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公路的畅通无阻,城市化的比重也不断增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标志着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与此同时,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安全、稳固、耐用性的高要求成为了关键性因素,加强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注度,因为其与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高层建筑、普通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有着更为复杂的结构要求,在其施工的过程当中采用模拟计算的手段来保证其安全性,而很多特殊的建筑结构单元也需要采用这种技术,这样才能够达到稳定性的要求,本文将会从高层建筑施工的标准和要求为出发点,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有益的研究探讨,从多方面探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具体应用,实现高层建筑的质量安全与技术提升,给相关的从业者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施工顺序对结构的内力有明显影响,超高层建筑应采用结构逐层或分区激活的方式模拟实际施工过程。对于特殊的结构形式,需要正确选择各阶段激活的范围。通过合理调整施工顺序,得到更为合理的受力形态,减小结构用钢量。框架-延性墙板体系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与优良的抗震性能,严格控制其墙板的安装顺序对其实现抗震性能非常关键。收缩徐变对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构件的竖向压缩变形量影响显著,各竖向构件的变形差异将引起水平构件附加内力,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正常使用,需要采取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措施。温度作用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不能忽略。提出最大正、负温差的确定方法。应采取措施减小温度作用的不利影响,严格控制重要的温度敏感构件的合龙温度。基础不均匀沉降与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关系密切,现阶段通过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模型准确预计基础沉降值尚难以实现,还需要通过设置施工后浇带、敏感构件滞后安装等方式尽量减小差异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11.
对深圳兴贸大厦带转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作了较为详细的施工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高层及超高层结构,必须正确进行施工模拟分析以反映实际重力荷载、结构刚度生成的全过程,以避免低估了弹性阶段重要构件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内力,从而造成结构隐患.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深房广场、余氏酒店和皇都花园3幢超高层建筑均设置刚性层。施工中针对其构造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通过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采用不同的钢筋连接方案和混凝土浇捣工序,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弹塑性动力分析,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benchmark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与损伤分布进行研究。该模型的总高度为606.1m,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利用PERFORM-3D软件建立了整体结构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构在多遇、设防、罕遇地震与超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和结构的破坏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在9度罕遇地震输入下结构未发生倒塌;结构的损伤主要集中在4~8区加强层的相近楼层,并随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强逐渐向各区中部开展;各类构件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依次进入塑性状态,实现了结构多道防线的抗震设防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钢结构》2017,(3):97-102
环带桁架作为现代巨型超高层建筑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分析环带桁架不同安装方法的合理性,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环带桁架模型,对整体吊装法和分段安装法进行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并考虑了安装过程中初始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吊装结构的质量较大,对起重机要求较高,安装过程中结构变形较小;初始几何缺陷对桁架的施工力学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缺陷值达到一定值时,桁架局部屈服,因此建议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施工,避免缺陷的出现;分段安装过程中,因不同的安装技术路线对应不同的施工应力路径,施工时针对不同的施工方案应采取不同措施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的增大,以免造成施工事故。 相似文献
16.
对基础工程施工进行概述,从地基施工和桩基施工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基础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提出了地基与桩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保证超高层建筑基础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18.
19.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越来越普遍。然而,这些建筑物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确保在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因此,避难层的设计和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外凸结构施工技术,并对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外凸结构施工技术展开了研究和应用。阐述了避难层的定义、作用和设计要求,分析了现有避难层结构的优缺点,并针对超高层建筑的复杂性,特殊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避难层外凸结构施工技术,可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城市建设的实际成果,也要注意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实际状况.针对目前大城市实际用地空间不足的现状,我国现有的建筑工程正在逐渐向高层建筑方向发展.必须做好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建设工作,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实际工作中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水平,推动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