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总排污口污水中主要还原性物质逐项进行掩蔽 ,分析掩蔽前后污水COD值的变化 ,找出了影响COD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使排污总口COD值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
周明霞 《湖北化工》2002,19(2):35-36
通过对总排污口污水中主要还原性物质逐项进行掩蔽,分析掩蔽前后污水COD值的变化,找出了影响COD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使排污总口-COD值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3.
黄辉华  刘鹏  李鑫 《山西化工》2022,(5):173-174
针对奉新县工业园区某污水处理厂大量投加COD去除剂的举报情况,执法大队联合监测部门针对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放置几天后出水数据大幅升高这种异常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COD去除剂在COD检测过程中的掩蔽作用。最终得出该厂使用的COD去除剂是一种含氯强氧化剂,向出水中投加这种强氧化剂,并不能有效降解有机物,出水COD数值降低是因为检测COD的过程中强氧化剂的掩蔽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取不掩蔽氯离子测定水样的COD总量,减去氯离子自身产生的COD值,能较准确地反映水样的COD值,且结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
李芳 《中国氯碱》2011,(10):32-33
根据氯离子和COD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介绍了在不用硫酸汞掩蔽的状态下,按国家标准GB11914—89重铬酸盐法测出水样的表观COD值,减去水样中氯离子相对应的COD值,即得水样的真实COD值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污水B/C值仅为0.04,极难对其进行生物降解;通过GC-MS分析。确定稠油污水有机污染物主要为烷烃类物质。针对其有机污染物特征以及B/C值低的特点,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和2株抗表面活性荆功能菌;对现有生化处理装置厌氧段进行菌种投加、重新挂膜,使得厌氧段COD去除率达到35%左右,好氧段COD去除率达到30%左右,总COD去除率60%,出水COD稳定在120mg·L^-1以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装置外排污水数据逐一分析,操作进行调整,找出影响装置污水COD值超高原因井提出了改进措施,使装置污水COD值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军港海水冲厕排放污水COD的分析方法。先微波消解30 min,利用硫酸-重铬酸钾体系将氯离子完全氧化,冷却后再加入0.1 g硫酸银作催化剂,继续微波消解30 min,使绝大部分有机物被氧化,从测得的总表观COD值中减去氯离子表观COD值(从校准曲线中查得),即为所测水样的COD值。试验表明该方法对于[Cl-]≤20 000 mg/L、CODCr=100 mg/L标准溶液的相对误差≤10%,对于军港海水冲厕排放污水的RSD%≤5%。  相似文献   

9.
韦景文 《氯碱工业》2021,57(7):34-36
模拟高氯污水成分体系,参照国标方法进行创新试验,研究分析了COD影响因素及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氯离子和钙离子含量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硫酸汞加入量与可掩蔽氯离子和钙离子的量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建立了适合的分析方法,测得COD的标准偏差≤2.5%,加标回收率达98.9%~102.9%.  相似文献   

10.
仲婧  刘明仁  张昭良 《山东化工》2010,39(10):34-34,49
分别用重铬酸钾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及紫外吸光度A值。通过测量比较,数据拟合后,得出两者线性关系式为:COD(mg/L)=(A+0.00950)/0.02945,线性相关系数r=0.9986。实验结果表明,污水中COD与A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以简便有效地检测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  相似文献   

