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啤酒酵母Hp34为出发菌株,此菌低产乙酸,降糖快,但在大生产中存在絮凝性差的问题.采用2种方法对其进行连续培养,并对连续培养中的第5代及第10代的菌株进行平板分离.在低温下发酵,以絮凝性作为指标进行初筛,再通过发酵栓实验复筛.结果显示,仅进行连续培养的方法没有筛选出絮凝性显著提高的菌株,絮凝性最高的仅为27.5%;第2种方法筛选出了12株絮凝性达到35%以上的突变株,其中突变株S16在乙酸、双乙酰、发酵力和风味物质等综合指标上保持了亲株的优良性状,同时絮凝性为39.6%,比原菌株提高了2.21倍;遗传10代,测其发酵性能,表明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2.
激光诱变选育低双乙酰啤酒酵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乙酰是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发酵副产物,也是衡量啤酒是否成熟的尺度。利用激光诱变选育双乙酰值低的啤酒酵母,得到一株优良菌株。用该菌株酿造的啤酒,其双乙酰值为0.1253mg/L。   相似文献   

3.
低双乙酰啤酒酵母激光诱变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激光为诱变剂照射啤酒酵母,得到1株双乙酰值低的啤酒酵母。用该菌株酿造的啤酒,发酵液中双乙酰含量为0.0836mg/L,比用原菌株酿造的啤酒下降了53%。激光诱变的条件为:波长623.8nm(红色)、功率6mW的He—Ne激光,用滤纸片法照射啤酒酵母,照射时间为5min。  相似文献   

4.
牟玉艳 《啤酒科技》2007,(2):36-36,38
本文从啤酒酵母的絮凝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啤酒酵母絮凝性对啤酒生产过程及啤酒质量的影响,介绍了啤酒酵母絮凝性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啤酒酵母絮凝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啤酒酵母絮凝机理的假说有絮凝共生假说、类外源凝集素假说、类外源絮凝素假说等。啤酒酵母絮凝表型可分为FLO1型和NewFLO型;对啤酒酵母絮凝基因的研究有结构基因——见O基因家族、调节基因及其他相关絮凝基因。对啤酒酵母絮凝性状的改良研究可应用于调控啤酒酵母絮凝性状,利于啤酒生产;利用酵母絮凝性状构建絮凝选择栽体;利用絮凝素蛋白构建酵母细胞表层展示体系;利用酵母絮凝蛋白对细菌的吸附,应用于医疗行业。  相似文献   

6.
影响啤酒酵母絮凝的外部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宪峰  毛得奖 《啤酒科技》2006,(4):68-69,71
介绍了啤酒酵母絮凝性在啤酒生产中的重要意义,论述了营养因素、温度与pH值、酒精浓度、菌种传种代数、酵母接种量、原料、通风溶氧状况以及卫生条件控制等诸多外部环境因素对啤酒酵母絮凝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物理、化学和复合诱变方法对啤酒酵母进行诱变,其中物理诱变包括紫外线诱变法、激光辐照诱变法、60Coλ射线诱变育种法、高静压、离子注入诱变育种法和微波诱变育种法。化学诱变方法利用化学诱变剂诱发微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常用的化学诱变剂为烷化剂。复合诱变指采用不止一种的诱变剂对微生物进行诱变。  相似文献   

8.
啤酒酵母按凝絮性可分为粉末型酵母、凝聚性酵母和絮凝性酵母。絮凝性酵母是目前啤酒酿造中用于快速发酵制造清爽型啤酒常采用的酵母。影响啤酒酵母絮凝性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利用工艺条件来提高啤酒酵母的絮凝性。1 问题的提出我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的发酵液降温储酒后,大量酵母仍悬浮在酒液中,沉降效果不好,导致酵母自溶,嫩啤酒浊度高达30EBC 以上,过滤困难,清酒回滤率高,严重影响了过滤效率和过滤清酒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工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9.
酵母提前絮凝是啤酒企业时有发生的现象,因其复杂的影响因素至今对酵母提前絮凝的发生机理及提前絮凝因子的本质没有明确的证实,也因此给整个啤酒酿造产业链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及各种恶劣天气的出现,导致啤酒酵母提前絮凝发生相对增多,对麦芽企业及啤酒企业造成一定经济和名誉损失。作者综述了啤酒酵母提前絮凝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机理假说、提前絮凝因子的来源、形成机制及控制研究,以期对啤酒产业链提供有效解决酵母提前絮凝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陶  李文  尹龙  刘洋 《食品科学》2012,33(13):217-220
以放射型根瘤杆菌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氯化锂(LiCl)复合诱变筛选,得到一株产中性植酸酶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当培养温度为30℃、pH值为7.0、接种量为10%时,经96h培养后,该菌株产中性植酸酶活力最高达到18.49U/mL,比原始菌株提高47.68%,且发酵周期缩短12h,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离子注入与紫外诱变筛选产高级醇低的果酒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注入法对一株自黎族酒曲中分离得的酵母TQ601诱变选育,通过乳酸培养基、产酸培养基和TTC上层平板初筛,再经果汁发酵复筛,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果酒中高级醇含量,得到16株菌,其中TQ105菌的高级醇产量降低了34.5%。为防止发生回复突变,选择TQ111菌对其进行紫外诱变以巩固诱变效果。最终得到7株菌高级醇的产量均低于原始菌种TQ601,而且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己设计的筛选方法,从不同的酿造曲样中筛选出1株产纤溶酶酶活较高的米曲霉菌株SA-6,其产纤溶酶酶活为25U/mL。SA-6经过紫外线、^60Co和亚硝基胍诱变,筛选得到突变株NA-25,其产酶酶活为63U/mL,是出发菌株SA-6的2.52倍。突变株NA-25的发酵性状改变,其产纤溶酶的高峰比出发菌株迟了约10h。  相似文献   

