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超疏水织物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毛/涤织物为基材,探索不同粒径尺度溶胶整理毛/涤织物构造有效微-纳米复合结构的改性方法;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仪和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对改性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胶-凝胶工艺,可成功制备几十纳米至几百纳米不同粒径的纳米颗粒,将不同尺度纳米硅球原位结合到纤维表面,能够在纤维表面构造有效的微-纳米多级复合结构;再使用含疏水性长链的硅烷对粗糙表面进行改性,可开发具有超疏水特性的毛/涤织物。  相似文献   

2.
用双氧水前处理与蛋白酶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前处理对羊毛织物防毡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氧水前处理对羊毛织物防毡缩效果有显著影响,毡缩率下降到5.34%,达到了国际羊毛局标准,但强力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活性染料对涤纶与棉织物的染色差异,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活性染料同浴同色染色,基于紫外光接枝技术,将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接枝到涤/棉混纺织物上。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紫外光接枝改性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探讨涤/棉混纺织物改性染色工艺参数,如紫外光照射能量、光敏引发剂用量、单体(DMAPMA)质量浓度、染料用量、染色温度、NaCl质量浓度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DMAPMA改性的涤/棉混纺织物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时,染色深度与上染百分率显著提高,在紫外光照射能量为30 J/cm2,光敏引发剂用量为25%(owm),单体质量分数为60%,染料用量为9%(owf),染色温度为60℃,NaCl质量浓度为30 g/L时,涤/棉混纺织物能够获得较好的同色性,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以上,耐湿摩擦色牢度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4.
韦玲俐  邹沁杉  王璐  罗菁  夏鑫 《纺织学报》2019,40(9):102-107
为提高羊毛/羊绒(60/40)织物自清洁能力,降低织物因清洗而造成毡缩变形等不良影响,采用常压等离子体对羊毛/羊绒混纺织物表面进行预处理,再使用微纳米级乙酰丙酮锆及聚二甲基硅氧烷自制无氟环保型毛织物拒水剂对织物进行静电喷雾疏水处理。通过分析织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静态接触角变化及红外测试结果,发现最佳等离子体处理参数以及对织物毡缩性能的影响。比较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及等离子体预处理再进行疏水整理织物的外貌形态、静态接触角、透湿透气性、防紫外线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羊毛/羊绒织物经等离子体预处理再进行静电喷涂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静态接触角提高至152°,达到超疏水临界值,织物透湿透气性仅分别降低2.98%、1.65%,毡缩性下降4.61%,此外,该方法辅助提高了织物14.14%的紫外线防护系数。  相似文献   

5.
羊毛表面疏水性类脂层的存在使羊毛纤维表面具有疏水性,染色印花加工过程中阻碍染料的吸附扩散,羊毛织物常规染色需要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处理,不仅消耗能源,而且影响其产品质量.文章用纳米SiO2溶胶对羊毛进行改性处理,提高羊毛纤维的表面亲水性.通过实验确定了纳米SiO2溶胶处理条件,包括纳米SiO2浓度、处理温度、时间,对改性处理后羊毛织物的低温染色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和常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通过紫外光接枝技术将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接枝到涤棉织物表面,以制备改性涤棉织物,并对改性织物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SEM、FTIR对紫外光接枝改性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考察紫外光照射能量、光敏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MAPMA成功接枝到织物表面,当UV照射能量为15 J/cm~2、光敏引发剂用量为25%、单体浓度为40%时,织物的接枝率达到最高值18.10%。并且随着接枝率的增加,织物的染色深度与上染率呈线性增加。另外,与改性前织物相比,紫外光接枝改性后织物的水接触角由88.47°降低到0,亲水性显著提升,拉伸性能提高,硬挺度增大,透气性略有下降,为后续开发不同产业用途的纺织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美利奴羊毛的结构组成及结构特点后,对美利奴羊毛织物进行双氧水氧化前处理后,再用各种酶对其处理做对比,探讨上述各种处理对美利奴羊毛织物吸水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氧化处理可以改变羊毛织物的平衡润湿角,但只有用SZ蛋白酶才可以减少羊毛表面的平衡润湿角。氧化处理可以增大羊毛织物表面的平衡润湿拉力,但Ws Prillde酶、Maxacal L酶、1398中性枯草杆菌蛋白酶均不能改变羊毛织物表面的平衡润湿拉力,只有SZ蛋白酶可以改变羊毛织物表面的润湿拉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羊毛织物在双氧水/硫脲体系下的低温染色机制,采用电子顺磁共振谱(ESR)对羊毛纤维、染料进行自由基的检测,采用气相色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对氧化还原体系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双氧水/硫脲体系在染液中能激发羊毛纤维和弱酸性染料红B产生自由基,促使纤维表面和染料分子高度活化;同时,双氧水/硫脲体系能持续释酸,维持染液稳定的pH值,促进羊毛纤维的溶胀,从而使弱酸性染料能在低温条件下对羊毛织物有较好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对废旧毛/涤混纺织物进行分离和降解研究。通过分析次氯酸钠浓度及其与毛/涤混纺织物的质量比、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影响因素,确定优化的降解工艺条件为:次氯酸钠浓度5 mol/L,次氯酸钠与混纺织物的质量比为40∶1,65℃反应2.5 h,可将毛/涤混纺织物中的羊毛完全降解,分离得到可回收利用的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10.
