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码头庄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超 《岩性油气藏》2012,24(2):111-116
以码头庄油田庄2 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算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 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 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小层内非均质程度有较大差异。在各沉积微相中,滨浅湖砂坝呈较弱非均质 性;水下分流间湾呈强非均质性;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呈中等偏较弱非均质性;前缘席状砂呈强非均质 性。各小层层间非均质性呈中等-较强程度。平面上,非均质综合指数等值线主要呈北东、北西向展布, 总体呈中等平面非均质性。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长期注水开发等因素影响了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主 要分布于呈弱非均质性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歧北凹陷舌状砂体沉积模拟实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模拟实验表明,沙体的形态由第1期的叶状变为第4期的舌状,与歧北凹陷沙一段舌状砂体形态类似。沉积体呈溯源退缩势态,厚度与宽厚比渐次减小。以第2期沙层延伸远、分布广,与第1、第3期沙层沟通,构成统一的储集空间。第4期沙层呈孤立的透镜体,被包围在泥质沉积之中,储集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歧口凹陷歧南地区沙一段为例,分析了断陷湖盆以沟道型砂质碎屑流为主体的重力流沉积的结构与构造、测井响应、地震相模式以及主水道的平面分布格局及纵向演化。研究发现:①以歧南地区沙一段为代表的陆相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至少包括砂质碎屑流、滑塌、浊流等3种成因沉积类型,以沟道化砂质碎屑流为主体,悬浮组分含量高。②断陷湖盆重力流水道横断面的地震相模式有U型或V型、碟片性、蠕虫型、纺锤型(透镜状)等4种类型,很可能依次与流体能量由强而弱的变化相对应。③构造活跃期湖盆底形较陡,沿洼槽发育的重力流水道窄而顺直,对下伏地层刻蚀显著;构造相对平静期湖盆底形平坦,水道宽度及弯曲度增大,对下伏地层侵蚀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根据B气田取心资料、野外露头、钻录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发现,B气田大安寨段一亚段发育滨湖、浅湖沉积亚相,储层主要为浅湖亚相介壳滩微相,储层岩性复杂,为特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如何从致密复杂的岩性中识别出有效储层是研究的重点。文中运用以沉积相为指导,测井分析为基础,"相控"+"储控"为核心,地震多参数反演为主要手段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预测了B气田大安寨段一亚段储层的展布特征、有效储层厚度及孔隙度。由此形成了一套致密复杂岩性有效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序列。该技术经钻井证实,应用效果良好,为勘探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进行沉积体系研究及储层预测的有效技术。从单井岩心、测录井及露头资料出发,利用地震反射构型、地层切片及多种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不同沉积体系单元的地貌形态,在江陵凹陷三维地震资料覆盖区的上白垩统渔洋组(K2y)展开了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根据江陵凹陷的区域地质背景,以岩心及测录井地质模型与地震反射构型、地层切片、多种地震属性互动反馈为基本思路进行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和湖相沉积;通过一系列典型地层切片及地震属性分析,刻画了江陵凹陷K2y不同沉积时期各沉积体系的分布。研究显示地震沉积学在陆相湖盆沉积体系分析及岩性预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它对储层在空间横向上的分布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可作为发现隐蔽油气藏的有效手段,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在岩石物性差异较大的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在地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分析与处理、测井曲线的标准化与特征曲线的重构、子波的提取与层位标定等一系列前期处理工作,优选出了反演参数,对歧北斜坡沙一段下亚段进行了储层预测,直观地刻画了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了3个有利区块,为该区的井位部署及储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地震、岩心、薄片、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分析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致密油形成地质要素,明确了勘探潜力。研究认为,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稳定平缓的构造背景、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大面积分布的非均质致密砂岩储层、源储共生及近距离运移聚集有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致密油。歧北斜坡沙一下亚段发育多期远岸水下扇沉积,其中中扇亚相及断裂发育区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形成常规油藏;外扇亚相薄层致密砂岩发育,致密油大面积分布,形成典型的常规油与致密砂岩油纵向相互叠置、横向叠合连片的油藏分布序列。通过储层预测圈定致密油分布范围163km2,板2上薄层浊积席状砂甜点区是致密油钻探的首选区。  相似文献   

8.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进行高频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有效工具,在薄层砂体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根据泌阳凹陷深凹区地震资料质量高、断层少、发育滑塌浊积扇的地质特点,依据地震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将核桃园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进而,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中,通过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岩心刻度等工作,开展了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研究,确定了核桃园组多物源供给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滑塌浊积扇的发育明显受控于三角洲的发育演化,明确了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油气关系,指出核桃园组SQ2—SQ4是深凹区岩性油气圈闭的有利勘探层段,三角洲前缘和浊积扇砂体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黄捍东  曹学虎  罗群 《石油学报》2011,32(4):629-636
为减少常规方法预测生物礁滩的多解性,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主体思路,在分析建南-龙驹坝地区生物礁滩岩相模式与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将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引入地震沉积学,利用反演结果,并结合地震解释成果进行地震沉积学解释。依据生物礁滩的岩相模式,利用典型井生物礁滩的地震相与反演剖面特征建立生物礁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礁滩全区追踪预测。钻井资料证实,预测结果较可靠。  相似文献   

