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艺术并不完全服从自然界的必然之理,而是有它自己的规律”(歌德话)。这艺术的“自己的规律”是什么?至今人们还莫衷一是。在我国,流行甚广、影响颇深的可谓再现的理论,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的反映,而实现这形象反映的根本就是真实地冷静地再现客观现实关系。诚然,文学是再现客观现实关系的,但再现  相似文献   

2.
女性艺术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女性的主体意识有所觉醒,女性艺术家交织着现代女性对自己的确认与超越,对男性世界的认同与排斥,对外部世界的参与或逃避的种种精神矛盾,却都以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强化,从而超越男性传统的绘画模式脱颖而出。在当代艺术潮流中逐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女性艺术家不断深层地寻找自我,艺术作品出现了主动的探索迹象,进一步展现了女性艺术的广阔天地,在艺术创作中留下每个女性艺术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只要真正热爱艺术,无论男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感受,都能为人类艺术事业的繁荣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艺术创作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尤为强调艺术家的个体条件,而在艺术家个体条件中最重视艺术家的人品、人格,认为学习创作首先要学习做人。提高学识修养,则是艺术创作的又一个条件,因此要通过多读书等途径,使学博识卓。第三,游历最能触发创作激情和灵感,提供创作素材,塑造艺术家的人品,形成独特的风格,也是创作的重要条件。最后,还需要有艺术才华和艺术技艺把思想情感、所见所闻炼铸成感人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条件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美的感知与表达,同时被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所规范。真正的艺术家应具有其独特的、不可重复的创作形式和内涵。然而,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许多当代中国艺术家丧失了个体艺术创作的独特性。本文从艺术的功能、美感的接受等方面,对艺术美与艺术创作进行阐述。并结合德国艺术家基弗、里希特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绘画比较,论证笔者的艺术观,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以及中国艺术的未来走向和规范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为作家和翻译家的余光中从自身创作和翻译实践出发对文学翻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提倡文学翻译时采用变通手段,呼吁“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韵美和意象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不吻而合。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余光中所译诗歌,探讨其如何以变通手段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形意之美,能够为普通译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歌德创作《亲和力》时已将近60岁了,小说出版后毁誉参半,但歌德坚持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小说。相对于歌德其他重要作品而言,有关这部小说的关注和研究明显不足,较为薄弱。歌德创作这部小说的动机是什么?小说中的主要形象源自哪里?歌德为什么将他的小说命名为“亲和力”?亲和力对于我们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些都是饶有趣味亦颇有意义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追根究底地探索和分析。在歌德那里,亲和力是一种永恒的魔力,即便在今天对于我们也具有某种启发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小川的诗,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论诗十分推崇独创,认为“诗是创作,一切更新”。“在文学这个领域里,要能站得住脚,就是说,要对得广大的读者,必须开辟一个新的天地,既是思想上的,也是艺术上的.如果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使人家有耳目一新之感,那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郭小川自己写诗,总是力图通过独创性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受和认识。他的《致大海》曾有这么一段:我像朝霞那样,在你的怀抱中沐浴,而又以自己的血液——把海水染得通红。这曾被有人斥之为“狂妄”。其实,作者在这里是将党比作海,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纤维艺术创作的构思与创意两方面的论述,阐明不同风格的环境空间、纤维艺术的表现性以及审美心理的感应性,是纤维艺术创作构思与创意的重要因素;并以此证实,作为构成艺术家审美意识活动的心理模式——想象,即是艺术创作构思与创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实际上就是向内观看,从而使迷失的自我重新回归到主体心灵之中。“承认自己无知”和“节制”则是这一认知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认识你自己”同时也是一个解蔽的过程,除祛外相的遮蔽,揭示灵魂的本真状态,从而达到生活与生命的和谐。苏格拉底对于传统精神法则的变革为西方传统哲学把主体自身提升到研究的首位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实际上,对于我们现代主体缺失的时代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最近发表了题为“市场的逻辑与中国的历史转型”的主题演讲。张维迎在演讲中表示,人类在最近200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得益于“市场的逻辑”,简单地说就是你要自己幸福,首先要使别人幸福。科学的发展总是在进步,之后的东西是不是比之前的东西更正确,其实并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1.
“吴默画”是借金监丝绸印染工艺形成的新画种,它的表现技法有自己的特点。如用肌理代替“皴法”、追求自然美的表现,“具象”与“意象”相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当代中国传统绘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中国画自身的审美原则、社会文化背案、文化内涵角度出发,提出只有体会到中国画显现的气质所在,才能真正体验传统绘画的特定语言与现代人类文明状态所存在的有机联系,促进中国画继续向前发展。基此,文字归纳出中国画的气质表现3个特点:“雅”、“厚”、“透”,并认为这些气质、不仅仅是画面本身的表现,同时也是艺术家自身气质、修养和对人生态度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音乐艺术活动,是一种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包括:独唱、合唱、器乐、音乐欣赏、音乐史等诸多形式。独唱,可以使人沉浸到对美的歌颂中去,领悟到“真善美”的真谛,同时又可以培养一个人良好的临场心态,“处事不乱、宠辱不惊”;合唱,更可以培养一个团体的协作精神;器乐,对于身体协调能力极有帮助,而每一种器乐各有其美,深入其中,自有一番风味;音乐欣赏,将使你进入一个纯粹的音乐空间,如果你陷入到考试失利等沮丧心情,听一听音乐将会使你很快振作起来,抛弃一切不快;音乐史则通过历史再现使你感到美的不易和人生的拼搏。总之,这些形式无一不流露…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离别诗词不多,但个性特征极其鲜明。《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和《贺新郎.别友》两首诗词十分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自己“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理论,也说明诗人创作心绪的多样性和创作手法的多样化。风格是作家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是艺术家希望企及的最高境界,从风格角度深入剖析并揭示其内在蕴含,是摆在毛泽东诗词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十分诱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图形,它是体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形式之一。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符号。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的完美结合,能更好地发挥标志的功能与体现标志的价值。探讨了传统图形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造型”应用、“精神”应用和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事实上,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标准,日常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取生活中任何一幕,你都会很吃惊地发现:有如此多的标准在支撑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你醒来的那一刻,标准就在以某种形式帮助你塑造一天的生活,使你的生活更容易、更舒适、更安全,简而言之就是更方便。想象...  相似文献   

