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围绕着三个要点讨论风土建筑.第一,解析风土建筑需作中外语境对比,既要与国际同领域对话,了解西方的“vernacular”概念及其现代演绎,又要延承本土传统价值观的精华,思考中国语境中的风土语义及其现代引申;第二,探讨地域风土建筑之于环境一文化的因应特征,将之看作体现传统建筑本质的至关要素;第三,提出以方言和语族为参照进行风土建筑区划,从而系统把握其地域谱系的思路.作者认为,讨论这三个系列问题既属于风土建筑基础研究范畴,也是探索其存续与再生途径,并将之纳入“全球在地”的建筑本土化语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青  沈黎  张鹏  吕峰 《时代建筑》2006,(2):106-109
Holcim首届国际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金奖项目”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 主题涉及大都市城乡结合部风土聚落的出路及其城市化方式。四年来,同济大学的常青研究室一直在这一领域进行案例研究和实验设计。文章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背景, 对我国城乡保护与改造具有普遍探讨意义与典型实验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索风土聚落的再生之道——以上海金泽古镇"实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探讨了我国城市近郊风土聚落(被划为拟保护的村镇历史风貌区)在保护与发展上的悖论和实践难题,并以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为例,提出了以保护历史地标和再生民俗节场,来实现文化价值的提升和古镇生活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潘玥 《建筑师》2024,(2):99-107
在建筑遗产的保护问题中,比起已被列入保护名录的文物建筑,如何应对大量处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城乡风土建筑遗产的“存”与“废”是我国城乡演进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国内相关研究较多集中于风土建筑本体和保护实践的研究,对风土建筑学科方法论的回顾研究较为不足的现状,文章尝试整理现代风土建筑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和评价,并对其使用的学科方法进行归类总结,为我国应对此类量大面宽的建筑遗产的研究和处置补足方法。  相似文献   

5.
风土建筑保护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青 《时代建筑》2000,(3):25-27
文章重点讨论了我国城乡改造建设中风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特别对保护与发展,风土与风及保护中的改造与“真实性”等命题,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对策 。  相似文献   

6.
正1设计背景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是关于城乡结合部风土历史环境命运及其城市化方式的规划设计,也是同济大学常青研究室完成的"钱塘古镇保护与再生设计系列"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氏聚落有近900年的历史,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的长河镇中心地段,原属萧山县,1996年划归杭州市滨江区,成为新市区的一部分。在昔日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建筑保护理论与法理交叉的视野审视当今历史建筑保护政策层面存在的缺陷,明确"历史建筑"与"风土建筑"概念不同阐释面向之后,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原因,重点讨论了历史建筑保护立法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即全国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及其目标设立,也揭示了历史建筑保护统一立法工作对风土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8.
潘玥 《建筑师》2020,(4):101-108
在建筑遗产的保护语境中,除却已被登录保护的对象,大量处于保护清单之外的城乡风土建成遗产该如何恰当处置,在“存”与“废”之间又该如何作利弊权衡,这已成为我国城市更新及乡村复兴中的一大难点和热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着重指出在城乡可持续发展中平等这一原则所蕴含的文化权利,即支持社群全体公民对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的所有感。本文聚焦于日本著名传统乡村风土建成遗产整体保护案例“妻笼宿”,考察了其从20世纪60年代起所经历的保护演进阶段中的原住民社群保护运动发展进程,包括江户时代遗存——妻笼宿的历史、遗产保护政策评价、原住民参与度、社群构建遗产自我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内容,结合2017年12月在印度德里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九届全体大会通过的《木质建成遗产保护准则》,试图在新的文化政治语境下探讨、学习日本风土建成遗产延续和发展方式的条件、问题与适应性,以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当代传统乡村中的风土建筑遗产的保护性活化和干预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约翰·拉斯金1837年的著作《建筑的诗意》对于追溯浪漫民族主义兴起中,英国风土建筑这一对象如何被演化为民族心灵的化身具有重要的意义,拉斯金本人在西方早期风土观向现代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演进中起着极为关键的转折作用。其关于风土建筑的价值阐释,被英国的保护领域与规划体系以"善性"立法方式吸收,接续性地促进了风土建筑保护在英国的制度化发展,同时也被注重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的国家吸收,在今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在纪念拉斯金200周年诞辰的2019年重读拉斯金美学理论中与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相关的《建筑的诗意》一书,对于理解西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有其必要性。文章梳理了拉斯金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具体内容并指出其号召建筑师向风土建筑学习这一洞见的当代意义,在今天中国广大风土建筑面临城市化摧枯拉朽般破坏的现实语境中,重温拉斯金的思想遗产能够带来崭新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市发展在过去15年里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人们为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批见证城市历史文脉的特色老建筑纷纷倒在无情的推土机下,城市正在失去着“记忆”;反观欧洲,由于城市规划和建筑保护制度的成熟,大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街道被列为保护对象,对其开发和再使用的态度是谨慎而富有创新精神的,通过旧中有新、新中有旧的对比调和,最终达到城市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状态。为此,2006年杂志新辟栏目“旧建筑改造”来探讨这一在国内日渐受到重视的建筑保护和再生话题,希望为国内建筑遗产的生存和发展实践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面临众多风土建筑生存危机和去留抉择的现状,笔者认为直面挑战的第一步,是找到风土建筑认知和分类的有效途径。因而提出了以民族、民系的语族-语支(方言)为背景的风土建筑谱系划分方法,并尝试从"聚落形态""宅院类型""构架特征""装饰技艺"和"营造禁忌"等5个方面,探究各谱系分类的基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等。文中对江南建筑的赣、徽、吴等3个谱系作了基质对比,追溯了"样式雷"家族的赣系匠作渊源。并在结语部分讨论了风土建筑谱系在传承中的标本保存和整体再生原则和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缩减的城市"之典型代表,通过对工业建筑遗产的多角度保护与推广,利物浦于2004年成为UNESCO世界遗产地和2008年的欧洲文化之都,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则是利物浦城市再生的旗舰项目。本文通过回顾阿尔伯特船坞地区历次更新计划及保护运动的历史,在历史的语境中考察其保护过程,并分析其最终成功的机制原因。  相似文献   

