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2.4 GHz载频的“翼支付”安全认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上海电信近期推出的2.4GHz翼支付手机刷卡试点业务,在研究中国电信现有通信网络、终端通信机制和安全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在现有通信系统上构建高安全、可管控、强认证的应用系统架构,以达到支付安全级别要求的体系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上海电信手机刷卡应用系统的后续加载,并可作为目前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的支付安全模型,以期对2.4GHz手机刷卡支付应用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即时通信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通过对即时通信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国内热门手机即时通信客户服务端的介绍,可以看出目前即时通信技术在我国通信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列举出即时通信工具所具有的安全威胁,内嵌式即时通信技术将会是即时通信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手机即时通信业务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即时通信(Mobile IM)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机来实现移动即时通信,只是由于网络的限制,移动即时通信目前并不能像在互联网上那样通达全球各地,因此,跨网络跨国界的移动即时通信就成为人们所期待的一种新的应用,也为全球的移动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移动即时通信的主要功能具体而言,移动即时通信业务是将电脑用户中普遍使用的即时通信服务的范围延伸到手机上,提供如下主要功能。>实现用户状态的呈现与管理、提升业务体验,包括属性订阅、通知、取消订阅。其中属性可以是对方是否在线、正在干什么(开会、吃饭等)、心情、客户端能…  相似文献   

4.
围绕即时通信系统中的音视频处理技术,以Gstreamer/Farsight框架和Jingle/XMPP通信协议为重点,阐述了即时通信中多媒体音视频通信框架及相关协议.最后以Pidgin软件为例介绍音视频处理框架在即时通信客户端中的实现方法,为即时通信系统中音视频处理功能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即时通信通过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针对手机覆盖区域和效果的不断提升,提出一种在流行的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上,实现客户端与客户端之间的即时通信的设计方案。设计基于开源的XMPP即时通信协议,采用C/S体系结构,通过GPRS无线网络用TCP协议连接到服务器,以架设开源的Openfire服务器作为即时通讯平台,极大地方便了互联网通信不畅的用户。  相似文献   

6.
安捷伦信息     
《邮电设计技术》2013,(11):19-19
安捷伦一致性认证测试系统协助中国首颗国产NFC控制芯片通过NFC论坛认证:安捷伦近日宣布,由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开发的FM1930近场通信(NFC)控制芯片基于安捷伦RIDERT3111S RFID HF一致性测试系统平台成功通过NFC Fonm认证。该认证项目由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和上海同耀实验室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7.
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经逐步成为手机的标配功能,通过指纹可以完成身份认证和支付类功能,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但是考虑到目前指纹算法处理能力和安全保护措施还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因此,大唐微电子结合自身优势,自主完成了高性能的指纹算法处理芯片DMT-FAC-CG4Q的研发,该芯片能够提供支持国密加解密协处理器,为高安全可控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  相似文献   

8.
安全TF卡是一款便于携带、支持公钥基础设施(PKI)的身份认证产品,它同时具有安全认证和存储的功能,在移动终端、手机银行、数字版权保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芯片的安全TF卡设计方法,简要介绍了TF卡的系统设计框架和程序开发流程,并针对Android平台,创新性地采用文件读写的方式完成上位机和TF主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通过优化通信协议大大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最后介绍了利用JNI技术进行Android演示程序开发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张斌  徐名扬 《中国集成电路》2011,20(6):57-61,75
本文对安全散列算法以及安全散列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给出了安全散列值的计算步骤,论证了安全散列算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提出了一种SHA-1(SecureHashAlgorithm安全哈希算法)算法在加密认证系统的应用。整个认证系统通过1-wire总线,使FPGA完成与DS28E01-100加密芯片的通信,主机内核采用了Xilinx公司设计开发的8位微控制器软核PicoBlaze。实验证明该设计能够完成加密认证系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数字通信世界》2006,(8):40-41
8月10日,“2006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手机技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围绕着手机电视技术标准、移动即时通信、数字版权保护、移动流媒体、3G手机测试和认证标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韩丽茹 《电讯技术》2013,53(5):619-622
短信息由于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业务数据交换。但由于其本身的不安全因素,无法满足传递敏感数据需求。为此,设计了基于短信息服务的移动安全通信系统,在移动终端设备、通信链路和应用服务等方面都采取了安全保障措施。通过短信息服务,可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和固网应用服务的安全无缝集成。  相似文献   

