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保健食品》2009,(7):30-30
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是一场自古以来人与疾病永不停息的殊死较量.如天花、鼠疫、艾滋病、非典型肺炎……而且病毒本身也存在不断的变异中.研究人员发现.病毒的进化过程也已经相当复杂和迅速.现在正在大流行的甲H1N1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癌症、艾滋病及其他疾病,并且其危害不受年龄、身份、地域的限制,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知的病毒的传播途径有空气、虫媒、血液、接触、粪便等多种传播方式.病毒对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至今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性危害因素,除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等目前仍然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严重疾病外,由食源性病毒所致的人、畜疾病同样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欧洲暴发的疯牛病类病毒因子和导致口蹄疫的病毒,由于目前已知的疯牛病因子与传统的病毒很少共同点,因此本文中未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矿物质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艾滋病营养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查阅国内(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1997—2020年)和国外(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2002—2020年)的相关文献,纳入8篇论文形成证据体,对其进行评价(参照WHO推荐的证据评价方案及标准)。结果与结论:HIV感染/艾滋病患者易出现一种或多种矿物质不足或缺乏的情况,部分矿物质补充能够改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其中的硒补充可能延缓艾滋病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锌补充可能延缓HI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疾病进展、降低腹泻的发生率以及带来额外的健康收益。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啤协公布的数字 ,1999年世界啤酒总产量为 136 4 89百万L ,与 1998年的产量 1330 0 2百万L相比 ,增长了 2 .8%。 1999年世界啤酒总销量为 132 4 18百万L ,与 1998年的销量 12 9156百万L相比 ,增长了2 .4 %。列入世界啤酒产、销量及人均消费量前 2 0个的国家见表 1、2、3。表 1  1999年世界啤酒产量前 2 0个国家排位国 家  生产量百万L增减率%构成比%1美国 2 36 5 0 - 0 .5 17.32中国 2 0 7395 .0 715 .23德国 112 80 1.0 8.34巴西 7880 - 3.45 .85日本 72 2 40 .15 .36墨西哥 5 80 7 6 .0 4.37英国 5 785 2 .14.28俄国 432 0 …  相似文献   

6.
H5Nl禽流感病毒及抗病毒新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引起鸟禽类烈性传染病的病毒.1997年发现AIV跨越物种障碍使人感染.H5N1是有强致病力的禽流感病毒,感染H5N1的患者死亡率高.本文综述了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抗H5N1禽流感病毒新药的进展,包括:神经氨酸苷酶新抑制剂及核酸基的抗禽流感病毒新药--免疫调节双链核糖核酸聚ICLC脂质体和反义寡核苷酸.  相似文献   

7.
《食品科学》2006,27(12):696-696
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将固有性人类胎肝造血CD34+细胞移植到先前移植过人类胚胎胸腺和肝脏组织的、免疫缺陷的非肥胖性糖尿病(NOD)/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的小鼠体内。得到的嵌合体小鼠,即BLT(骨髓、肝脏、胸腺)小鼠获得人类免疫系统特征,在其所有组织中都表达有人类T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健康月历     
《食品与药品》2011,(12):14-14
12月健康月历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但当人体的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会因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现在,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日常的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但真正能做到不歧视艾滋病患者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9.
医学家和营养专家研究认为,人类大约有2/3以上的致病因素同膳食不当有关。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危害人类健康的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以及癌症等,部分与饮食有不解之缘。特别是晚餐摄人不当,很容易导致多种疾病,最常见的疾病有以下8种。  相似文献   

10.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的最新成果,首次证明钙离子能改变脂分子功能来帮助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活化,提高T细胞对外来抗原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这项新成果对治疗自身免疫病、慢性病毒感染、肿瘤等多种与T细胞相关的疾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人体的免疫系统复杂而精确,其中T细胞是一种关键的功能细胞,是保证机体健康的基础,与肿瘤、艾滋病、免疫缺陷症等疾病直接相关。艾滋病病毒正是通过感染T细胞,破坏免疫  相似文献   

11.
陈大刚 《中国食品》2009,(24):46-47
根据已公布的国内几家疾病控制中心2006年对流感病毒的检测分型报告显示,我国该年4—7月所爆发的流感病毒出B型病毒外,其中有部分是H1N1型病毒和HINI亚型病毒;回顾2006年复方三黄胶囊治疗艾滋病临床试验中,现场近200名受试者在流感爆发期间基本未受到流感病毒感染;以上现象可能与该品种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机能和一定的抗病毒药效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和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治疗HIV感染的化合物可以分为吸附抑制剂、穿入抑制剂、融合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病毒核衣壳蛋白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转录抑制剂、病毒调控蛋白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装配抑制剂。现按照HIV复制周期中的不同环节分别介绍这些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四年里,用直接测量方法得到的5百万年的地磁极性年代表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然而从火山岩的古地磁测量结果来看,似乎已经证实了在这期间存在的几个短期极性倒转事件.延续到大约中侏罗纪(约165百万年)的极性年代表是以海磁异常资料的解释为依据制定的.对于延续到80百万年这一期间内的几个新年代表在最近几年已出版,它们通常是利用生物地层来直接确定最后3.5百万年的年代表,然后利用若干个单独的磁异常与数值年代表有关的标定点进行标定,而很少利用直接测定的火山岩序列的年龄.目前地磁极性年代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更加令人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正>医用防护是安全防护纺织品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请您介绍一下医院常用的防护纺织品种类,以及医院在购置医用防护服时的主要考量因素。各种污染的加剧和人类掠夺式的对资源的开采,使人类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新传染病的增加,老传染病死灰复燃威胁着人类。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相似文献   

15.
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高于癌症、艾滋病及其他疾病,并且其危害不受年龄、身份、地域的限制,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该统计材料还显示,80%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自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并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随肥胖症患者和吸烟人数的增加呈继续上升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高达2500万。  相似文献   

16.
《食品科学》2005,26(9):545-545
据此间媒体报道,意大利国家卫生研究所5日宣布,意大利研制的一种艾滋病疫苗已经通过一期临床试验,不久将在意大利和非洲国家进行二期试验。意大利国家卫生研究所的声明说,在一期临床试验中,这种艾滋病疫苗被证明使用安全,并能够激发疫苗试验人群的免疫系统功能。声明说,与世界其它地区正在研究的疫苗相比,这种疫苗能直接作用于一种对艾滋病病毒复制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TAT,  相似文献   

17.
正烤生蚝是不少人喜爱的美食,肥腴多汁的蚝肉让人欲罢不能,但是吃烤生蚝可要警惕,如果吃到没烤熟的生蚝,可能会感染诺如病毒。那么诺如病毒究竟是什么?跟没烤熟的生蚝又有何关系呢?诺如病毒是引发人类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主要污染贝类、水果、蔬菜和饮用水,能够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好了,健康成了头等大事,尤其人到中年以后,虽说没病并不等于健康,但健康首先是没病。已知的疾病就有几千种,还有未知的、不典型的。然而,如今有四类疾病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致上除了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外,世界各国包括发展起来的"发展中国家"大致皆是如此,我国亦不例外。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我国居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 人类10种最容易导致死亡的疾病中,与饮食习惯有关的竟有心脏病、癌症、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慢性肝炎等6种。另一些严重疾病如骨质疏松、肠道憩室病等也与饮食习惯有  相似文献   

20.
从2004年开始.全世界对干禽流感的防控声势,让人们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有了深刻的印象;而自2003年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到现在全世界都在防控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都是直接危害人类的重大病毒传染性疾病。面对肆虐的病毒.人类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