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内燃机凸轮–滚子副非牛顿时变乏油润滑模型,用膜厚比讨论每个凸轮旋转角度的润滑状态。首先,研究滚子打滑情况下接触副的润滑问题,分析了不同滑滚比对膜厚比的影响,发现滑滚比越大,膜厚比小于1.5的凸轮旋转角度越多。讨论了供油膜厚对膜厚比的影响,获得了膜厚比大幅下降的临界供油膜厚。最后,考虑实际工作温度下润滑油黏度的变化,探究了不同黏度对润滑状态的影响,发现黏度为0.01 Pa·s时,部分角度的润滑状态进入边界润滑,且某些工况下摩擦系数随润滑油黏度降低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搭建了基于某型号内燃机凸轮–滚轮机构的滚轮转速测量系统,初步研究了滚轮打滑特性。该系统采用巨磁阻(giant magneto resistance,GMR)传感器测量滚轮转速,得到实际运动下凸轮与滚轮间的平均滑差值。试验结果表明:真实工况下凸轮与滚轮间确实存在打滑,而且打滑受到工况条件的影响。试验发现,随凸轮转速增大,滚轮打滑总体增加,增大凸轮-滚轮接触副压力可以抑制凸轮与滚轮间打滑,低黏度润滑油也能够削弱打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凸轮挺柱试验机,利用它可以进行凸轮挺柱的磨损试验和评定发动机润滑油的性能。若改变试样的形状,还可在该机上进行其它试样的磨损试验,故该机具有多功能性。试验机的接触负荷、凸轮轴转速、挺柱转速、润滑油供给量、油温都能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与控制。为了研究挺柱转动时的磨损和润滑状况,还配有一个无级调速的强制式挺柱转动装置。根据试验的需要,可将多个试验头装于同一工作台上同时进行多对试样的同工况试验。对于球面挺柱,还配有一专用的球面磨损量测量装置。此外,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凸轮挺柱的磨损试验规范。  相似文献   

4.
挺柱转动对凸轮挺柱摩擦副抗擦伤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98Q发动机凸轮和与之配对的球面挺柱(R750mm、R2000mm)分别在凸轮轴转速为1500r/min和1050r/min两种工况下,在TM—1型凸轮挺柱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挺柱转动对凸轮挺柱摩擦副抗擦伤性能影响的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此摩擦副的接触应力、滑动速度等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该摩擦副擦伤失效机理,以及挺柱转动速度、挺柱球面半径和凸轮轴转速对其抗擦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偏心凸轮蓝宝石盘弹流接触,对盘面进行表面能梯度修饰,形成增强的集油轨道.利用光干涉润滑油膜测量系统,获得限量供油条件下偏心凸轮盘接触区润滑油膜厚度和油池分布,分析了集油轨道对接触区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盘面表面能梯度诱发的张力驱动增强了润滑油的回填,提高了接触区中心膜厚;在低转速和低负荷时,集油轨道的调控效果使...  相似文献   

