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南京都市区划分为5个圈层和566个交通小区,采用南京都市区2006年土地使用现状数据,用区位熵采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机会数,根据机会累积可达性测度方法,计算了20、40和60min三种阀值下的自行车、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①在当前建成环境下,交通方式的空间可达性呈同心圆模式;②小汽车相对于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可达性优势非常明显;③尽管公共交通在长距离或长时间出行中,相比自行车有一定优势,但是在近距离或短时间出行中,可达性优势很微弱;④在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中心城圈层和外围圈层,公共交通的可迭性小于自行车,说明当前的公共交通设施供给与土地开发模式不利于公共交通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空间可达性研究成果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鉴于该领域可达性概念内涵不断拓宽,研究问题类型不断丰富,有必要对其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现阶段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论文从土地利用和交通互动视角对可达性研究进行述评,不但对可达性内涵提出更明确要求,而且指出可达性子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子课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方面,以中外核心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期刊为载体,回顾2009—2018年这10年间可达性研究的总体进展,包括论文发表数量、刊物类型、研究技术方法、研究空间层面和对象等;在辨析可达性内涵基础上,回顾6大可达性相关主题下的热点问题,包括可达性与区位、社会经济属性、居住选址和房(地)价、交通行为、公共健康行为及公共政策评估等的互动关系问题。发现可达性研究领域未来仍然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做,其中最关键的3方面为:进一步探索可达性与体系内其他土地利用和交通要素的相互关系、继续优化可达性衡量方法,以及加强可达性作为规划政策分析工具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右玉县开展"全域旅游",提升外部交通的便捷性,文章基于GIS网络分析模块平台,对右玉县与周边县市的交通做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加权出行时间与道路密度、等级、经济有直接关系.文章提出区域交通发展建议:分区域、分策略发展交通;加强与呼市、大同、朔州的交通联系,实现旅游产业联动.  相似文献   

4.
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公 共设施或空间的建设运营投入较高与部分空间 实际使用绩效较低形成现实矛盾。为了推进城市 蓝绿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公共空间的 公共性,研究者不断从更多视角关注公共设施 或空间的使用绩效与可达性。以昆明市中心城区 31个城市公园为例,提出测度公园空间使用绩效 更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的数据和方法,然后结 合多种交通方式可达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量 化两者的关联性;最后根据不同聚类的关系来 分析四类公园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关影 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步行可达性对公园外部 空间使用绩效影响最显著;大部分公园空间使 用绩效和交通可达性较为匹配,但低水平匹配 居多,需要从空间平衡布局方面提出城市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划策略;对关系不匹配的公园,需要关注公园运营管理和周边建设两方面存在的 滞后要素。研究结果对城市公园公共性的充分发挥和持续性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纯提高城市道路路网密度或新建扩建基础设施并不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实行差异化的交通对策才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根本出路。本研究在介绍国外差异化交通对策的基础上以无锡市为例构建模型,分析公交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将无锡市划分为不同的交通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西北五省A级旅游景点和各等级路网交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ESDA空间关联性分析法,对西北五省不同类型A级旅游景点的整体及县域可达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究了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五省旅游景点的整体空间可达性较优,可达性在30min内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76.52%,主要分布在路网交通和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五省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可达性在30min以内的县域数量占整体县域总数的95%以上。不同类型景点的县域单元可达性集聚程度均十分显著,热点分区在空间上均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过渡的分布格局;陕西省的景点可达性最好,属于可达性高集聚区,新疆和青海景点可达性较差,属于可达性低集聚区。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一带一路"政策对福建港口城镇的影响,通过对港区的功能定位和匹配的交通类型进行分析,对比了福建省主要港口城镇的交通类型和对应的陆路交通形态,并采用类型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了福建港口城镇发展适用的主要陆路交通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上海大都市区为例,采用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对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等级划分,并以此为主要依据确定宏观层面的交通策略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交通引导策略和土地使用反馈模式。以宏观交通分区为基础制定区域差异化交通发展引导策略,将有效促进交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10.
