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计算机模拟、X射线衍射法和盲孔法对焊后热处理前后的S30408/Q345R复合板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焊接道次的增加,焊缝区的残余应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熔合线附近的残余应力逐渐增大,且高于其他位置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采用580℃保温2 h的热处理工艺,消除残余应力的作用有限。X射线衍射法及盲孔法所获得的焊缝残余应力值最大误差为23%;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实测值明显高于模拟值,焊缝及熔合线附近位置误差均较大,最大误差可达33%。  相似文献   

2.
杨海波 《热加工工艺》2016,(4):240-242,245
爆炸复合法制备的奥氏体不锈钢因在制备过程中易产生加工硬化,复合后必须进行消应力热处理。而奥氏体钢在消应力热处理时易出现腐蚀倾向,因此本文以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6种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材料的晶间腐蚀性能变化,从而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540~680)±10)℃/4 h温度范围内,如果采用炉冷的方式冷却,奥氏体钢均出现晶间腐蚀倾向;而当热处理工艺为(540±10)℃/4 h,空冷时,不足以改善材料的加工硬化现象;当热处理温度升高,工艺为(680±10)℃/4 h空冷时,不锈钢仍出现晶间腐蚀倾向;只有当温度定位(620±10)℃/4 h空冷时,奥氏体钢恢复了良好的塑形,并表现出优良的耐蚀性,且金相检验结果表明,弯曲试样表面仅存在大量的塑形变形,而无裂纹。因此爆炸复合后,不锈钢复合板的最佳热处理制度为:(620±10)℃/4 h空冷。  相似文献   

3.
(N10276+Q345R)复合板兼具了复层金属耐腐蚀和基层金属具有结构强度的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但N10276在热处理过程中存在敏化区域,如果处理不当从而影响其耐蚀性能,大大降低材料使用寿命。本文通过不同的热处理过程,来分析研究(N10276+Q345R)复合板的力学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热处理制度为:540℃保温3h以上的退火。  相似文献   

4.
对热轧奥氏体不锈钢复合板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基层碳钢组织进行了观察,通过剪切、拉伸及冲击等试验对热处理前后的界面结合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复层不锈钢耐蚀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热轧不锈钢复合板基层碳钢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强度较低,复层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也较差;快冷处理后,复合板的强度增加,但由于快冷基层碳钢产生了大量的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塑性明显下降.回火后试样的塑性有明显改善,但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快冷+缓冷处理后,碳钢层组织为较细小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珠光体,不锈钢复合板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热处理后的不锈钢复合板抗剪切强度均> 380 MPa,界面结合性好;复层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从热轧后的36.2 g/(m2-h)降低到了2 g/(m2·h)左右.最佳热处理工艺为高温(1000℃)快冷+低温(500℃)缓冷.  相似文献   

5.
316LN不锈钢焊后热处理工艺及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广泛使用的316LN不锈钢材料,在焊接后出现较大的残余应力,使用焊后热处理法减少焊接残余应力。使用软件模拟计算出316LN不锈钢TTT、CCT和相组成图,获得了合理的焊后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焊件平均残余应力减少幅度最大的发生在焊缝区,最小的发生在母材区。焊件沿着焊接方向,残余应力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采用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MAG)工艺制备了马氏体不锈钢/Q235复合板,通过添加ER80-G过渡层提高复合板的冲击韧性.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对复合板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冲击断口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试验制备的复合板界面具有良好的冶金结合.高强层由板条马氏体组成,硬度为380~420 HV;过渡层由针...  相似文献   

7.
《焊接技术》2021,50(4):29-33
采用埋弧焊(SAW)焊接方法分别焊接2种厚度的Q345R/316L不锈钢复合板,得到2种复合板焊接接头,通过金相、成分分析、晶间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板焊接接头不同焊道的组织及耐蚀性。结果表明,厚规格复合板不锈钢盖面焊接了5道次,焊接接头不锈钢各焊道主要为奥氏体组织,无晶间腐蚀倾向;薄规格复合板不锈钢盖面焊接了2道次,不锈钢焊缝组织为奥氏体/马氏体双相组织,出现晶间腐蚀开裂现象;焊缝自腐蚀电位受Cr含量控制,适量的马氏体相表面也能形成稳定的钝化膜,且在腐蚀过程中优先溶解,起到阴极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2.25Cr-1Mo钢上堆焊不锈钢的焊后热处理(PWHT)对其显微组织和剥离开裂的影响。采用690℃加热后空冷的一般PWHT时,界面附近的不锈钢一层侧生成新的马氏体(FM)。充氢试验结果表明,一段PWHT产生剥离开裂是因生成FM所致,由其导致的裂纹沿着奥氏体晶界扩展。但若在一段PWHT后进行600℃回火的二段PWHT,则FM消失,不发生剥离开裂。由此得出结论:控制剥离开裂的显微组织是一段P  相似文献   

9.
针对40mm厚度规格的Q345R+904L不锈钢复合板,采用不同的焊接材料分别进行基层、过渡层及盖面层的焊接,焊后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焊接接头的宏观检查、金相分析、力学性能检测、成分分析及晶间腐蚀试验。结果表明,接头成形良好,其拉伸、弯曲及冲击性能都满足标准要求。采用E309LMo和E385不锈钢焊条分别进行了复合板过渡层的焊接,两种方案获得的接头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抗晶间腐蚀性能都合格。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次数模拟焊后热处理对正火态Q370R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370R钢板经3次模拟焊后热处理,组织仍以铁素体+珠光体为主,但较正火态的晶粒度降低了 1级;随着焊后热处理次数的增加,析出物数量增加,尺寸明显增大.经3次模拟焊后热处理,钢板厚度方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冲击性能均下降;相比正火态,屈...  相似文献   

