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南油田稠油出砂冷采几个重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琳  马超 《河南石油》2001,15(5):25-28
在根据现场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油田稠油油藏特点,对影响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发展的4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稠油出砂冷采井必须采用大孔径、深穿透、高密度射孔技术;采用适应高含砂量和高原油粘度的高转速螺杆泵,且螺杆泵下入油层底部;特、超稠油是出砂冷采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现场试验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受断层控制的窄条状多层稠油油藏,宜采用丛式定向井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稠油出砂冷采是允许地层砂随流体一起采出 ,这对于开采稠油是既经济而又可行的方法。在现场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对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现场实施的 6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稠油出砂冷采井必须采用大孔径、深穿透、高密度射孔技术 ;采用适应高含砂量和高原油粘度的高转速螺杆泵 ,且螺杆泵下入油层底部 ;现场试验必须有耐心和决心 ,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冷采被用作一种新的采油工艺可以成功地用于未胶结砂岩中的稠油。采用大孔径、深穿透、高密度射孔技术对稠油出砂冷采是必须的 ;采用适应高含砂量和高原油粘度的高转速螺杆泵 ,且螺杆泵下入油层底部等引流技术措施对出砂冷采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螺杆泵在油井开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稠油出砂冷采作为一门新兴的稠油开采技术,已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已充分证明,稠油出砂冷采非螺杆泵莫属。本文介绍了螺杆泵的起源、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系统总结了PCM/KUDU螺杆泵的技术特征、配套工艺和应用情况,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油井原油性质和出砂情况,对电潜螺杆泵和抽稠防砂泵两种新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螺杆泵能够较好地适应稠油出砂采油,而电潜螺杆泵综合了无杆泵和螺杆泵两方面的优点,是适应稠油出砂冷采的采油系统。抽稠防砂泵具有液力反馈作用,可有效解决砂卡、砂埋柱塞、抽油杆下行困难等问题,能够满足稠油出砂冷采对泵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螺杆泵在稠油出砂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德鑫  陈伟 《断块油气田》1998,5(1):60-61,66
本文介绍了螺杆泵采油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螺杆泵在稠油出砂井中的现场应用,分析了螺杆泵现场应用效果以及现场施工时要求,展现了螺杆泵采油系统在高粘稠油和出砂井等方面良好的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稠油出砂井的冷采成本 ,在对螺杆泵生产井杆管的受力、扭矩、应力及强度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采用 63 5mm小直径油管和 2 5 4mm抽油杆配PJG2 5—Ⅱ型接箍技术。在 1 5口施工井中 ,采用小直径油管井 8口 ,成功率 1 0 0 %,年增油 2 1 3 5t。现场试验表明 ,螺杆泵配小直径油管采油技术对稠油出砂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可满足螺杆泵采油工艺要求 ,为改善稠油出砂井的生产现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稠油油藏出砂量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有关油井出砂的预测基本上是预测出砂临界生产压差,关于出砂量的预测比较少.针对稠油油藏进行了出砂量预测研究,以直井出砂生产过程中沿油藏到生产段井筒为研究对象,结合某一实际稠油油藏区块,根据大量油井出砂量的统计数据,对出砂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拟合,采用现场工程法建立了稠油油藏油井出砂量预测模型,并对出砂后储层物性参数的变化及对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砂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遵循伽马分布规律,出砂量存在峰值.由于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生产过程中出砂使屈服区域内渗透率增加,造成油井产量大幅提高.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螺杆泵在稠油出砂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螺杆泵在桩西稠油出砂井中的应用,分析了螺杆泵在高粘油井和出砂油井中的适应性以及油并常电效果,总结螺杆泵采油系统现场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展现了螺杆泵采油系统在高粘稠油和出砂井等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海外河油田为注水开发的稠油区块,由于油井油稠、出砂制约了油田开发水平,为此进行了螺杆泵排砂技术研究和现场试验,试验和应用实践表明,螺杆泵采油技术在海外河油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11.