唐家瑞  林承帆 《染整技术》2013,(7):24-25,28
涤粘毛啥味呢混纺面料,由高收缩涤纶/阳离子改性涤纶/粘胶/羊毛四种纤维混纺纱织造,印染加工而成。集合了多种纤维的优点,特别是高收缩涤纶经高温处理后的高度收缩,成为织物的芯,形成织物成皮芯结构,表面主要是羊毛和粘胶,赋予织物纯毛的触感,手感柔软,滑糯,光泽好,仿毛效果优良。通过优化工艺,其起毛起球性能满足服装面料穿着的要求。涤粘毛啥味呢混纺面料与纯毛啥味呢相比,产品风格和手感接近,成本低,附加值高。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具有拒水、拒油、抗紫外线功能的涤纶织物,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水热法在涤纶织物表面原位生成纳米TiO2,然后采用氟硅烷(1H,1H,2H,2H-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其进行低表面能修饰。分析了涤纶表面形貌、结晶结构和表面化学成分、表面润湿性能的变化,并对修饰后织物的拒油等级和抗紫外线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织物表面生成锐钛矿型TiO2,氟硅烷均匀沉积在纤维表面;TiO2-氟硅烷联合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显著提升,其表面水接触角达153°,拒油等级达到6级;对紫外线A段和B段的平均透光率分别下降至0.37%和0.01%。  相似文献   

12.
不同防缩方法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莉  刘玉森  王洋 《纺织学报》2010,31(8):21-25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防缩整理方法对羊毛各项性能的影响,选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壳聚糖、过氧化氢/壳聚糖和次氯酸钠/壳聚糖等6种防缩处理工艺,分别对羊毛纤维及织物进行防缩处理实验。测试防缩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断裂强力、摩擦性能、表面形态和织物缩绒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研究各种防缩方法对羊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纤维损伤、织物缩绒性和环保性能等方面综合比较,在所选用的6种防缩方法中,过氧化氢/壳聚糖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used to reduc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time during bleaching of wool fabric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The effect of some reaction conditions; viz. hydrogen peroxide concentration, treatment time, presence of stabilizer, on degree of whiteness imparted to bleached wool,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bleaching of wool using microwave irradiation and conventional heating was undergone. The effect of bleaching of wool on it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was assig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hange in some chemical and physic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eached wool was monitored; namely whiteness index, alkali solubility, wettability, critical surface area,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the treated as well as untreated fabrics were measured. The microwave-assisted bleaching of wool resulted in improved degree of whiteness comparable to that is obtained using conventional heating method. However, the microwave-assisted bleached wool shows lower degree of deterioration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ly bleached wool. The COD and BOD of the wool bleaching effluents we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4.