12.
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通信服务产业链。面对移动互联网行业,SIM卡作为天然的鉴权工具却无法发挥其优势。我们希望探索一种基于SIM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鉴权机制,利用SIM卡现有能力,将SIM卡通信鉴权的便利性带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鉴权中,使用户享受更安全便捷,无感知的应用鉴权方式,同时为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开放性的平台化接入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即时通信软件,如QQ,WhatsApp,微信等.它们的通信机制是基于传统互联网模式,需连接网络基础设施才能为用户提供服务.现实中连接不到无线网络接入点(AP)或移动网络的情况很常见,因此这种服务并不总是可用的.基于上述背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Wi-Fi Direct即时通信系统,它可在两个或更多的智能手机之间建立ad-hoc网络来进行即时通信.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传输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文基于即时消息业务中上下行消息流之间的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根据先前所处理消息的方向为移动终端状态定时器分配不同阈值的机制,并研究了其对下行包队列长度、下行消息时延和功耗节省等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单值状态定时器方案相比,该机制在保证相似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移动终端的功耗。  相似文献   

15.
16.
从现行即时通信软件使用的协议、协议的扩展性、网络负荷、用户认证、与电信网络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为了进一步验证分析的结果,分别采用两种协议开发了即时通信产品.经过测试可以分析得出两种协议都可以实现即时通信功能,但是适用场景不同,电信运营商要根据自身的产品定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Future personal "e-payment": IrF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is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millions of mobile devices such as mobile phones and PDAs with 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 (IrDA) ports to consumers worldwide. Rapid advancements in both device technology and users' capabilities are the foundations for a new digital payment system, which promis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payments. By utilizing standard IrDA indoor infrared technology, infrared financial messaging (IrFM) is a financial messaging specification with great prospects for future digital payment systems. In this article, we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IrFM, clarify the benefits of using such a system, and develop a model which allows us to identify the significance of major performance factors of digital payment systems. Issues concerning connection speed, security, reliability, simplicity, and interoperability of IrFM a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8.
朱炜玲  喻建平 《信号处理》2012,28(11):1595-1601
针对物联网移动RFID系统标签隐私信息的访问控制以及用户身份隐私保护问题,本文采用身份加密和属性加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IB-AB-eCK安全模型,设计了基于身份及属性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IB-AB-AKE。基于IB-AB-AKE协议,提出了移动RFID手机与信息服务器之间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实现了在保护移动RFID手机用户身份隐私的同时,根据标签所有者定制的访问控制策略进行标签信息的访问控制认证和会话密钥交换,防止了隐私信息被非法访问。分析表明,IB-AB-AKE协议在IB-AB-eCK模型下是安全的,且在通信次数、通信量及计算量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demand for using messaging systems to transport data between wireless applicat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s 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 (MMS) is a promising messaging system to meet the demand, it is under enhancement in related standardization bodies to make it effective in transporting application data. The enhancement should be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MMS services for its smooth and safe deploy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solution to make the enhancement backward compatible, so that a new MMS service of transporting application data has no impact on the existing MMS services. The solution also provides forward compatibility, so that an MMS service of transporting application data does not hinder the introduction of any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allowing instantaneous deployment of a wireless application. The standardization bodies did not define any format for data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wireless application and MMS in a terminal. A common format in this regard would help mass availability of wireless application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independent of manufacturing a mobile terminal. Based on an analys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is the suitable format for the purpose. This paper also presents examples of XML file to indicate what data should be communicated in this regard.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