的时代氛围中寻找答案,认为其争论的实质不是门派之争,而只是为了扭转当时的词风,矫正弊端。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是十一世纪的文化巨人 ,极富文学魅力、文化魅力和人格魅力。东坡曾十三次踏上常州这块土地 ,并选择常州作为终老之地 ,与常州结下了深厚的因缘。东坡的“常州情结”和有关常州的诗文创作对常州地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常州诗人具有浓厚的怀苏情感 ,邵长蘅、赵翼、黄仲则、洪亮吉、赵怀玉等著名诗人均自觉师法苏诗 ,这与东坡曾经栖居常州不无关系。阳羡词派张扬豪放词风 ,常州词派推尊词体 ,标榜比兴寄托 ,均以东坡为依归。阳湖文派骈散相间的文风、向上一路的审美心性与东坡的潜在感召分不开。东坡的文人画及绘画美学对常州画派的影响甚巨。东坡作为一个大写的文化符号推动了明清时期常州人文的兴盛。  相似文献   

7.
在张惠言先生短短的一生42年岁月中,有为之年不过10余载,中进士成名到去世不过3载。惊人的抱负和毅力成就了他作为当时经学、词学、散文、骈文、书法等领域的领军人物;开创了常州词派、阳湖文派;攀登了“孤经绝学”的经学巅峰。他的词学成就被令人奉为词学经典,文学成就被今人列为明清八大家之一。贯穿在他事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是一条独特的红线——事事争当“第一流”!  相似文献   

8.
《全清词.顺康卷》收清代女词人叶宏缃词作122首。其人生经历曲折,而词作内容丰富,花和季节是她词中出现较多的意象。叶宏缃的词善于借景借物抒情,语言富有表现力,在集句词写作方面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胡风是七月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胡风与七月派其他作家都以"五四"个性解放思想为出发点的启蒙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这些思想都在胡风编辑《七月》、《希望》等书刊时也得到实现。在具体的选稿等编辑过程中,胡风也强调了编辑的主体性。同时,胡风善于培养有着文学同好的新作者,这推动了七月派的形成,这之中,胡风与路翎的文学关系可以说是胡风文学编辑思想与七月派作家成长的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韦庄同属花间词派作家,被人们并称为“温韦”,实际上他们的作品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论述了两人词风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韦庄同属花间词派作家,被人们并称为“温韦”,实际上他们的作品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风格。论述了两人词风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柳永羁旅词怀人念远的主要手法。前代诗歌中怀人的几种模式,柳永羁旅词中都有继承性的应用,而柳永在羁旅词中还善于综合运用几种模式,他的这种创新奠定了慢词词体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式”,即“屯田家法”。  相似文献   

13.
北宋词人张先被人誉为“张三影”,其小令清新可喜,疏秀平易,特别善于运用“影”字营构画面,生动鲜活,亲切可感。张先词作使宋初词坛焕然一新,在中国词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之仅论词力主“自有一种风格”,他以自己的词作实践了自己的词论。其词在内容上承袭花间派多写男女之情,在风格上却少有香艳禾农丽之风,体现了一种语淡情浓的民歌风味,又于清新委婉之余多了一份清旷飘逸之意,从而在北宋中后期词坛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赵藩编纂云南第一部词总集《滇词丛录》,接续云南词坛,并以其词学观进行选词,在晚清诸词派思想林立的基础上重建了不限以苏、辛、周、姜为典范的审美追求,有独到之见解。赵藩作为新旧转型时期的词人和词学家,在《滇词丛录》中也体现了个人心迹,词选初衷上主张存人存词,存词存史;词心论上推崇皆善众家,不主一格;词史论上崇尚主张词必有史,保存并发扬边疆词学文化,对于云南词史的建构有其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一年多,为徐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得到了人民的拥戴。他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疾苦。他热爱徐州壮丽的山川,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文学创作上,也是他的丰收期。他写了传颂千古的诗、文和词。他热爱生活,基调乐观旷达。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加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富有感染力,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7.
晚唐五代时期,后蜀赵崇祚选录了18位文人的词作,合为《花间集》。花间词是他们在酒筵歌席的享乐人生中应时而创的"无心之作"。然而,惟因其"无心",才使得《花间集》具有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男性视角,多方位地呈现了众多女性的美,其中包括:深闺隐约的身影;交欢欲望的沉迷;相思情感的深婉;慵倦绰约的风情。  相似文献   

18.
统计分析了朱淑真"断肠词"的用典情况,总结归纳了其用典特点。认为朱淑真勤于用典而善于推陈出新,因此其词作中使用了大量典故,但仍能保持语言生动活泼,明白如话,极具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同光之际 ,以谭献为代表的“复堂学派”继续鼓吹常州派的尊体思想 ,提出“比兴柔预想厚” ,“沉都顿挫”的论词主张 ,在词旨上标榜柔厚之旨 ,在词境上追求虚浑之境。  相似文献   

20.
词与音乐一直就有着难以割断的关系。而且长期来词的音乐的生命一直重于文学的生命。宋词发展到苏轼时代,出现了词与音乐相分离的趋势。历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结论,认为苏轼不懂音乐,他的词也不守法度。然而确凿证据又表明:苏轼不仅精通音律,他的许多词非但合乐,而且还善于利用“自然宫商”,又不为人为的格律所限,并有优美的节律存乎其间。这里准备从比较诗学的角度来阐释苏轼词及所关涉的音乐思想,并结合具体实例追寻他在词的创作中的音乐化手段运用的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