Traditional fluid production profile logging is not usually suitable for heavy-viscous crude oil wells.Biodegradation of heavy oil can lead to the loss of n-alkanes,and the use of chromatogram fingerprint techniques in studying the production contributions of single layers in heavy oil commingled wells has limitations.However,aromatic compounds are relatively well preserved.We took the heavy oil commingled wells of small layers NG55 and NG61 in the ninth area of the Gudong oil field as examples.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hromatography,the whole-oil GC-MS was used,and the aromatic parameters which have a strongly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ratio of mixed two end member oils were verified and selected in laboratory.Studies showed that the ratio of (1,4,6-+ 2,3,6-trimethylnaphthalene) to 1,2,5-trimethylnaphthalene has a strongly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ratio of the mixed two end member oils (R2=0.992).The oil contributions from single layers NG55 and NG61 in six commingled heavy oil wells were calculated using established charts and this relationship.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long period dynamic monitoring and logging interpre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nd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monitoring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f reservoirs.The study provides a new geochemical method for calcul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s of single layers in heavy oil commingled wells when conventional fluid production profile logging is not suitable.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渤海埕北稠油油田主力产层油井严重水淹、剩余油分布复杂、潜力储量的非常规稠油难以动用及海上平台空间有限等主要矛盾,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一方面放大老井生产压差进行大泵提液,提升现有设备下的老井产量,另一方面,在油藏边部井网不完善区域部署调整井;在论证非常规稠油冷采产能基础上,确定以大压差开采馆陶组稠油,以提高潜力储量动用程度。这些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使埕北油田成功实现了产量接替,同时也为海上今后进入开发后期的油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深层稠油在油藏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 ,但在井筒中的流动阻力却很大 ,造成生产上的困难。该文针对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 ,在对稠油粘温关系和深井举升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实验室掺稀油降粘效果研究结果 ,对空心杆泵上和泵下掺稀油举升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设计结果及现场生产分析结果表明 ,空心杆掺稀油是一种适合于深层稠油冷采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冷家稠油井压裂工艺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家油田是辽河油田的稠油主要产区 ,地质构造复杂 ,油层埋藏较深 ,产特超稠油和普通稠油 ,以蒸汽吞吐热采为主要采油方法。在该区采用常规压裂和砂面分层等压裂工艺对稠油井压裂 8口。其中成功实施特超稠油井压裂 5口 ,解决了稠油开采注汽难的问题 ,取得较好压裂效果。首次实施的CO2 泡沫降粘压裂试验取得成功 ,为该区块稠油冷采探索开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超稠油油井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套管损坏现象日益严重,有些井虽然采用套管整形及套管补贴技术,但依然无法修复,目前这种情况已成为制约油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而TBS防砂管加固大修工艺技术适用于套管损坏严重的超稠油油井,现场实施表明:该技术是一项投入成本低,修井成功率高,油井增产效果好的套管损坏井修复工艺技术,为保证超稠油油井中后期的正常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采用排砂冷采工艺开发套保油田稠油过程中,形成了热油激励油层维护油井正常生产技术。该技术是向油层加入一定量的热油,利用热油的冲击作用破坏蚯蚓洞自然桥堵,使砂砾顺利流入井底;利用热油的热量解除沥青吸附造成的桥堵,扩大近井地带蚯蚓洞直径,提高油井近井地带的渗流能力,以利于蚯蚓洞的继续延伸。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热油激励参数。该技术已成为套保油田排砂冷采、规模开发的最有效的日常维护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稠油出砂冷采是使油层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和形成稳定泡沫油而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通过稠油出砂冷采领域的攻关研究,河南油田形成了普通稠油出砂冷采开采技术,成功地将稠油难采储量投入开发,第一口稠油出砂冷采先导试验井日产油量是常规试油产量的8倍以上,是蒸汽吴吐产量的4倍以上,开采成本比蒸汽吞吐降低47%,已成功地将出砂冷采技术应用于普通稠油低周期蒸汽吞吐井中,日产油提高1~3倍。  相似文献   

18.
高效分散降黏剂是稠油冷采的关键,不仅具有静态洗油能力,而且能够扩散进入稠油胶质与沥青质之间,具有打散稠油结构的作用.在微观降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L-A型稠油冷采吞吐降黏剂静态洗油、微观驱油、单砂层驱油和双层合采与分采驱油实验.L-A型降黏剂在稠油冷采中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其主要机理为降黏剂分子间能形成很强的氢键,...  相似文献   

19.
福拉凹陷位于苏丹共和国Muglad盆地的东北部,福北油藏位于福拉凹陷中部转换带南部,是一个构造-水动力稠油油藏。该油藏具有埋藏较浅、储集层胶结疏松、高孔隙、高渗透以及底水活跃等特点。依据油藏特点应用"排砂冷采"技术进行开发,并采用与之相配套的完井工艺,包括大口径套管、长沉砂口袋完井和射孔时保护厚油层中的泥岩夹层等,使单井日产量平均超过100m3。在出砂严重井采用"有限排砂"开采技术,降低了作业周期和费用,有效地提高了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20.
河南油田薄层稠油出砂冷采可行性分析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稠油开采新方法。该技术对各类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它通过大量砂子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 ,是降低稠油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开采方法。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 ,原油黏度高 ,储集层胶结疏松 ,约有 4 0 %的稠油资源无法通过常规开采或注蒸汽开采方式投入开发 ,而这部分稠油资源基本上适合出砂冷采技术的应用。该油田在开展广泛的技术调研和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矿场先导试验 ,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第一口稠油出砂冷采先导试验井G4 90 6井油层厚度 9.4m ,脱气原油黏度为680 0mPa·s ,密度 0 .94 98g/cm3,实验过程中产出液含砂率高达 2 %~ 2 0 % ,呈泡沫状产出 ,泡沫油密度为0 .58g/cm3,日产油量一般为 2 0~ 30t,是同一油藏常规试油产量的 10倍以上 ,是蒸汽吞吐产量的 4倍以上。河南油田计划在将该技术投入工业性应用的同时 ,进一步拓宽开采试验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