11.
采用TIG和SMAW焊焊接Q345R/316L双金属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探针、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手段研究复合板焊接接头显微组织、主要化学元素分布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THNi317焊条所获得的焊接接头组织主要为奥氏体和少量δ铁素体。基层焊缝熔合线处无明显合金元素稀释,同时未形成脱碳层。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良好,无缺陷,平均抗拉强度为519 MPa,焊缝、熔合线与热影响区的冲击功分别为77 J、116 J、69 J,焊道硬度均低于350 HV_(10),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热加工对复合板不锈钢表层晶间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不锈钢复合板在热加工后的晶间腐蚀行为进行研究,主要针对三种常用表层不锈钢304,321及316L热加工后的晶间腐蚀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表层不锈钢中,321钢存在少量阶梯组织,接近凹坑组织,过多的热处理工序会引起其晶间腐蚀,但程度上轻于316L钢;304钢为明显的晶间腐蚀类型,受热处理的影响较大,严格控制热加工工艺可使其晶间腐蚀的倾向相对最轻;316L钢热加工过程中的晶间腐蚀倾向最为严重,应尽量减少热处理。合金元素较多的钢种(321和316L)在敏化温度热处理后,晶间腐蚀特征改变不大;低碳不锈钢(304)经热处理后,晶间腐蚀所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同种钢由于焊接性能相同焊接起来容易,而异种钢有着焊接性能的差异,焊缝金属化学成分容易产生偏析,导致焊缝产生裂纹,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变得极其重要。将几种不同焊丝和焊剂进行组合,对埋弧焊焊接接头进行检验对比分析,得到一组较为理想的焊丝与焊剂组合即ER309L与SJ601的组合。  相似文献   

14.
张子健 《电焊机》2021,51(2):88-92
对304/Q345R不锈钢复合板常压储罐进行了超声衍射时差法技术研究应用.采用带有对接焊缝的表面盲区试块进行直通波盲区测定,对复合板焊接模拟试块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了基于覆材侧和基材侧的检测效果差异性,最后将制定的检测工艺应用于现场一台25000 m3不锈钢复合板常压储罐,检出埋藏裂纹1条并进行了解剖验证.结果表明:基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焊前退火和调质2种热处理工艺对440C不锈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2种状态下的组织演变规律、接头拉伸力学性能和硬度分布特点. 结果表明:2种热处理状态的板材经过电子束焊接后,焊缝成形良好,焊缝区域均为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织,呈现出非平衡凝固组织,碳及合金元素以固溶形式存在于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中,焊缝区域硬度达到398 HV. 焊前经调质热处理后,母材基体由铁素体转变成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同时部分碳化物固溶在基体组织中,使基体组织硬度提高了60%. 与焊前退火态相比,焊前调质热处理板材经电子束焊接后,可使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提高20%,焊接热影响区硬度提高35%,但接头的塑性变形能力有所下降,断裂均发生在热影响区.  相似文献   

16.
闫景鹏  刘滨 《电焊机》2016,(7):116-120
基于摩擦叠焊技术特点,研究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对水下摩擦叠焊焊接接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能够明显细化水下摩擦叠焊焊接接头的组织晶粒,降低焊接接头的硬度,提高拉伸强度和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17.
碱(氢氧化钠)是能够导致钢管材料应力腐蚀的一种腐蚀介质。对管道的焊口进行焊后热处理来消除残余内应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应力腐蚀的发生。但是,对于碱液输送管道是否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以避免应力腐蚀,在同一个项目的不同的承包合同中(如南海石化东联码头上部设施建造项目),设计却出现过不同的要求。本文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探讨了碱液输送管道焊后热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洛氏硬度仪、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S53高强度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Thermo-Calc和FactSage等计算软件对实验钢进行了热、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实验钢晶粒长大的同时伴随着析出相的回溶,奥氏体相稳定性提升,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加。在1080~1100℃固溶时析出相基本完全回溶,此时组织均匀性较好,实验钢达到了强韧性的良好匹配。实验钢经1100℃固溶处理1 h及双时效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达到2 GPa以上,伸长率接近11%,冲击吸收能量达到20 J以上,同时洛氏硬度达到了56 HRC。在固溶处理的温度范围内,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各元素的扩散系数显著提高,析出相加速回溶;在时效处理的温度范围内,碳的扩散系数显著高于其余合金元素,相较于奥氏体相(FCC),各合金元素在铁素体相(BCC)中的扩散速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热处理工艺对爆炸焊接TA1/Q345R复合板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的影响,采用爆炸焊接的方法试验制备了钛复层为4 mm的TA1/Q345R复合板试板,并使用钻孔法测量了不同热处理温度试板(热处理制度为:分别随炉升温至480℃/540℃/620℃/700℃,保温2. 5 h,随炉冷却)复层残余应力的分布。试验表明:热处理后TA1/Q345R复合板钛复层残余应力由爆炸态的拉应力状态转变为压应力状态,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TA1/Q345R复合板钛复层内残余压应力增大,但是620℃以上热处理,复合板钛复层0~2 mm内残余应力向压应力转变继续增大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对ZG06Cr13Ni4Mo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焊后低温热处理工艺试验(240、300 ℃),通过显微组织分析、拉伸及弯曲试验、硬度试验及残余应力测试对不同低温热处理下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硬度和残余应力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低温热处理后,接头焊缝热影响区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及碳化物,接头焊缝区的组织为低碳马氏体+块状马氏体+碳化物,接头的抗拉强度变化不大,硬度略有下降,经240 ℃低温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焊缝处的残余应力消除了6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