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Z1)
面对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态势,我国必须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人才驱动,通过组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针对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市场资源、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搭建市场化创新平台,聚合校内外创新资源;引育高端化创新人才,增强科学研究前瞻性;设计多样化培养体系,融合专业教育与产业思维;完善科学化体制机制,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构建起全方位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推动高校、企业和社会进步的载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苏州高新区三家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发挥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创业服务效能,需要整合机构的人才、技术和管理资源,创新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创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与投资机制,实现项目渠道、市场渠道、人才渠道和资金渠道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6)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整合产学研政,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普遍"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机制构建",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融合区域资源,采取团队协作,对平台服务体系进行改造升级,形成开放创新交互式平台服务体系,打造集聚和整合政府政策资源、高校研发机构科研资源、社会优势资源等于一体的综合现代服务平台,有效推进了地区产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优化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强力引擎,欠发达地区积极打造新型研发机构有利于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但由于欠发达地区产业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科研机构数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活动人、财、物的投入较低等现实问题的制约,欠发达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来说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应以政府为导向,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建设主体,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紧密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加强产学研协同、整合各方资源、加速成果转化,进而推动整个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进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116-117
雄安新区承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创新示范区和盘活中国经济战略布局三大历史使命,创新是其实现突围和完成三大历史使命的第一动力和唯一路径。雄安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包括创业企业、领军企业、政府、风险投资/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其中,创业企业是生态创新系统的基石,领军企业是促进生态链形成的主力军,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教育对接、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为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政府为创新提供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雄安新区要打造领军企业-创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企业三大创新生态链,促进创新主体之间实现角色转换,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协同发展。构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一要破除政策性束缚,吸引资源集聚和流动;二要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三要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整合资源,提高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专门研究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院——武汉中科固废资源工业技术研究院12日在武汉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武汉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合作共建,是集重大原始创新、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资源集聚、高端人才集聚和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科院武汉分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研究院将重点围绕固废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整合中科院固废领域高端创新资源,建设国内领先的固废产业技术集成示范、工程运营和企业孵化平台,引领我国固废领域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
文章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例,分析当前这两所高校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与特点、成效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从高校和政府角度提出经验借鉴:通过构建知识反馈回路、"生态化、全链式"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等发挥高校的知识传播能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专业创业服务机构等增强高校的知识转移能力;通过搭建校企互动平台、注重国际化拓展等提升高校的知识集聚能力;通过促进跨学科交叉研究、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等强化高校的新知识孕育能力;通过完善有利于高校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等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Z1):43-46
科技平台是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基础载体。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学科资源优势,聚焦花卉产业链和创新链,搭建起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创新基地为核心的花卉科技平台体系,形成众多平台衔接叠加、优势资源集聚互补的科技"大平台",构建起平台要素协同和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双协同"创新体制,实现人才、成果、资源在校内外形成"双转化、双循环"的良好机制,对于高校科技平台建设和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促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Z1)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成果转化和促进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投入产出、协同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期高校新型研发机构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构建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加大投入产出比,着重提升机构协同创新及资源整合能力,引入优胜劣汰的项目竞争机制,打造一支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及建立对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30个地区高校创新能力和人才创新指数,运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法,明确了高校创新能力对人才创新指数的25个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25个关键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提取了3个共性因子,分别为f1研发资源、f2创新平台建设、f3创新主体。采用多元回归法,探究3个共性因子对人才创新指数的显著性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高校的研发资源是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提出了三条建议:重点优化地区高校研发资源;完善高校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研究成果为高校提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