针对羊毛织物在穿着时受外力摩擦作用易起毛起球的现象,采用可产生单分散小尺寸微粒的电雾化技术整理羊毛织物。实验选用常见的环保型整理剂过氧化氢和壳聚糖溶液,探究整理剂类型、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雾化整理前后羊毛织物和纤维表面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电雾化处理壳聚糖溶液产生的微粒对羊毛纤维表面起到了包裹作用,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最高提升1级以上;电雾化处理过氧化氢溶液对羊毛纤维表面鳞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可提升0.5级以上;电雾化处理过氧化氢和壳聚糖溶液对羊毛织物协同整理较长时间(如240 min),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洗可穿特性,但亲水性很差。本文研究了超亲水涤纶织物的纳米二氧化钛紫外线制备。结果表明:在纳米二氧化钛浓度为40g/L,照射紫外线60min时,超疏水涤纶织物能够制备为在4.11 s 内接触角变为0°的超亲水性织物。扫描电镜(SEM)显示涤纶纤维表面粗糙,有其它物质。反射紫外光谱排除了是纳米二氧化钛在涤纶纤维上吸附所致的可能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涤纶纤维表面的物质是氧化所致。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改性涤纶纤维的结晶度有所下降;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明改性涤纶纤维的热稳定性略有提高。改性后的涤纶织物白度、硬挺度保持良好,褶皱弹性有所提高。该方法工艺简单,改性效果好,是一种绿色改性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高档防火工装制服透气性不佳、不易护理等问题,提高产品耐穿性,通过引入兰精公司阻燃粘胶与防缩羊毛纤维、锦纶纤维混纺,开发了一组羊毛/粘胶/锦纶阻燃工装面料。对新开发的羊毛/粘胶/锦纶阻燃工装面料与同组织规格的羊毛/涤纶、羊毛/锦纶面料进行阻燃性和耐磨性能的对比测试,结果显示:新开发的羊毛/粘胶/锦纶阻燃面料具有更优的阻燃性和较强的耐磨性,适当提高阻燃粘胶的含量可以赋予面料更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自清洁涤纶织物,采用碱液对涤纶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再利用烷基氯硅烷对处理后的涤纶织物进行化学气相沉积。结果表明,采用20~30 g/L的NaOH溶液对涤纶织物进行碱减量处理,可提高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后织物表面的接触角;当烷基氯硅烷混合溶液总体积分数为30%,DDS与MTS体积比为1∶5,化学气相沉积120 min,可制得接触角高达154.9°的超疏水涤纶织物。集灰试验表明,该涤纶织物表面具有良好的自清洁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原料创新将抗紫外线涤纶纤维与防缩羊毛混纺,选用不同的混纺比,设计纺纱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参数,选用相同的纱支、不同的经纬密度及织物组织上机织造,得到了不同规格的轻薄面料.测试和分析了不同规格抗紫外线毛涤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效果,并对各类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评价.结果证明,所设计并试织的系列织物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能;在保证紫外线防护系数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织物的紧度不宜过大,以使夏季织物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新型复合针刺羊毛面料,选用涤纶基布和羊毛为原料,利用现代无纺针刺机针刺复合面料,探究羊毛与涤纶基布以不同排列方式针刺后的效果对比,制作不同主题风格的创新面料;设计制作了不同羊毛含量、羊毛与面料不同排列组合的试样;通过测试试样的拉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顶破强力来分析针刺面料的性能,以及影响这些性能变化的原因,探究其应用价值。结果表明:经过针刺复合后面料的力学性能比涤纶基布降低,但随着羊毛含量的增加,其力学性能提高,伸长率降低;针刺复合后面料纵向力学性能优于横向;羊毛平铺在双层涤纶布上针刺后复合面料的力学性能优于夹在双层涤纶布中间,且其针刺后的手感、图案表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含磷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利用KOH 水溶液对丙烯腈(AH) 醋酸乙烯酯(VAc)无规共聚物(P(AN?co?VAc))纤维中的VAc单元进行选择性水解,再与O,O?二乙基磷酰氯进行磷酰化反应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法对阻燃纤维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炭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溶液pH值的升高,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迅速水解;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的存在使共聚纤维环化放热分解峰值温度增大,当VAc单元的质量分数为30%时,可达287℃,而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该温度高达340℃;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在800℃ 时的炭残渣量高达48%以上,远高于共聚合聚丙烯腈纤维41%的残炭量,具有良好的成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