探讨了通过外部交通组织与设计来实现购物中心可达性的方法和途径,并结合厦门明发商业中心等实例来说明如何实现购物中心的可达性,创造宜人的购物环境和商业氛围,提升购物中心的商业价值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空间可达性不能反映不同OD间可达程度的差异,为此,研究提出了在地铁出行模式下的城市时空可达性表达模型。该模型以地铁站点的服务范围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各服务范围包含了不同种类与数量的兴趣点,模型以兴趣点的可自由活动时间作为时间约束,以可达范围作为空间约束,研究地铁两站点在时间和空间的共同约束下相对于整个区域的时空可达情况。通过对广州市地铁网的实例研究与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可以实现面向个人的可达性表达,提高了时空可达性研究的实用价值与应用水平,丰富了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空间可达性不能反映不同OD间可达程度的差异,为此,研究提出了在地铁出行模式下的城市时空可达性表达模型.该模型以地铁站点的服务范围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各服务范围包含了不同种类与数量的兴趣点,模型以兴趣点的可自由活动时间作为时间约束,以可达范围作为空间约束,研究地铁两站点在时间和空间的共同约束下相对于整个区域的时空可达情况.通过对广州市地铁网的实例研究与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可以实现面向个人的可达性表达,提高了时空可达性研究的实用价值与应用水平,丰富了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用地复合的中小城市居民出行可达性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低碳环保和中小城市发展背景出发,以用地复合作为出行可迭性量化研究的基本视角.在居民出行调查的基础上,从复合需求特征和可达性特征两方面提出复合类型、复合尺度、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等4项度量要素,描述了各要素目前在中小城市中的特征.进而,在图形理论的模型基础上考虑上述要素,利用GIS技术手段,构建了基于用地复合的可达性模型.并结合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规划实例,将模型分别应用于现状和规划方案,指导并验证方案生成阶段可达性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绿地可达性是反映绿地合理布局、公平使用的重要指标,提高绿地可达性有助于绿地的高质量发展。基于ArcGIS网络分析法,通过可达性指数和服务强度计算,分别从空间布局和居民使用的角度对云南省普洱市城市规划区游憩绿地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游憩绿地空间布局总体合理,供给总体满足居民需求;但还存在少部分居住区可达性较差,少部分游憩绿地过渡使用的情况。根据空间布局和供给水平分析结果,从绿地空间布局和品质2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指明今后绿地优化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城市公园可达性和服务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准确地反映哈尔滨城市公园的使用情况,促进哈尔滨城市公园分布的合理化和公平化,基于GIS分析平台,从可达性和服务效率2个角度对哈尔滨城市公园的服务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通过可达性分析,研究区在500m和1000m服务半径范围内分别只有13.67%和28.99%的区域可以方便地到达城市公园,哈尔滨城市公园数量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2)通过服务效率分析,在500m和1000m服务半径范围内分别只有23.8%和51.89%的研究区人口能够享受到城市公园的服务。哈尔滨城市公园服务的公平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分析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并就如何达到两者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适应作了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铁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系统可以带动站点辐射区域的发展,为其增加人群的聚集度,它的可达性对提高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成都春熙路地铁站站点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工具获取各条交通线路的站点等地理位置信息,通过相关搜索引擎搜索与整理相关信息,以GIS为主、AutoCAD工具为辅建立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系统相关数据库和“时间—距离”模型;在基于3类主要出行方式的条件下,运用“层次分析法+GIS可视化”呈现该站点影响区地下步行网络的可达性作用机制,提出“地铁—公交—自主”出行的合理分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为地下步行网络设计规律提供建议,为其他站点地下步行网络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园避雨设施作为城市公园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对突发降雨和台风等气象,对游客起着避雨停留、保障安全的关键作用。以福州沙滩公园为例,基于GIS的费用加权距离法,结合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这3个群体在公园不同路面上的行进时间成本,分析了公园避雨设施对应3个群体的可达性与服务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费用加权距离法,对公园不同路面赋予时间成本,从而分析避雨设施的可达性,此方法能准确地评价城市公园避雨设施的服务情况;2)福州沙滩公园的避雨设施可达性较好,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在0~30s内能到达避雨设施的区域分别占公园可行走面积的86.86%、84.27%和75.61%,占据了大部分服务区域;3)福州沙滩公园的避雨设施服务能力较好,可以同时承载1 584人进行避雨,接近公园最大游人容量的90%。城市公园避雨设施可达性研究是衡量公园绿地服务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期为公园建设者合理规划布局公园内部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钱芳  金广君 《华中建筑》2011,29(5):109-113
根据可达性原理,提出影响城市滨水区可迭性的空间构成要素,即吸引要素和通达要素.从水体与城市的衔接关系及人在其问行进的水景感知域角度将滨水空间分为环水型、环城型和沿水型三种.按照以上分类,采用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分析方法,筛选具有较高可达性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滨水区中通达要素和吸引要素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2023,30(1):110-118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