13.
Co60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酒精酵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较高产酒精酵母制备成原生质体,经Co^60诱变后,采用四级筛选,得到高产酒精酵母菌株Co-158,其遗传性状稳定。以玉米粉糖化醪为基质发酵72h,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为17~%(v/v),残还原糖为0.0137%。Co-158菌;洙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34%,比ADY提高了24.48%,残还原糖含量亦远远低于出发菌株和ADY。  相似文献   

14.
从徐州市沛县河口镇秦庄村牛蒡种植基地腐烂牛蒡根附近采集土壤,经过初筛得到了3批菌株(包括从中国科学院购买菌株黑曲霉AS3.316),经过测定内切型菊粉酶酶活力(I)和外切型菊粉酶酶活力(S),筛选出I/S值大于10的菌株,共17株菌株。从17株黑曲霉菌株样本中,再筛选出一株产菊粉酶酶活力最高的菌株C122803,其酶活力为2.78U/mL。对菌株C122803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及LiCl诱变后,得到一株内切型菊粉酶酶活力最高的菌株YY18,其酶活力为3.97U/mL,比出发菌株的酶活力提高了42.80%。  相似文献   

15.
以啤酒酵母泥X为出发菌株,经筛选,得到高耐渗,高耐酒精的酵母菌Y,并与以诱变得到高耐性低产高级醇菌株MS-5,经研究发现些菌株在高耐性发酵条件下能有效降低高级醇含量。对该菌株在28°P麦芽汁培养基中的发酵性能和发酵终止时啤酒的风味物质含量进行分析,与出发菌种X及菌株Y作对比,菌株MS-5更适合于高浓酿造。  相似文献   

16.
侯旭  闵伟红  赵君  方丽 《食品科学》2011,32(1):145-148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虾青素高产菌株,命名为CTD004,采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该菌株虾青素产量为28.8mg/L。通过对该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相关生理生化鉴定实验,以及利用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细菌,与GQ120653.1 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提高该菌株产虾青素的能力,结果显示:菌液最佳的稀释倍数为10-6,最佳的诱变时间为15s,诱变后虾青素产量为64.6mg/L,比原菌虾青素产量增加了35.8mg/L,5 次传代实验结果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外线诱变不同稀释度的黑曲霉菌液后,筛选得到一株酶活力较强的菌株A3,其酶活为52.34 nkat/mL,并对其进行了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纯化。对A3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范围27℃~30℃,发酵时间72 h,pH6.0,摇床转速130 r/min,壳聚糖含量1.0%。  相似文献   

18.
α-亚麻酸特异性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和诱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含油的泥土中采集60份样品,通过平板检测法进行初筛,摇瓶复筛,并测定酶活。复筛菌接种于平板,由菌落直径和其水解圈直径的比筛选出诱变出发菌株,用紫外光诱变方法对菌株进行诱变,由此分离出了埘富含α-亚麻酸的紫苏油具有一定专一水解能力的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其酶活较野生菌株增加了52.3%。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开发蛹虫草资源,以蛹虫草为富锌载体,进行发酵富锌培养条件优化,选择最佳质量分数的Li Cl诱变蛹虫草,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诱变前后菌丝体中锌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富锌的最优碳源为蔗糖,质量分数为3%,最优氮源为蛋白胨,质量分数为3%,最佳培养时间为6 d,最佳接种量为5%,最佳装液量为100 m L/250 m L,培养基中添加的最佳Zn SO4质量浓度为100μg/m L,此时,富锌率为18.54%。Li Cl的最佳诱变条件为:Li Cl质量分数0.15%。选育出富锌较高菌株5株,最高富锌率达24.68%,比出发菌株提高了近42%,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紫外诱变方法筛选到两株具有磺胺敏感性的菌株H1、H2。DNA鉴定为芽孢杆菌属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种。将H1、H2作为指示菌,进行牛奶磺胺残留总量检测,发现这两株菌对不同种类的磺胺药物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当H1、H2处理后芽孢悬液菌落总数比为3:4时,检测试剂盒有较好的灵敏度,分别为磺胺:30μg/L、磺胺嘧啶:30μg/L、磺胺甲嘧啶:30μg/L、磺胺二甲嘧啶:30μg/L、氨苯磺胺:60μg/L、磺胺噻唑:45μg/L、磺胺氯哒嗪:80μg/L、磺胺甲噁唑:75μg/L、磺胺胍:75μg/L。在此比例下对两株菌同时传代,探究菌株传代对检测试剂盒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第四代菌为指示菌时,该检测试剂盒丧失对氨苯磺胺和磺胺胍的敏感性;第六代丧失对磺胺氯哒嗪、磺胺甲噁唑的敏感性;对于磺胺、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噻唑的敏感性可稳定到第七代。通过与国内外商业试剂盒对比,本试剂盒灵敏度高于国内试剂盒,检测时间优于国外试剂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