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思考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萧肃我国高校职称改革,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十年多来,已取得很大成绩:基本上解决了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职称问题,教师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涌现了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高校教师选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法、日、德四国高校大量聘请非正式教师或兼职教师任教 ,如德国仅教授属于正式教师 ,美国高校兼职教师的比例甚至达 40 %左右。本文主要研究发达国家高校正式教师的选拔问题。  选拔标准 :多方权衡 ,侧重科研成就   各国高校对不同职称教师的任职资格均有明确规定。招聘或提职的标准不尽一致 ,一般有学术水平、学历、教历三项 ,但对不同职称教师的具体要求不同。从总体看 ,大都不太重视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 ,仅英国将教师所受到的教育训练列为选拔的条件之一 ,美国、日本的高校选拔教师有时也看其教学效果。美国高校教师分为助理教授…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在校外兼课现象比较普遍,以致影响了学生课业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教育部和高校在提倡教师以专任为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师校外兼课的时间、内容、地点以及兼课的条件、资格、程序等都提出了相应的限制办法,同时将提高教师待遇和巡查监管相结合,减少教师兼课行为,促进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探讨和挖掘民国教师校外兼课管理办法,总结其经验,以期对当前高校教师兼职管理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对于调动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从主体资格分析,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审主体是行政主体。从权力性质分析,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审行为是行政权,而非内部管理权。从法律效果分析,教师职称评审行为具有行政法律意义。因此,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行为具有可诉性,即高校教师有权提起行政诉讼以获得正当救济。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师的特性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高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次运用激励理论从高校组织职业规划和教师自我职业规划两个层面构建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美国本科层次中学科学师资培养模式中,较有代表性的五种模式分别是:依托于专业系院、依托于教师教育学院、辅修专业、替代性证书项目和网络大学模式。前三种模式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框架下的培养模式。替代性证书项目是针对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后想进入教育行业的进修模式。网络大学模式则融合了所有模式的特点,既是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又是"互联网+"时代大学办学模式的创新。上述五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目前已成为高校教师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不仅危害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旨在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尝试给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通过自主选择来自制福利是客观存在而又易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高校教师通过自主地选择工作环节、工作任务、工作岗位和校外工作来自制福利。他们的收入数量、收入结构、参考点选取以及福利效益等因素影响福利自制行为。福利自制具有非对称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福利自制对教学质量、教师福利公平、教育行政化趋向、教育腐败以及教师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呈现负面影响。从微观教学机制的设置、工作程序和标准的透明化、决策程序的分散化、绩效评估的多元化和师德教育的常态化等方面采取措施有利于克服福利自制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定位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法律定位问题是目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关于聘任制度下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定位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尚缺乏理论深度、实践性和针对性。因此,对聘任制度下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定位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将是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定位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0.
加强制度建设培养高素质师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目前这个问题学术界和教育行政部门已达成全面共识 ,并被给予广泛关注 ,但大多数的探讨都是就高校教师的素质结构而言的 ,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则讨论得不够深入 ,其实 ,教师素质的提高 ,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努力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尤其是制度建设 ,形成良好的环境支持和保障。第一 ,加强和完善高校师资的引进制度 ,优化教师队伍的群体素质和结构高校师资的选拔和引进是确保教师良好素质和基本质量的重要一环。我国的教育法规定了教师实行资格认证制度 ,明确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治理中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 基于社会资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关系是大学治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职业文化差异成为他们在决策时追求共同利益的障碍。社会资本的引入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参与网络、组织信任是大学治理中重要的社会资本。中国大学要加速教师参与决策的制度化,从而增加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2.
每一所大学都可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参照系建成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大学首先要有高水平的学科和师资,大学的高水平、综合性有利于大学向研究型发展。当前,我国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关键在于制度。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日益重要。新入职教师的大量增加、大学教育对象的多样复杂和大学教育内容、方法与技术手段的变化以及大学进入社会的中心大大丰富了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知识和精神的一体化;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体化;外在规约与内在动机的一体化;专业发展责任的一体化;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和专业发展过程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而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障碍,需要采取相应的方略来加以应对与解决。其中,关键障碍有三: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经费使用不当;现代大学理念和制度的缺失和迷惘,大学教师、学生的质量远非一流。应对的基本方略应为:加大政府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变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在学习借鉴它国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理念和制度的借鉴和创新,形成适应我国发展需要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大学理念和制度模式;不遗余力地根除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实质性推进素质教育,使培养一流学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有教员力量之大才能有大学力量之大。大学要成就教员力量之大,就必须重视涵养教员方正而理性的人格,必须重视教员学术思想来源的多元性,必须下功夫创设能持续提升广大教员学术素质与能力的环境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提出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建设、立体化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及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变革和流程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中美两国高校的生师比和教职工内部构成比率的角度出发,提出我国高校内部的人员构成的适当比率。并以此为基础,借鉴美国高校董事会制度、英国高校学院制度和德国高校委员会制度以及集团学校“母子体制”等思想,提出高校内部管理的创新模式,即“US模式”。探讨了US模式的核心目标、校院的权责重构、构建思想、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学术职业与大学教师聘任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职业在狭义上特指大学教师这一群体。以知识材料为核心的学术性工作模式、学术自由的理念、职业准入的内部规则、职业声誉的控制和选择构成了学术职业的丰富内涵。基于学术职业的特点,大学教师聘任制呈现出自身的管理特征。在我国大学推行和改革教师聘任制时,我们必须根据学术职业的特点和聘任制的管理特征,慎重思考制度改革的内在欠缺。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人才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人才工作要遵循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目前高校人才工作面临着学校效益目标和学术目标 ,规模、质量和效益 ,引进与培养 ,流动与稳定等诸多矛盾。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探索新思路 ,采取新措施 ,扩大师资队伍 ,加强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实施聘任制 ,做好教师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的人力资本首先具有一般人力资本的特征:不同于物质资本的“人力”特征和不同于一般人力的“资本”特征。但由于学术职业特性,大学教师人力资本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的特性。从投入、产出、使用过程三个方面看:大学教师人力资本的形成投入高,价值创造不可度量,使用具有不确定和高度自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