6.
《动力工程学报》2017,(3):213-217
建立了具有倾斜转子的普通梳齿密封全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转子倾斜情况下密封流体激振力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出偏转角度、偏心距、入口压力和转速对泄漏量和流体激振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偏转角度和偏心距对泄漏量影响较小;入口压力与泄漏量呈线性关系;偏转角度、偏心距、入口压力和转速对径向力和切向力的影响基本呈线性关系,偏转角度、偏心距、入口压力以及转速对径向力的影响较对切向力的影响大;由于转子倾斜,径向力随转速和偏心距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WH4120Q柴油机凸轮挺柱副接触应力和油膜厚度的理论计算,绘出曲线,并进行了分析,说明此对摩擦副不宜在低速区磨合。此外,对抗磨材料内部的组织结构模式,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研究凸轮/挺柱在700 MPa和800 MPa接触应力下,材料配对、材料工艺处理方法及挺柱底面形状等对凸轮/挺柱这对摩擦副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钢凸轮/钢挺柱磨损性能最差;球面挺柱与平面凸轮配对不能获得良好的耐磨性能;淬火回火、离子氮化、调质氮化等工艺处理方法对配对摩擦副耐磨性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船用柴油机供油机构中滚轮–浮动衬套–滚轮销为研究对象,考虑其低速重载运行工况下衬套弹性变形,计入表面粗糙特征,构建了浮动衬套内外双层油膜混合热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分析模型,并据此探究了内外层油膜间隙比、衬套宽径比、衬套厚度及其表面粗糙度对环速比、内外层最大油膜压力及承载能力等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滚轮–浮动衬套–滚轮销结构运行过程中内层油膜厚度较小,润滑状态较为恶劣;低速重载工况下,衬套弹性变形与混合润滑效应不可忽略;宽径比越大、内外层间隙比越小,最大油膜压力越小,结构承载能力越强,但温升越高;混合润滑状态仅出现于衬套内层润滑油膜,且衬套表面粗糙度越大,润滑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凸轮挺柱擦伤失效的机理及其模拟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较软的金属基体上均布着一定形状、一定数量的硬质相以及石墨,特别是片状石墨的金相组织,能有力地改善抗擦伤性能;摩擦副一方经磷化处理、硫浴处理和氮化处理能显著地改善抗擦伤性能;凸轮的硬度必须低于挺柱硬度,其硬度差随材料工艺不同而异;冷激铸铁挺柱经淬火处理增加擦伤倾向,故淬火后的冷激铸铁挺柱必须施行抗擦伤表面处理。本文还列出了各种材料工艺匹配的凸轮挺柱摩擦副的临界擦伤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型可变偏心距风力机,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验测试的方法,研究偏心距离对风轮、塔筒及侧偏调节机构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来流风速增大的条件下,可变偏心距风力机通过增大偏心距可减小叶片受力,风轮向右侧偏心100 mm时叶片最大应力是未偏心工况的86%;随着偏心距离的增大,塔筒在俯仰方向受力增长趋势放缓,受风轮偏转角增大的影响,塔筒在侧弯方向受力处于持续增大的状态;在向右偏心距离增大的过程中,风轮侧偏调节机构应力及应变逐渐向右侧集中,最大应力、应变始终处于中间部位,结果验证了偏心距调节方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影响发动机挺柱转动的诸因素,并在凸轮挺柱磨损试验机上,用正交试验方法试验分析了影响的四种主要因素,估算出它们对挺柱转速影响的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润滑问题基本方程出发,利用完全数值方法分析了内燃机凸轮一挺柱副的非稳态弹流润滑过程。计算得出的油膜压力分布和油膜厚度分布随凸轮转角的变化关系,为正确评定凸轮一挺柱副的润滑状态,分析润滑表面受力变形情况,探明润滑危险区域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分析的结论对进一步改进凸轮型线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600MW超临界机组隔板密封三维模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计算与汽缸同心的转子在有无旋转的情况下对隔板汽封蒸汽泄漏量的影响;研究了在转速3 000r/min,转子无偏心,进出口压力改变时隔板汽封蒸汽泄漏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偏心距对泄漏量和汽流激振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与分析表明,进出口压比对迷宫密封性能的影响是随着进出口压比的增大泄漏量增大;偏心距增大泄漏量增大,同时汽流激振力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5.
吴东方 《内燃机》1993,(2):11-15
本文介绍,如何通过研究配气凸轮与挺柱付磨擦机理和大量试验,解决凸轮、挺柱极度磨损的质量问题。最后结论是:在结构设计合理的前提下,解决凸轮与挺柱磨损的关键,在于两者材质合理的匹配;冷激合金铸铁耐磨性与柱氏体或针状渗碳体的大小、分布、数量有关;冷激合金铸铁挺柱表面进行磷化处理,有利于促进凸轮与挺柱磨合;挺柱底部采用1000~1200mm球面与凸轮桂面带6~0'斜度的联接结构,符合我国当前加工水平,并有利于挺柱在旋转运动中建立油膜压力,以利润滑,减少磨损。  相似文献   

16.
在水平轴风力机的结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具有风轮侧偏功率调节功能的可变偏心距风力机。通过对整机进行模态分析及风洞测试,验证了该风力机在不同来流风速下运行的稳定性。模态分析结果显示:可变偏心距风力机前6阶固有频率均处于共振带之外;摆振为可变偏心距风力机整机的主要振动形式;来流风速对风力机的振动频率影响较小,在不同偏心距工况下,随着来流风速的增大,1阶动频均呈减小趋势,最大降幅为0.14%;风轮转速对风力机的振动频率影响较大,随着转速的升高,风力机的动频会显著升高,当风轮转速为180 r/min时,1阶动频较额定转速工况(450 r/min)相差24%;当风轮转速达到630 r/min时,1阶动频较额定转速工况相差14%;通过增大偏心距可实现对输出功率的有效控制,当来流风速为16 m/s时,右偏100 mm工况下的输出功率为未偏心工况的64%。  相似文献   

17.
以MLX系列减速机用扇形可倾瓦滑动推力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和基于数值分析方法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流体润滑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分析了轴承中润滑油膜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及其随轴承转速、润滑油粘度的变化情况。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轴承油膜厚度模型,分析了轴承扇形瓦块倾角的变化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承转速和润滑油粘度的增加,油膜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持续线性增大;扇形瓦块的周向、径向倾角对轴承油膜压力和厚度会造成影响,且径向倾角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内燃机配气凸轮-挺柱副的动态润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本文根据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工作特点,对计算凸轮挺柱间的最小润滑油膜的Holland公式提出一些看法,并着重讨论了气门的惯性力对最小润滑油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气门落座阶段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熊云 《内燃机》1999,(6):41-42
近年来,随着我国油品的升级换代,内燃机油的种类和牌号较多,由于新油品的使用性能与旧油品差别较大,用户对新油品的性能也不太熟悉,为此,笔者对驾驶员在用油过程中,特别是使用新油品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来供广大驾驶员参考。1 内燃机油的粘度越大越好有些驾驶员和车辆管理人员认为,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越大越好。这种认识是不对的。粘度越大,摩擦表面间的油膜越厚。虽然油膜厚有利于防止摩擦表面的磨损,但随之摩擦阻力也大,动力损失增加。随着发动机压缩比的提高,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也相应增大,对发动机润滑油的…  相似文献   

20.
柴苍修 《柴油机》1990,(3):22-27
本文概述了内燃机中凸轮挺柱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分析了影响凸轮挺柱失效的主要因素,如设计因素、配对材料、表面粗糙度、使用工况和润滑性能等,通过分析进一步指明了提高凸轮挺柱耐磨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