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国诺思罗普(Nothrop)公司的刚性剑杆织机,具有相当广的应用范围。据该制造厂商声称,该机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纬纱传送机构,可以使单丝和短纤纱都能用于引纬。纬纱是由织机的右侧刚性剑杆引入,并在梭道中部转移。刚性剑杆用碳纤维和金属钛合制而成,剑杆的运动是通过精密磨削加工的共轭凸轮来控制的。送纬和接纬剑杆在梭道中部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完成纬纱交接,在外侧布边处仍采用机械的方式进行操作。剑杆动程的调节方便而迅速,以适应不同的织物幅宽。该机可用8种颜色的纬纱进行顺序引纬。织机的工  相似文献   

2.
徐雷麟 《纺织学报》1995,16(3):36-37
本文介绍国内首台剑头交接纬纱测试机,该机成功地模拟了剑杆织机剑引纬全过程,可检测剑头交接纬纱的可靠性,该机在无经纱情况下,待引纬纱的控制机构的设计是一种新颖的机构设计。  相似文献   

3.
(一)剑杆织机和片梭织机之 技术经济分析 1.生产用转速 剑杆:用于色织时 300 r/min; 用于白织时 315 r/min。 片梭:用于色织时310; 用于白织时345。 2.效率 ( 1)引纬时的可靠性:剑杆与片梭织机均采用积极引纬方式,故其可靠性都较其他无梭织机好。 (2)纬纱交接的可靠性:片梭织机上纬纱是由递纬器交付给片梭的,在交接时,无论是递纬器还是片梭均处于静止状态,因此交接的可靠性高,由于交接失误而发生断纬停机的机会就很少。在剑杆织机上,纬纱的交接是由两只运动着的剑杆头在梭口中部进行的,由于两只剑杆头均有一定的自由冲程,在纬纱交接的可靠性方面略逊于片梭织机,尤其当剑杆带使用一段时间后产生磨损或变形,两只剑头的纬纱交接位置发生变化,就会影响纬纱交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从纬纱交接的可靠性来看,片  相似文献   

4.
GAMMA型剑杆织机双纬织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 《棉纺织技术》2005,33(10):20-22
GAMMA型剑杆织机进行双纬织造时,机构设置有其特殊性.阐述了双纬织造所需剑头的特点、接纬剑开启板的调整、对纬纱张力的要求、纬纱检测元件的不同,借助可控式纬纱张力器,实现了在引纬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纬纱张力设置,给出了纬纱张力分阶段调整时的张力设置参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MEC-B型机械动态参数测试仪,对G6300型剑杆织机引纬机构进行测试,并阐述该机构性能及有关特征数据,还分析讨论了送、接纬剑的动态曲线和工艺参数,该机的纬纱交接为对称交接。  相似文献   

6.
CRT-83型地毯剑杆织机是一种高档刚性剑杆织机,由于其引纬的纱线较粗,故对其引纬稳定性要求较高。基于剑杆纬纱交接稳定性和剑头夹持纬纱稳定性的理论研究,得出影响刚性剑杆引纬稳定性的因素分别为剑杆变形、滑脱力及纬纱夹持深度,并较为具体地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如剑杆的握持长度、外伸长度与夹纱装置的释放时间、弹簧片的初始变形角等,从而可用于指导剑杆引纬工艺调节。  相似文献   

7.
英国诺斯洛泼(Northrop)公司在汉诺威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展出的刚性剑杆织机的结构和设计较独特。而且在用剑杆的引纬机构和交接部分都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 这种织机能适应长丝、短纤纱和混纺纱,织造多种织物。借助电气控制的剑杆头和机械操纵的织边机构的配合,使纬纱交接不受任何阻碍。  相似文献   

8.
TJGA768型剑杆织机引纬机构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TJGA768型剑杆织机引纬机构的运动分析,比较了剑头在不同车速、幅宽情况下,位移、速度、加速度特性,从中看出该引纬机构的设计,在性能上满足了织造工艺的基本要求,且剑头空程较小,是一种理想的非分离筘座连杆式引纬机构。  相似文献   

