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机械加压送风,是通过通风及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即要求烟气不侵入的区域增加该区域的压力。由于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  相似文献   

2.
彭伟 《四川建筑》1997,17(3):50-51
传统的高层建筑疏散通道防烟方式中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这种被动除烟是在烟气或热空气已侵人疏散通道的情况下排除的。高层建筑疏散通道的防烟,关系到火灾时建筑物内的人员能否疏散到安全地带,采用增压防烟技术是明智之举。它是向疏散通道的输送空气,使其空气压力大于相邻空间,其内部的空气向相邻空间流动,在疏散通道入口构成一道屏障,挡住烟气或热空气,从根本上做到疏散通道无烟。增压防烟的投资近似机械排烟。七十年代英国和澳大利亚率先采用了增压防烟技术,并编入了本国的建筑法规。目前,增压防烟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  相似文献   

3.
从着火房间内外压力分布及烟气流动规律出发,分析加压送风与烟气蔓延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导出打开加压部位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的平均风速范围约为2.0m/s~2.5m/s,此值远大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说明中推荐的风速范围0.7m/s~1.2m/s,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火灾区域烟气的有效排放。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上海市消防局朱鸣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很快,建筑火灾中的防排烟问题的重要性大家已达到共识,对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来阻止烟气侵入的方法,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已被正式执行。但在...  相似文献   

5.
陈颖 《建筑科学》2013,29(4):45-48,64
建筑物疏散楼梯间内最常采用的防烟方法是机械加压送风。为了有效防止烟气侵入,楼梯间的正压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对机械加压送风条件下楼梯间内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采用大尺寸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送风量、不同开门工况下高层建筑楼梯间内的压力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当所有楼层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全部关闭时,各楼层压力呈现不均匀分布现象,距风机最近端楼层压力最低,而距风机最远端楼层压力最高;当楼梯间内出现开门楼层时,开门瞬间压力迅速衰减,直至接近为零。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楼梯间加压送风来防止火灾时烟气侵入楼梯间的防烟方法已被国内许多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所采用,由于建筑物的外形尺寸、火灾位置及建筑物的室内外温差等参数的变化,对正压送风系统的效能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国内一些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的实测,总结后提出一套测试方法,用以检验高层建筑正压送风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高度越来越高,火灾危险性也越来越大,防火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防火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人员安全。而疏散楼梯间是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最重要通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GB50016-2014中8.5. 1条规定"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提出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防烟设施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中自然通风是利用设置在外墙的可开启自然通风窗快速的排出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内存在的烟气,以保证楼梯间及前室的疏散安全;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通过向楼梯间及前室送入空气,使楼梯间及前室的压力大于走道,以防止其他区域的烟气进入楼梯间及前室。  相似文献   

8.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但地下空间火灾易发、烟气浓度大、温度高、疏散扑救困难,因此防火设计至关重要。分析了地下建筑火灾特点,火灾时烟气流动规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模型研究,室内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及防火涂料在地下建筑的应用,并对地下建筑防火设计未来发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张威  何嘉鹏  周汝 《建筑科学》2012,(Z2):75-79,108
高层建筑火灾中,随着机械加压送风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存在着一些缺陷。于是提出在走廊段设置"走廊—前室缓冲区"的方式来改善传统正压送风模式。其完整设想是在前室前设置一段无烟区,通过防烟空气幕作为柔性隔断划分缓冲段和走廊段,并且在空气幕前设置排烟口,排出多余的新鲜空气,从而避免影响火场的机械排烟效率。采用Fire Dynamic Simulation(FDS)场模拟软件模拟高层建筑不同走廊模型。针对条形走廊、L形走廊、环形走廊建筑是否设置缓冲区进行模拟,比较其温度场,浓度场,以及各自排烟效果。结果显示,"走廊—前室缓冲区"的设置能较好的适用于不同的走廊模型,改善传统正压送风模式,便于火灾时人员疏散,而且其机械效率都有显著提高,保证走廊内烟气的及时排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设计难点,运用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走道的加压送风方式、送风量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全疏散走道可参考防烟楼梯间的防烟方式,采用对安全疏散走道送风而前室不送风的方式;加压送风量可综合考虑压差法、风速法和面积法计算确定;通过数值分析结果,当安全疏散走道内加压送风量为2.5×104 m3/h时,能够有效阻止烟气进入,可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建议送风口沿疏散走道均匀布置。  相似文献   

11.
应用流体网络分析法,对现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8章第8.3.2条表8.3.2-2中的风量控制数据进行了校验性计算,揭示了分别加压送风的流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向防烟楼梯间加压是徒劳的,因为加压送风会直接从防烟楼梯间的疏散外门流失。  相似文献   

12.
楼梯间的防排烟方式经历了多年的变迁与改进,目前在北美比较流行的方式是利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保持一定的正压值,防止烟气向楼梯间倒灌,为人员疏散创造有利条件。加压送风楼梯间的压力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主要因为火灾疏散时不断有人进出楼梯间,引起风量损失,压力随时都处于波动状态。因此,对送风机的性能和补充风量的控制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加压送风楼梯间要防止正压过高.开门困难c通常要在楼梯间顶部设余压阀泄压,送风机设回流旁通管,为适应风量的变化最好选用无级变速风机和有级变速风机。疏散楼梯分带前定的防烟楼梯间…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不仅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而且给扑救火灾带来很大困难,因而,解决好高层建筑的防排烟问题已引起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和建筑设计防火同仁的普遍关注。本文仅就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浅谈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公安部上海消防科研所徐戍勤上海市消防局张菊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上海市区及浦东新区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些高层建筑火灾时的人员疏散问题已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建筑师们通过设计前室和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及走...  相似文献   

15.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正压值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余压的影响因素,包括风机选型不当、剪刀楼梯间送风口设置不合理、正压送风系统未设楼梯间压差调节装置、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未分段设置送风系统、前室送风口的开启控制不合理、前室送风口关闭不严密、防烟楼梯间送风口选型不合理、送风竖井的有效截面积被占用、加压送风竖井表面粗糙、防烟楼梯间、前室防火门门的缝隙过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在消防系统施工和检测中注意避免和发现所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二者合用前室进行机械加压送风的必要性,并在大量实际工程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系统负担层数和送风部位给出了加压送风量;通过对不同计算公式的比较和对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压送风量计算公式的选择,公式参数的确定及其他设计考虑要点。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哈尔滨市一座高层建筑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的试验情况。分析了几种不同试验工况下,楼梯间与前室、合用前宣的正压值、门洞风速、加压送风量等问题,并对机械加压送风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在加压送风系统设计、验收、防排烟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认真对待。《高规》中有关加压送风的某些条文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实验研究,讨论风机设置于建筑上部的多点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通过数值拟合的方法得出送风管道中的风速分布,风速与加压风机的流量、送风管道的截面积以厦管道的高度有关。在实际情况下,研究影响高层建筑加压送风系统的各种因素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威海啤酒大厦工程的防火排烟设计,论述了高层建筑防排烟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工程,综合分析运用了自然排烟方式机械排烟方式和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以及对各系统的控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高层建筑中,采用可燃装修较多,还有相当多的高层建采用有机聚合物,例如化纤地毯、塑料等,这些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和热。据美国资料统计,在高层建筑火灾时死亡人员有62.4%是由于窒息、吸人烟尘、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因此可见对高层建筑中的烟加以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烟气控制中除了加压送风就是机械排烟了。一个好的排烟系统大约能在火灾时排出80%的烟量,从而为控制火势蔓延、人员安全疏散、火场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