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通过对消费者充电行为的分析和电网负荷的预测,以减小电网峰谷差和充电费用为目标,采用分时计价模式并用智能优化算法,建立智能自动充电抉择行为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在规定时间内自动选择充电起始和结束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智能有序充电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小电动汽车充电给电网带来的峰谷差值,还能为车主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的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的调度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采用蒙特卡洛法根据汽车保有量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预测方法,并根据用户行为习惯采用电动汽车充电起始时间概率分布和行驶里程的密度函数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的增加,电动汽车负荷给电网负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有效引导应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动汽车并网容量的不断增加,面向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准确地开展功率预测对于并网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意义重大。基于计算机交叉学科的深度学习领域算法不断进步,为准确构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提供高效工具。该文研究一种基于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神经网络的复合变量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LSTM网络对降维后的时间序列进行动态建模,完成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采用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EV)不仅节能环保,还能够有效缓解传统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并保护环境,因而如今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当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电网充电时,将对电网产生重要影响,故需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进行准确预测。鉴于此,拟利用Dijkstra算法规划用户出行时空规律并计算电动汽车荷电状态和行程行驶时间,再依据电动汽车到达目的地的充电需求,通过运算得到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及负荷功率,最后利用蒙特卡洛算法结合并行运算方式对结果进行仿真,以预测充电负荷。  相似文献   

5.
现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预测区域电动汽车负荷需求,利用隶属度函数对日负荷进行时段划分,考虑不同时段电动汽车响应不同、需求目标不同建立分时段多目标的电动汽车充电策略,并以典型区域电网负荷数据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的大量使用令其充电时对电网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因此预测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并提前制定相应对策尤为重要。现首先确定了影响电动汽车负荷的因素,进而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得到了电动私家车、电动出租车两种类型电动汽车的功率—时间图像,最后得出了电动私家车、出租车总的负荷—时间图像,为评估电动汽车对当地电网负荷带来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于用户出行目的的多样性和充电方式的不确定性,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基于出行链理论,建立充电负荷模型,对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对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建立电动汽车功率需求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计算出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功率需求的期望与标准差。针对电动汽车负荷随机接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并进行了概率潮流计算,采用前推回代法计算出了各节点电压、电流、支路功率的期望、方差、概率密度函数等数学统计特性。介绍了电动汽车接纳能力的概念并从电压越限的角度对IEEE33节点配电系统接入电动汽车的接纳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应当控制无序充电的电动汽车数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动汽车与电网相互作用下的优化配置,建立统计模型、优化模型,利用蒙特卡洛算法模拟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曲线,使用Matlab对数据进行拟合,以设备投资最小为目标,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缓解手段。在研究我国电动汽车相关政策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动汽车进行科学分类为公交车、公务车、出租车、私家车四类;然后从确定充电负荷的充电功率、充电需求、充电时间三要素出发分析各自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充电功率、充电需求、充电时间进行一一确定建模,得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规模应用后对区域电网负荷产生的影响,通过负荷预测方法、基于EBL的参数修正技术以及分层分区调度算法设计实现了区域电网充换电站协调控制系统,通过在充换电站的实际运行表明,协调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调整电动汽车充电时间以及充电功率,实现了以削峰填谷,降低购电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区域能源互联网视角,从用户供电需求出发,探讨了电动汽车接入场景下的协同管理方法。首先根据用户出行需求进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然后以用户峰谷负荷差及充电成本的综合优化为目标,利用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行为,实现区域内负荷的削峰填谷,保障电网安全有序运行,最后基于MATLAB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后续能源互联网建设过程中源—网—储—荷协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电动汽车对广州电网负荷峰谷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广州市动公交车的运营规律,得到了其充电负荷特性;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得到电动私家车总体充电功率需求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广州电网2020年的日负荷特性,预测了电动汽车对广州电网负荷峰谷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电动公交的无序充电将使广州电网的最大负荷发生一定增长,同时轻微加大峰谷差,而电动私家车对电网的影响很微小。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居民小区充电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无序、延迟、低谷、连续四种充电策略,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的电动汽车接入对各类典型负荷特性的影响,评估了四种充电策略的负荷特性指标,为配网规划中充电设施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全球正在着力于以电动汽车代替燃油汽车的各方面研究,大规模的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对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缓解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对配电网的冲击,并能够为大多数电动汽车车主带来利益。鉴于该领域的现存研究众多,方法及应用特点各异,本文从常见的无序充电负荷模拟出发,在V2G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优化充电的策略、改善电网的峰谷差和降低用户的充电费用对现有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分析该技术领域现存问题,给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电动汽车随机无序充电将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巨大挑战,诸如增大负荷峰谷差、加大运营成本、增加谐波污染等。该文在考虑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约束、电池容量约束的前提下,基于动态分时电价制度,建立电动汽车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以降低电网负荷峰谷差率和用户充电成本,并采用改进学习因子与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动态分时电价的调度策略比固定电价下优化效果更优,能够更好地减小系统负荷峰谷差率,提高负荷率,增加电力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电动汽车充电成本。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的并网接入将会引入大量的交直流负荷,对电网的生产和运行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在允许电网接入之前,必须将影响降到可控范围内。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城市常规用电行为、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习惯等,以此为实践依据制定合理的负荷调控手段,采用一种中间服务商的多层模式协调电网与充电桩之间的调用关系,均衡电网负荷供应,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电能的准确计量对其推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该文建立了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模型,以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利用标准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采用MATLAB编程对其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结果通过调整单相电价的方式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使得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最小。最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由于负荷不平衡引起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导致单相充电用户收费不合理的问题。算例分析表明,标准粒子群算法能够有效地优化电动汽车作为单相负荷引起的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量电动汽车随机并入电网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减小由于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电网负荷引起的波动.提出了一种以分时电价为基础,综合电网和用户两方利益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首先,根据用户的出行规律、电动汽车返回时刻的荷电状态建立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其次,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建立以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费用最少和电网峰谷差最小为目标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模型;最后,以某小区为例验证了该有序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新的基于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电网的峰谷差,充分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大量电动汽车随机并入电网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减小由于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电网负荷引起的波动.提出了一种以分时电价为基础,综合电网和用户两方利益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首先,根据用户的出行规律、电动汽车返回时刻的荷电状态建立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其次,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建立以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费用最少和电网峰谷差最小为目标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模型;最后,以某小区为例验证了该有序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新的基于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电网的峰谷差,充分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