9.
我公司某一用户在使用GA731型剑杆织机生产幅宽340 cm的缎纹织物时,织物反面易出现纬向起圈现象,严重影响了织物品质.经仔细观察分析,认为织物反面起圈的原因是安装在活动导轨后排的导剑钩勾住了纬纱.为此,决定对GA731型剑杆织机引纬机构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10.
雷利照 《纺织学报》2010,31(10):124-128
针对纺织企业在使用双侧剑杆织机时,由于引纬工艺参数设计和调节不当而导致的中央交接纬失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理论研究和实际测试发现,双侧剑杆织机中央交接纬成功率的高低,不仅与剑头本身的结构、性能、引纬系统安装质量以及剑杆运动规律有关,还和引纬工艺参数的设置有关。给出两剑在中央合理交接纬纱的条件,即在静态(名义)交接冲程和静态交接重叠角均大于零的条件下,还应使动态(实际)交接冲程和动态交接重叠角均大于零。引入最佳交接状态和最佳交接区域的概念,指出引纬工艺参数设计的顺序和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雷  孔佳元  雷炳杰  李杨 《纺织学报》2017,38(4):121-126
为提高变导程螺旋引纬机构的运动特性,基于一种变异梯形加速度运动规律设计出引纬机构运动曲线。根据实际引纬工况和加速度曲线各分界点的边界条件构建方程组,依据经验值确定方程组中变量的合理范围,然后通过编写的MatLab算法对方程组进行计算求解,通过综合考虑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和纬纱交接区域的临界点速度从解空间中找出最优的目标解。随后将基于经典梯形加速度曲线设计的运动规律与前面得到的最优运动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最优运动规律在纬纱交接区域的速度和加速度比采用经典梯形加速度曲线设计的数据要显著降低,使得剑杆在纬纱交接区域运行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剑杆织机引纬机构的设计灵活性和运动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引纬机构.根据引纬机构的工作要求,设定了理想的剑杆运动规律,并建立了由理想引纬运动特性反求机构参数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编写了该引纬机构的反求设计与仿真软件,并对该引纬机构进行参数优化和运动模拟,得到了一组较优的机构参数;最后建...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有梭织机制织管状织物的原理,通过对刚性剑杆自动小样织机的引纬装置的改造,成功实现了引入纬纱的连续,为开发细特高密管状织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颖的剑杆织机引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剑杆织机电子引纬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电子引纬机构可以极大地简化引纬装置的机械结构,减小引纬机构的运动惯量,满足不同纬纱对织机的各种适织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针对不同纬纱的引纬运动规律的优化和可选择化。  相似文献   

15.
徐永康  张雷 《轻工机械》2012,30(3):17-21
为了分析探讨剑杆织机空间四连杆引纬机构参数变化对其运动学特性的影响,通过代数解析的方法建立了该机构各部分数学模型,编制了MATLAB程序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得出了运动特性曲线,同时定量分析了转速和曲柄长度变化对引纬机构运动规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运动特性曲线符合所需引纬要求,可以通过调节转速和曲柄长度优化运动规律曲线。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剑杆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一般剑杆引纬运动规律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引纬运动规律,引纬时Vmax为一段等速运动,两剑在速度近似为最大值时进行纬纱交接,纬纱速度和纬纱张力都呈单峰型,因此可大幅度提高车速和入纬率。  相似文献   

17.
李博  胡凯  金国光  魏展  畅博彦 《纺织学报》2021,42(1):145-153
为提升高速剑杆织机的运行效率,深入研究运动副间隙给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运动输出带来的影响.首先,采用矢量法对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选择适合高速剑杆织机工况下的Lankarani-Nikravesh建模方法;其次,将计算得到的运动学参数与柔性铰碰撞力模型相结合,使用Newton-Euler方法对系统运动输出部分进行...  相似文献   

18.
分离筘座式挠性剑杆织机电子引纬张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卫兵 《纺织学报》2007,28(7):105-108
为了实现对分离筘座式挠性剑杆织机电子引纬时纬纱张力和张力波动范围的有效控制,提高织物的品质,在对TT96型剑杆织机引纬机构改造的基础上,对不同纱线和不同引纬运动规律时纱线张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通过选用合适的纬纱储纬器、张力器和纬纱供纬位置,选用加速度峰值较小的改进型梯形加速度引纬运动规律,优化纬纱运动路径,可有效地降低纬纱的张力值和张力变化的幅度,达到对纬纱张力进行积极控制的目的,满足织造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袁汝旺  车一骋 《纺织学报》2022,43(11):172-178
为深入研究不同变速引纬规律驱动下剑带纵向振动对工艺的影响,针对变速引纬规律设计,提出基于余弦级数的引纬参数化建模方法;同时对受驱动力作用下变长度、变速运动剑带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基于有限元法建立变长度项的剑带受迫振动模型,可知其系统质量、刚度、阻尼项均与剑带长度有关。分析不同加速度参数下引纬规律对剑带运动特性、纵向振动与工艺影响,结果表明:剑带初始加速度与负向加速度峰值是影响引纬工艺的关键参数。剑带速度与加速度峰值、进梭口时间、内应力峰值随初始加速度增加而减小;剑带握持纬纱与进梭口时振动则随负向加速度峰值增加而增加;合理调控关键参数,能协调打纬、引纬与开口等工艺时序及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0.
R. M. Dawson 《纺织学会志》2013,104(4):236-243
Reed motion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orientation at which the reed is mounted on the sley. Looms examined suggest that normally this orientation is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whether or not the weft-insertion element is guided within the working width and by the alignment with the warp required of any such guides during weft insertion. Reed-orientation angles are given for three looms with very different weft-insertion systems, and the method of measurement is outl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reme reed positions is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reed-displacement components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reed face in its furthest-forward position. The orientation angle is shown to have only a modest effect on the perpendicular component and hence on the size of shed available for weft inser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