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这就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灌溉所需要的水资源非常多,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相对落后,这就造成了在农业灌溉中水资源得到了大量的浪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农业生产,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中,其中在农业灌溉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这不但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还使得农作物的灌溉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农作物的产率。文章简要分析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方案,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人力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灌溉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西门子S7-200型PLC、MCGS触摸屏和SIM800A短信模块的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系统首先对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其次介绍了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的硬件组成,最后介绍了自动节水灌溉系统的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灌溉系统能够高效率、准确无误的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实现了节水灌溉的初衷,解决了人力灌溉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无法精确控制灌溉量的问题,并且系统能通过SIM800A短信模块发送短信至目标手机,实现远程对农田灌溉情况的监测,在农业生产灌溉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息息相关,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整体上表现为较缺乏,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传统灌溉技术耗水量较大,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已经迫在眉睫。文章介绍了当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采用节水、节能的灌水方法已成为全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推广节水灌溉也已成为世界各国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节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效保护利用淡水资源,合理开发新的灌溉水源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但南于观念、机制的相对滞后,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还不够深入,农民自主投入建设的积极性不大,部分技术仅应用于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中,无法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加以推广应用。如在西部地区,节水设施老化严重,建设资金不足,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因而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存在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短缺及分布不均制约着我国农业发展,结合我国水资源情况及农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现状的首要途径。本文从各种节水灌溉模式、适用性等方面对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趋势及现存问题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农业灌溉自动化水平偏低、取水困难、机井分布散乱、野外操作危险性高等一系列问题,研制一款新型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对区域内分散的机井进行统一监控与管理,农户可以根据需要办理充值IC卡,只需在灌溉控制箱的感应区刷卡即可实现智能灌溉,系统会自动扣除费用,后台系统可实时监控每个机井的使用情况,实现了农业灌溉收费智能化,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灌溉一直是我国水资源使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我国的灌溉一般都是采用的地面灌溉,这种方式的灌溉技术会在水的运送中浪费大量水资源。而目前全球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因此节水就成为了农业灌溉的新型课题和研究热点。而农业灌溉节水中输水的防渗是节水的重点,因此对于输水渠的防渗改造技术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关键,本文针对防渗渠的衬砌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及其优缺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灌溉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农田灌溉大都采用畦灌、漫灌等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量,但是灌溉过程中水分蒸发、渗漏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同时,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重度缺水国家,因此采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使用日益紧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中,对于水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水农业的发展就无从提起。我国对于农业的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农业用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节制的进行农业的灌溉,将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所以要对农业灌溉用水进行技术上的改革,实行节水灌溉,本文将针对我国现行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灌溉与施肥是农业生产和种植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对农业产量起关键作用。农业灌溉与施肥的精准与否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实现精准施肥,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将水肥灌溉系统与物联网相结合,以PLC(可编程控制器)模块作为核心控制单元,根据外部水压的变化和EC/pH值确定灌溉的频率和方式,给灌溉设备以智能化,监控不同时期农作物生长不同的水肥需求情况,及时改变调整水肥比例灌溉策略,实现农作物水肥精准按需灌溉,减少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提高了灌溉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目前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已经大大增加。面临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农业灌溉的方法也需要进行改进和升级,需要加强对农业灌溉的管理水平。对此,文章以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的农业灌溉为研究实例,对该地区河谷平原和山区灌溉方法进行考察,并指出当前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最后对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干旱地区水资源是有限的。为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文章对常压软管灌溉技术补水灌溉进行实验论证,为节水型农业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的灌溉,因此农田灌溉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灌溉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水资源日益匮乏,而农业生产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灌溉,因此研究和发展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文章简单介绍常见的几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并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的占有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占有量却不能赶上世界的平均水平。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紧张,面对这样的情况,节约用水成了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一半以上用于农业灌溉,所以在本研究中笔者将探讨农业灌溉的节水。  相似文献   

15.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性生产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大基础保障性行业,要想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保证农业灌溉条件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是以人工或机械灌溉设备操作为主,并主要采用地面灌溉的方式,这种灌溉方式的缺点在于不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也不能保证农田灌溉的均匀性,而且在灌溉过程中难免有一部分水资源流失到田地之外,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以渠道灌溉的方式替代传统地面灌溉方法,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为了提高灌溉渠道的防渗能力,在进行防渗施工时使用衬砌施工技术是一种好方法。文章就系统阐述了渠道衬砌施工技术的具体施工方法,旨在提高衬砌施工对于农田灌溉渠道防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节水灌溉是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采取水利、农业、生物、管理等技术措施,使各个地区所在的区域内的总体水资源的利用率最高并达到经济效益最佳。因此在选择节水灌溉模式时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农作物的不同的要求建立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贝子府镇口琴村干旱缺水,农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现有灌溉保证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农田得不到适时灌溉,农业产量低而不稳。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节水增粮行动",可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对于发展灌溉农业、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安全战略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节水的根本任务之一在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探讨了目前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状况以及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工程技术与高效用水调控技术等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发展经济建设的时候,农业发展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农田的水利灌溉是基础,那么在全球的水资源日益贫乏的形势下,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发挥,对于农业的发展是一个挑战。在科技发展的形势下,在农田水利灌溉方面改进了新技术新方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管理方面的问题,那么为了农田灌溉更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水资源紧缺和科技新农村如火如荼发展的情况下,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灌溉技术的有效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受到各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采用了自主创新设计的节水灌溉装置和监测设备,通过WIFI模块进行传输,实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联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