13.
董珂 《华中建筑》2010,28(4):42-46
该文以上海市滇池大楼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价值评估,探索保护和再利用的方法。该文旨在以典型个例的研究,反映共性问题,为大量"非文物类"历史建筑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生命存续和价值新生寻求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4.
李政清 《城乡建设》2021,(14):14-16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2016年以来,各地积极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在城乡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地区北京坊城市更新为例,从历史演进、运作特点及对未来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利用方面的启示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徐粤 《华中建筑》2020,38(3):98-102
我国各地风土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的一部分,亟待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探讨区系划分和建筑谱系归类等问题,结果显示出粤中广府地区确实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风土建筑谱系,并阐述了其特有的基质特征和文化特性。该文分析了谱系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关系,厘清了广府风土谱系的影响范围和谱系中心。  相似文献   

16.
砖造历史建筑传统的营造技艺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正在面临着生存危机。为保护中国历史砖造建筑,延续城市记忆,活化老旧社区的社会机能,创造多样性的都市和城乡纹理,并基于台湾地区与福建省有着独特的"五缘"关系,文章以台湾斗六行启纪念馆为例,从建筑预防、检查、修复、再利用4个方面入手,阐述台湾地区砖造历史建筑修复保护的细节过程及探讨其再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潘玥 《建筑师》2019,(6):77-84
勒·柯布西耶作为现代运动的重要先驱之一,其先锋的建筑思想与极富创造力的建筑作品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风土建筑对勒·柯布西耶诸多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文章从柯布西耶早年对风土建筑及环境视觉积累的几个重要阶段开始梳理,对其日后文化立场的改变作切片式溯源,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其风土建筑的原型适应性转化进行再阅读,最终得出作为柯布西耶完整的现代性思想的重要部分——对于风土建筑的价值认知和转化方式,以求对我国当前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亟待完善的关于风土建筑价值的认知、适应性转化,以及保护实践等诸多课题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与建筑遗产是重要的历史信息的载体,也是真实的史实见证,其完整性留存与真实性保护在突出反映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呈现其自身的多维价值。本文以英国与意大利为例,从史实性角度出发,以整体性保护方式探讨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以真实性的保护方式探讨历史遗迹的存续与建筑遗产的修复,从而发掘其深刻的价值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渊坊”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青  徐峰 《新建筑》2001,(4):46-49
以无锡“文渊坊”概念设计为例,重点讨论了当前城市改造中风土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同济大学设立了中国建筑院系中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至今已经走过10年。文章通过介绍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发展经历、课程设置和教学特色,强调了这一专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建筑遗产观念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建筑保护指向的是"存续"、是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