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了解决利用仪器手动测量效率不高,易出错的问题,根据六端口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以Lab-VIEW为平台设计了六端口介电常数自动测量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软件构成,详细介绍了软件设计及功能实现流程。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多端口组件网络的MEMS系统级建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端口组件及其网络的研究作为理论基础,创建了专门针对MEMS的系统级建模方法———用单个组件 表示MEMS的各功能结构部件,组件的端口表征与部件有关的各种物理量,依据一定规则联结组件形成的网络表 征整个微系统。该方法采用常微分和代数方程描述组件的行为,混合信号硬件描述语言作为组件及其网络的建模 语言。以梁为例,阐述了如何建立其行为方程,以得到参数化、可供重用的组件模型。上述研究结合微加速度计的 系统级设计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是实现MEMS系统级建模的有效手段,能针对MEMS固有的多能量域耦合行为 等进行快速建模与仿真。  相似文献   

3.
应用于双高速单片机系统中的双端口RAM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端口RAM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存储芯片,利用双端口RAM可以实现双高速单片机总线方式的数据共享。在本系统中,采用双端口RAM(IDT 7005L55)来实现单片机之间并行总线的数据共享,以此来完成两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电力电子变换器作为其概念的核心设备,应用愈加广泛,但其发展受到耐压不高、容量较小、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制约。模块化多电平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故在传统MMC技术的基础上,该文构思了一种基于MMC的多端口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通过额外添加一个SM子模块,在此基础上对其原理与性能特点进一步描述。通过对传统MMC子模块与额外添加的子模块分别控制,实现输出直流电压与高频交流电压的目的。首先对于多端口MMC拓扑结构进行了参数的计算与设计,随后通过Matlab软件搭建了多端口的模型,最后通过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阐述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讦及数据通信的实现.以多频减振器试验台为应用背景,阐述了西门子S7-200 PLC与VB之间的自由端口串行通信编程原理.最终,控制系统完成了对减振器多频试验台的控制.实践证明,本测控系统工作可靠、稳定,上下位机通信数据运行良好,无错误码.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端口的打磨精度和效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行走式端口打磨机器人。基于构型演变法对该机器人进行了构型设计及结构设计,建立了其力学模型。以插口端打磨机器人应用于4 m口径管道为实例,求解了机器人运行过程中的极限载荷,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强度、刚度满足现场需求。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机器人具有较高的打磨效率与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PID温控系统存在的调节时间长、精度低的问题,对温控系统的控制算法、执行机构、反馈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温控系统的智能优化方法。采用增量式PID算法对执行机构进行控制,用遗传算法优化最小输出量,达到了平滑PID输出的效果。在控制过程中将最小输出量作为遗传因子,采用绝对误差的一阶矩型累加和的倒数为适应度函数,进行了最小输出量的在线优化及寻找最优解,减少了执行机构的振荡次数。设计了多线程控制方式,控制线程实现了控制逻辑,PID线程实现了精确控制,优化了线程实现最小输出量的优化,通过DITT调度算法来协调多线程,提高了系统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智能优化方法已成功地运用在炉温控制系统中,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系统的快速性,达到了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Windows系统下,基于多线程技术,设计了一种机器人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结构,并详细讨论了如何使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其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PROFIBUS_DP智能从站设计中,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本文介绍了双端口RAM IDT7132在PROFIBUS_DP智能从站中的应用。对提高PROFIBUS_DP智能从站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TC4焊接管件由于制造时管件端口夹持及材料自身应力的存在,往往造成管件端口圆度不满足要求,目前采用校圆的方法生产效率慢、自动化程度低并且精度不够。为此针对内径23mm,壁厚1mm的TC4焊接管件,采用电磁校形的方法进行管件端口校圆。应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放电回路电流及电磁力大小、分布进行研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磁校形可以明显改善TC4焊接管件的端口圆度;放电能量一定时,合理选择电容可以提高电磁成形效率;对TC4等低导电率材料的电磁校形,驱动片能够明显提高感应电流密度,并且驱动片厚度过大与过小都会影响电磁校形的效果;带铁芯的线圈虽本身消耗一定的能量,但可以显著提高磁场强度,改善管件端口电磁校形精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线程的实时测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春蓝 《机电工程技术》2006,35(3):25-26,73
以中国大洋协会(COMRA)采矿系统的测控实验系统的控制程序为例,介绍了Delphi环境中的多线程技术在实时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功能危险分析在飞机刹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危险分析(Functional Hazard Analysis,即FHA)是一个分析和评估过程,主要是以分析评估系统内或设备中潜在的故障及所发生故障的影响。它通过分析来确定系统操作中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判断故障对人员的危害。FHA是系统安全评估中的重要内容,是其他安全性分析项目的基础,更是民用飞机满足适航审定要求必须完成的分析项目。通过对功能危险分析方法在飞机刹车系统应用过程的分析,总结了该方法应用时遇到的难点以及应对办法,并简要说明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由于钛合金室温下成形性能差,航空领域一直存在对TC4管件端口校形难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对TC4管件端口电磁校形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该方法对内径23mm,壁厚1mm的TC4管件进行电磁校形实验,并将管件端口的圆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放电电压、线圈层数、放电次数及驱动片厚度对钛管电磁校形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放电电压可有效提高校形效果,当放电电压一定时,可通过增加线圈层数来提高校形精度;放电次数可以解决放电电压低,钛管变形小的问题,两次放电后校形效果提升不明显,增加放电次数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管件电磁校形的精度;驱动片厚度的合理选择对TC4等低导电率材料的电磁校形具有重大意义,厚度过小与过大都会影响电磁校形的效果,其最优为趋肤深度厚度。  相似文献   

14.
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点火源、日光曝晒、遇水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作为化学品使用企业,危化品跟厂界环境、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以安全评价为管理平台,以工作票为载体,开展设备检修作业全员性作业危险辨识的方法及其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6.
网络安全威胁的日益严重,网络系统的缺陷和漏洞,使网络安全成了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并加以有效防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主流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和网络安全需求,以SNMP协议为基础.通过把现有的不同的网络设备和网络防毒体系基于安全策略联动协作起来,实现了企业网络由静态的防护转变为动态安全的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降低驾驶员疲劳驾驶、短时间未看道路等危险驾驶的概率,设计了以面部特征为研究对象的人脸识别的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对面部识别以及眼睛和嘴的定位跟踪,提取面部疲劳信息,将跟踪的图像信息传输到OpenCV视觉库进行图像处理,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对驾驶员疲劳、危险驾驶行为进行判断、疲劳值计算,最后通过安全警报模块对驾驶员给予警报提示.经实验测试,该系统满足车载、实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能够快速的检测驾驶员的危险驾驶状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桥式起重机主梁危险截面应力幅的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剑刚 《机械》2003,30(6):8-10
探讨了桥式起重机主梁跨中应力幅值Sr的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并用实例验算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为起重机金属构件的疲劳概率设计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博 《中国机械》2014,(24):87-88
制氧装置涉及氧、氮、氩等,制氧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爆炸、火灾,其次还存在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低温、噪音等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对制氧装置所涉及到的主要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和物料进行分析,辨识出制氧装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对相关安全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应采取的安全设施和对策措施,提高制氧装置的安全管理。本文针对运行设备作单机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昆钢原有计量系统中数据上传接口存在的4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多线程、线程池、JCO与Socket等技术,并结合分布式处理的思想,针对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接口方案改进,并成功运用于昆钢集中计量新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