17.
意境的创造是画家心灵与自然美相融合的结晶;艺术创作中,意境的营造是艺术家个人感情和艺术修养的表露。  相似文献   

18.
易彩 《饰》1992,(1)
错觉和幻觉在艺术创作中是常见的现象,正如美术史家龚布里奇所说:“艺术是幻像,或制作幻像。”这些由错视导致的幻像,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可能存在;而艺术家们用文字、音乐、舞蹈、画面表现了出来。绘画及印刷设计中,由于必须把三维的形态表现于二维的画面之中,所以便有其勉强之感。为超越这一局限,艺术家不得不挖空心思  相似文献   

19.
高翔绘画接续石涛,为“扬州八怪”中的杰出者,但其绘画理论并未得到深入研究.高翔的绘画用笔洗练,构图疏远,意境幽深.结合高翔的画作和题画诗,我们可以看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画为书余”说.高翔强调画者自身的内在修养,达到“韵胜”的关键也在于“冷处禅”.“画为书余”说体现了高翔追求古朴淡雅、抽象写意的艺术理念.“画为书余”说近承石涛,远承赵孟頫等人,这一理论与其淡泊名利的童真性格以及佛理学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寻美     
正从小时候躺在地上看星空起,直到现在成了七十老翁,我对这个神奇的大自然不但没有弄清反而越来越着迷……其实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且是"无限的有限认识"因为人类不可能认识全部大自然,世界的美也是无穷无尽的。我是美术家,美术家就一个任务:寻找"美"找到美以后返还给生活和生活里的人们艺术家是人间的厨师,他们把艺术创作作为自己的天职,将真善美像天女散花一样抛洒到人间,抛洒到人们的心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