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文军 《华中建筑》2012,(1):115-119
该文针对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论述了传统民居在景观、旅游、使用以及建筑本体等方面的价值,认为更新改造是传统民居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从改造参与主体、改造涉及的问题和改造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云南彝族传统民居,是我国民居建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彝族传统民居进行研究和分析,有益于建筑师设计思路的拓展,并对少数民族民居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传承和促进的作用.对云南彝族传统民居生成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试图还原云南彝族传统民居生成机制,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对楚雄彝族传统民居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楚雄彝族传统民居面临的问题,结合具体的设计方案探讨楚雄彝族新民居设计的一些思路,以期为人们研究彝族新民居的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漳州古城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文化价值。目前,漳州古城正在经历经济发展、规划格局变化、传统建筑风貌改变等多方面的变化,因此在对其民居建筑进行改造更新中面临诸多问题。针对目前古城民居建筑改造更新中的诸多困境,文章提出了应对困境的有机更新策略。通过强调对各类民居建筑分类对待、渐进式动态更新、强调古城整体环境塑造,居民社区营造等探讨了漳州古城民居建筑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传统民居的改造成为了设计的热点之一。绿色建筑在城市中已有大量的实践与研究,但在乡村还较为缺乏,对传统民居的绿色更新设计研究变得十分必要,其也将带来一定的生态、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文章选取笔者的一次课程设计实践,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传统民居绿色更新设计为例,在简要介绍设计概况后,深入地探讨土家族传统民居绿色更新设计中的设计策略,以期为传统民居的绿色更新设计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是我国古建筑文化和遗 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民居既要保 护传统风貌,又要提高居住舒适度,才是传 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本文以重 庆市安居古镇典型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 过实地调研,对典型民居平面功能及室内物 理环境存在的问题,采取了调整功能布局和 更新围护结构的综合集成改造措施。此外, 本文用Design Builder软件模拟改造前后室 内热环境,结果表明,改造后室内热环境 得到显著改善,冬季典型日主要居住空间平 均温度比改造前提高了1.18℃,夏季降低了 1.47℃。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文献、现地调研、实例改造等方法,对湘西苗族传统民居内生活设施现代化适应性进行研究与改造。在不破坏民居平面结构、保留民居传统风貌和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新能源、加装现代化设施等,重点对民居的火塘和厨卫进行改造,着力提升居民生活条件。研究显示,经过改造后,传统民居能源利用得到了明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验证了此项更新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援藏力度加大,藏民家庭搬进了新式民居,传统民居被弃用,带来了文化割裂等一系列问题,而川西藏区传统民居的更新仍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造。分析西藏与川西藏区传统民居的使用现状及影响西藏传统民居发展与更新的因素,提出西藏传统民居"宜改则改、宜迁则迁"的改造原则,从庭院设计、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围护结构四个方面提出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西上饶渡头村村落老宅的改造计划,文章运用案例总结法、分析归纳法,从改造原则、策略更新两个方面,测绘了渡头村落老宅的平面分布、立面造型及整体模型绘制,主要对房屋平面组织布局、立面设计及窗户结构、内部空间改造以及材料更新等方面的新旧关联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传统村落民居改造再利用的原则和策略,进一步使江西传统历史村落文化得到传承与更新,表达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对未来老建筑改造的发展道路进行思索,希望能为其他传统村落民居改造再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工业建筑》2016,(9):50-55
以湘西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吞口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夏季和冬季典型日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湘西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年动态能耗模拟软件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能耗和自然通风分析,结合当地经济因素和原有建筑历史风格,探讨被动式节能改造措施在湘西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提出湘西传统民居最优的综合改造方案:窗户材料选用普通中空玻璃(中空12 mm)、窗墙比提高到0.2、外墙改造使用10 mm聚氨酯保温板的"呼吸式"杉木墙体、屋面改造使用50 mm芦苇箔厚度的黏土屋面。  相似文献   

11.
天津是典型的北方沿运城市,其传统风景体系营建受区域水运环境影响颇深。本文在梳理城 - 运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天津传统风景进行分类梳理与现代地理空间落位,进而从向水而生的城景骨架、以水为脉的城景主体、因运而生风景化点缀、城水融合的城景意象 4 个层面探讨天津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范式,以期为北方平原运河城市的现代风景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出路。  相似文献   

12.