10.
李君 《石化技术》2023,(4):158-159+146
研究表明,该区沙河街组地层与馆陶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整体为北西方向倾没的单斜构造。综合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分析,该区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根部为被波浪改造后形成的孤立朵叶体。  相似文献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下部为例,阐明了利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的方法。首先基于岩石物性研究,利用时间-频率扫描分析技术,在90°相位地震数据体中,研究煤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其次通过设计特定的滤波器,进行地震滤波,抑制煤层对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压制地震干涉左右),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相结合,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创建精细(高频)等时地层框架;最后结合地质特征、测井响应和地震相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频率的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沉积分析,采用混合频率显示技术,研究沉积相空间分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高家河三维区山二段下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分流水道主要表现为3个走向:(1)呈先南北、后东西、再南北走向,沿S229、S228、S232、S208、Y124井边缘分布。在该分流河道中,在S231井附近可能发育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曲流边滩。(2)呈北西-南东走向,主要沿S212、Y127、S209井一线分布。(3)呈近东西走向,在沿S210、S226井发育一规模较大的河道侧向迁移带。  相似文献   

12.
13.
惠民凹陷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惠民凹陷西部湖相碳酸盐岩储层薄、横向变化快、旋回性发育的特点,利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该区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旋回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在滨浅湖、半深湖和火山锥附近均有发育,且不同沉积环境的碳酸盐岩准层序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识别标志及形成机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发育受海侵作用、气候变化和火山活动的影响,其中气候的周期性波动和火山的多期喷发控制着湖相碳酸盐岩准层序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在与传统沉积体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沉积体系分析。 在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开展 90° 相位转换、地震属性分析、地层切片提取与分析 等,最后通过岩心、露头、测井与录井等资料,并参考现代沉积模式进行地震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地震属性 平面特征与沉积相间的对应关系,并对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地震沉积学沉积体系分析方法 以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保证了地层对比的等时性;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可识别地震垂向 分辨率难以识别的薄层砂体;将地震属性分析与沉积学相结合,可预测砂体空间展布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认为饶阳凹陷中北部沙三—东一段主要发育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并将其细分为若干亚相和微相。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出不同沉积类型储集体的物性特征,发现储层在东营组以中高孔、中高渗为主,在沙一、沙二段以中孔中渗为主,到沙三段逐渐变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受沉积作用控制非常显著,优质储层一般分布于较高能量下的沉积环境,河流相中的河道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相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以及湖泊相中的滩坝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6.
以构造和沉积为背景,从烃源岩、储层、盖层、油气运移通道等方面出发,对车镇凹陷西部沙二段的成藏条件和勘探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二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其油气主要来源于沙三中下亚段的烃源岩;储层在全区广泛分布,其中Es2"4"旋回是有效储层发育层段;发育有多种类型的盖层,盖层的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油气的保存;三种运移通道,即断层、不整合面和砂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沙二段已发现构造-岩性、构造两种类型的油藏,也可能存在地层超覆油藏。尽管目前沙二段的勘探研究工作存在很大困难,但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曹家庄断阶带和南坡超覆带是寻找构造-岩性油藏和地层超覆油藏的有利区带,也是下一步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古近纪陆源碎屑在马头营凸起—南堡凹陷源—汇体系控制下发育多期层序,其结构及内部沉积充填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地震、测录井以及岩心资料,结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INPEFA—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 Analysis)与属性提取等技术,阐明了沙三段层序结构演化特征,重点讨论了构造活动对断陷盆地层序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沙三段发育5个三级层序,内部四级层序可划分为“上升”、“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近对称”、“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以及“下降”5类层序单元。②三级层序内发育(进积型或退积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从湖侵域向湖退域、从盆缘向湖盆中心由“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上升半旋回)”变化为“近对称旋回”再演变为“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下降半旋回)”的层序结构。③沙三段层序结构演化受幕式构造沉降控制,沙三段—沙二段次级构造幕先快速沉降后减缓沉降,对应沉积物供给经历早期物源供给不足后期碎屑物质大量注入的过程,而沙一段—东营组次级构造幕引起湖盆掀斜,导致早期地层向上翘倾;层序内砂体类型与展布受边界断层差异活动影响,大型砂体展布方向呈“北→北东→东”的顺时针变化;层序内沉积单元叠置受盆内次级断层与断裂坡折带组合控制。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柳赞地区砂岩体分布预测提供了有力地质理论支持,而且深化了陆相断陷盆地砂岩体形成机制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琼东南盆地松南三维区台缘礁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北缘松南三维台缘礁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在识别海平面变化控制下高频礁生长单元构成样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成礁模型,在此模型指导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在体系域内精细刻画台缘礁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并结合速度模型约束下的储层孔隙度反演预测储层物性的分布格局。研究认为,研究区台缘礁的礁体生长具有典型的复杂镶边型特征,体系域约束下层间振幅属性能有效地反映小尺度等时单元内台缘礁生长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孔隙度预测中的地震低速异常区是潜在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