11.
水解-好氧接触氧化处理炼油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冬茹 《广东化工》2006,33(12):78-80
针对炼油废水可生化性差的特点,采用水解—好氧接触氧化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废水经水解处理后,COD和石油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6.5%和67.3%,废水的B/C由进水的27.9%提高到34.4%。不仅废水的污染程度得到了一定的降低,而且其可生化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再经后续的好氧接触氧化处理使废水的COD、石油类和氨氮等主要指标分别低于115mg/L、6.8mg/L和12.7mg/L,优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从市政下水道中的污泥中筛选分离出2株对污水中有机物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耐冷菌XZ01和XZ02,并在6℃下进行污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XZ01和XZ02菌株及其混合菌株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8.4%、63.0%和72.8%;对氨氮去除率分别为68.4%、80.6%和86.1%;对总磷去除率分别为54.9%、43.6%和62.3%。这说明耐冷菌在低温污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改良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工程,介绍了改良型氧化沟在处理城市污水中的构成、工艺原理及运行特点,分析了其运行情况及效果,主要出水指标BOD5、COD、SS、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3%、87%、93%、97%、64%。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区水系发达,在城区布满了汇入珠江的大小河涌16条,这些原本是泻洪和美化城市景观的重要河涌,如今由于城市的发展和污水处理的滞后,导致这些河涌都受到严重的污染,也是导致珠江水的污染。作者在调查广州朱江河段吸广州市河涌水质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在实验室模拟河涌建立了渠式混凝反应器,针对河涌污水的水质状况,对污水进行涌内处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段投加聚合氯化铝,渠式混凝沉淀,可以有铲地改善城市污水。实验采取分段加药的方式,控制污水流速在4.2L/h,CODcr的去除率比一次加药提高15%,混凝后生成的絮体体积沉淀速度比一次加药提高近2倍。  相似文献   

15.
家庭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净化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高效净化槽,使用平推流二段厌氧和全混流好氧一体化回流技术以及生物滤床技术,增加了各区中的生物茵含量,抑制了厌氧区的返混;采用部分回流,进一步提高了抗冲击性和出水水质.净化槽各区之间液体依靠静压差形成自流,降低了过程的能耗.试验结果表明,高效净化槽对于带有冲厕水的家庭生活污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出水COD<60mg/L,BOD5<20mg/L,NH3-N<8mg/L,浊度<SNTU,水质优于国家污水排放一级标准,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污水排水管道通常处于厌氧状态,管道内气液相物质交换频繁,可视为一个庞大的气体排放系统,排出的污染气体包括硫化氢、甲烷、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十几种气体。其中硫化氢和甲烷浓度较高,受到学术界重视,并已经在管道内厌氧环境中硫化氯和甲烷的生成机制、影响因素、相互作用、静态模型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管道内污水的pH、水力停留时间、产甲烷细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食物竞争、某些对生化反应起抑制作用的盐类等。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分布、排水管网不完善,因此所选处理工艺需要符合这一特点[1-2]。Green Origio生态系统处理能力高、占地面积小、维护安装简易,适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当流速为60~150 L/h时,COD去除率维持在87%~93%,出水水质可满足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当流速为60 L/h时,出水TP可满足污水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改良的Green Origio生态系统中,往TANK2中增添基质填料,当流速为60 L/h时使TP去除率从15.76%提高至41.33%~52.52%;TANK2中以梭鱼草为代表,证明Green Origio生态系统采用小功率供氧装置,使植物根系得到了较好的生长。通过收割梭鱼草,测量其高度以及统计长高的梭鱼草数量,证明收割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进而再次提高水体中营养盐氮磷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
以聚硅酸铝为混凝剂,用化学絮凝法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查了酸度、混凝剂的加入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度在pH7.80左右,每100 mL污水中聚硅酸铝加入量为0.2mL,搅拌速度为45r/min,搅拌20s,沉降15min后,测上清液的化学耗氧量,CODcr去除率可达89%左右,处理后的污水CODcr值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时污泥活性变化情况和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应采取一定的排泥措施;系统内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当丰富;影响CODcr去除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污泥活性,而影响NH3-N去除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溶解氧浓度。  相似文献   

20.
吴绍琳  刘文文  魏镇欢  陈滢  张东 《化工进展》2019,38(2):1134-1139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biofilm batch reactor, SBBR)是应用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为探究不同时期排泥对SBBR污染物去除效果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挂膜初期、中期和后期进行排泥的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同时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的方法,在传统的微生物优势种分析基础上,对测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寻找造成组间差异的关键物种。水质测定结果显示,COD去除效果在不同时期排泥的SBBR间没有明显差异,出水COD均低于30mg/L。挂膜中期排泥的SBBR的NH3-N去除率先达到稳定且高于前期和后期排泥的系统。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各SBBR中微生物优势种均以降解有机物的物种为主。挂膜中期排泥的SBBR中,ML筛选得到的NH3-N去除相关物种(HydrogenophagaGemmataNitrospira)与差异关键物种丰度更高,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更强,可从微生物层面解释分析SBBR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