张菁  龙彬  陈秋渝 《中国园林》2023,39(1):85-91
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的重要保护对象。该地区独特的山地环境和复杂的民族构成是探究聚落景观生成机制的关键。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从生态、生产、聚落和宅屋4个层次选取传统聚落景观的关键特征要素,结合GIS空间统计分析与形态分析的方法手段,总结归纳出受地理与民族双重影响下的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特征:1)受北高南低的自然地貌差异影响,传统聚落在区域尺度上呈现出北靠山居、南临水体的景观特征;2)受民族互动的影响,不同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呈现汉族聚落位于交通便利的溪河两岸,土家族聚落位于溪河两岸与浅丘地带,苗族聚落位于后山“溪里”的族群景观分异;3)传统聚落景观在聚落尺度上受地理与民族双重影响而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地理要素主要作用于生态、生产与聚落景观层次,民族要素主要作用于聚落与宅屋景观层次,并呈现出“从区隔到融合”的发展规律。渝东南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生成机制的挖掘为武陵山区文化生态保护提供了实证依据与支撑,可为构建西南山地多民族文化生态体系提供一个区域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清代信江书院园林是一种典型的山地园林与传统文化景观,其园林景观中存在一种程式化、类型化的特征。本文先对清同治《信江书院图》中园林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完成传统图绘的转译,以求还原古代信江书院文化景观形态。其次基于图式语言理论,以字、词、词组、句式的方式进行景观图式语言提取,剖析其图式中所含的文化寓意、空间关系和结构逻辑,寻找其中蕴含的文化原型与景观范式。再通过分析信江书院园林景观语法规则诠释古人景观营造意图和设计方法。最后并通过分析信江书院园林景观语境表达研究书院所蕴含的文化结构。该研究对于传统文化景观的传承借鉴以及当代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亦为当代的传统地方文化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厘清传统村落风景营建内涵为主旨,在汲取“三 境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确立“自然认知-形式构架-意境升 华”的景观解析框架;并通过对福建北部党城村的案例解析, 梳理景观营建思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表明,传统村落景观营 建是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以大尺度范围的山水秩序为参 照,以人文理想为价值追求,进行空间格局、聚落秩序和节点 场所的营建,形成“大尺度空间-聚落-人文空间”三级空间层 级,积累了高度融合山水秩序与人工环境的空间法则,实现了 “三美”一体的意境理想,是一种将生存经验与人文理想高度 融合的景观营建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景观感知研究有助于从“主客交互”角度 理解公众景观感知逻辑,为村落景观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人本化 操作指引。结合“词袋”模型原理,构建出基于UGC影像数 据统计分析的传统村落公众景观感知分析方法。该方法以词典 构造、词袋生成、倾向表征、规律解析为分析步骤,以6种景 观类型词汇(格局、街巷、建筑、环境、风俗、物产)和6组景 感属性词汇(原生-衍生、标志-日常、物质-非物质、整体-细 节、活力-恬静、风景-信息-叙事)为解析线索,通过实证研 究揭示出公众对传统村落景观感知的“知觉退化”和“四季交 感”规律,以及不同感知质效、偏好、路径的影响因素。基于 相关结论,进一步提出针对传统村落空间场域、场所和场景的 人本化保护更新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思颖   《中国园林》2022,38(8):84
中国传统公共园林由士绅官员、文人墨客、地方民 众等历经千百年共同建构、感知,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的景 观偏好。以西南边疆云南省省会昆明的西山-滇池-大观楼传 统公共园林为例,整理描写其景观特征的330篇古代艺文, 通过Nvivo软件,运用扎根理论从五感角度分析艺文内容, 并对艺文景观偏好进行三级编码。研究发现:1)视觉景观 在艺文中出现的占比最高,听觉、触觉、嗅觉次之,分别为 99%、36%、24%、7%,视觉和听觉同时出现的艺文占比 高达35%;2)“山水楼”是中国传统公共园林重要的景观偏 好模式,蕴含了中国传统公共园林营造智慧和中国人集体景 观审美意识。昆明“山水楼”模式的出现,是中华民族在西 南边陲地区“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其生态完整,文化特色鲜明。作为文化和生存的载体最能反映出该区域的独特性。文章以景观基因图谱为视角,以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为研究对象,结合了分子生物学里面的“基因图谱”理论,对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并将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基因提取,进而构建该区域的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古塔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重要的风景要素。长江三峡库区的古塔蕴含着浓郁的巴渝地域特色、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及传统生态智慧。古塔的营建体现着该地区特殊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对环境的整体思考。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为研究对象,以选址特征为切入点,对其相地策略、景观表征、环境协同等方面进行剖析,厘清长江上游沿线风景要素“塔”的营建智慧与作用机制,以期为风景园林遗产,特别是长江三峡的景观遗产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识别闽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以闽江流域11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相似度理论,依据其民居景观特征将闽江流域划分为客家合院区、邵将合院区、闽中合院区、闽中围楼区、闽东合院区、闽东围楼区、闽东混合区、闽南合院区、闽北合院区9大景观区系,以期为整合区域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凸显区域景观特色,提升区域旅游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艳梅  陈望衡  齐君 《园林》2021,(2):42-46
中国风景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然其历史教学却存在趣味性和应用性缺失、知识依靠于机械记忆等问题。为深化教学,提出将环境美学融入中国风景园林史课程,厘清环境美学思想与风景园林史的关系,以传统环境审美对象观照风景园林的历史形态,注重传统环境审美思想与当代风景园林的对话。引导学生将学习方式从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领悟,培养学生汲取传统智慧应对当代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国风景园林的时代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