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纳豆菌分离、鉴定及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正向选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日本纳豆食品中分离到1株枯草芽孢杆菌纳豆亚种(Bacillus subtilis natto)Bs01-1菌株,根据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与蛋白酶活性的正相关关系,采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涂菌蛋白平板进行诱变育种的,成功地筛选到2株突变株MBS04-6和MBS04-9,其溶纤活性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7%和69%,达到4 179 IU/mL和3788 IU/mL。该法筛选菌株的正向突变率达到10%。  相似文献   

2.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纳豆激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新梅  高宇  董明盛 《食品科学》2005,26(11):69-72
以纳豆菌B.N.K为出发菌株,在适宜条件下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并结合紫外线诱变筛选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经过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的重复处理、摇瓶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最终得出5株高产菌株即DU104、DU115、DU120、DU212、DU223,酶活分别为383.65、400.74、327.15、347.16、378.98IU/ml,比出发菌株B.N.K分别提高了67.1%、74.5%、42.5%、51.2%和65.0%。  相似文献   

3.
盐酸羟胺和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纳豆激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从日本纳豆中分离出的1株枯草芽孢杆菌纳豆亚种(Bacillus subtlis natto,简称纳豆菌)NT-6为出发菌株,通过盐酸羟胺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采用利福平抗性平板筛选和发酵筛选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1株突变株NT207,其产酶能力比诱变前提高了68%,在未经优化的液态发酵条件下,纳豆激酶的酶活力达到了648.72IU/mL。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括了纳豆激酶的基本性质,论述了溶血栓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溶栓作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激活体内尿激酶原转变为尿激酶;通过降解和失活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剂来调控纤溶作用.此外还介绍了该酶的降血压作用,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国内外纳豆激酶相关产品的开发状况和市场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株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诱变、纤维蛋白原平板初筛、复筛得到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研究液体发酵产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营养肉汤,最佳培养时间为24h,最佳培养温度30℃。在优化条件下,发酵液酶活达640U/ml。该菌株的酶活比原始菌株酶活提高了258%。  相似文献   

6.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选用超声波和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根据致死率、突变率与诱变剂量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以筛选高产纳豆激酶的优势菌株。实验表明:最佳诱变条件为:超声波45 kHz、280 W,时间60 min,紫外线照射距离30 cm,时间120 s。经多次初筛、复筛,选育出一株命名为BSCZ-4的优势菌株,其纳豆激酶酶活力为原始菌株的1.96 倍。对该菌种进行连续20 代培养,测得其溶解圈直径稳定在18~19 mm之间,表明该突变株遗传特性稳定。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其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为:魔芋精粉添加量5%、接种量8%,34 ℃发酵24 h,纳豆激酶活力可达(4 087.83±93.75) U/g。  相似文献   

7.
血栓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率最高疾病之一,因此近年来溶栓药物及具有溶栓功能保健食品的研发进展得十分迅速。纳豆激酶因其特有的高效溶血栓作用,成为国内外科研热点之一。本研究针对目前纳豆激酶稳定性的问题,以纳豆激酶的晶体结构和序列比对为基础,通过定点突变构建组纳豆激酶突变体,对可能影响纳豆激酶热稳定性的氨基酸进行研究。在构建的5个突变体中,P14L、N76D两个突变体的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在65℃下的半衰期由20 min分别提高为30 min和50 min。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氨基酸位点是通过不同机理对纳豆激酶催化活性以及热稳定性产生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纳豆激酶的基因工程改造以及其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株产纳豆激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能产生纳豆激酶的菌群进行了筛选,分离得到了1株具有较高纤溶活性的菌株N391,其纳豆激酶相当于1722.4U/mL尿激酶的酶活。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对其16S rRNA进行PCR扩增,得到1511bp的片段,该PCR产物序列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中进行同源性比较,通过DNA MAN和MAGE3.1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N391的16S rRNA序列(DQ906100)与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在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中,菌株N391与Bacillus subtilis在同一分支,且遗传距离最短。结合常规的形态、生理生化鉴定,N391的形态及大部分生理生化特征与Bacillus subtilis极为相似,表明菌株N391属于Bacillus subtilis的1个菌株,由此初步确定该菌在微生物系统发育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纳豆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产纳豆激酶的细菌,编号为BN-6.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液体发酵纳豆激酶的最佳条件:大豆蛋白胨1%、蔗糖2%、培养温度35℃,初始pH=8.0,培养时间24h.在最佳条件下。该菌产酶纤溶活力超过1000尿激酶单位/毫升发酵液。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PMS)对菌株ASAGF 13-8-1进行诱变,并通过链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氯霉素四种抗生素抗性筛选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利用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生物检测的快速方法进行高产菌株高通量初筛,摇瓶发酵进行复筛。通过5轮复筛验证,获得1株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28.68%且遗传稳定的突变菌14-2。比较MPMS诱变和MPMS诱变结合0.9μg/mL链霉素、14μg/mL庆大霉素、400μg/mL利福平、2μg/mL氯霉素的四重抗性筛选对出发菌株ASAGF 13-8-1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MPMS诱变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更有利于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高性能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本研究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金龟子绿僵菌,通过比较产孢快慢和生长直径大小进行初筛,用抗紫外能力和毒力作为复筛指标选育菌株,并对育种获得的突变株进行耐热性和遗传稳定性试验,最终在A...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发酵法产L-色氨酸的生产效率,使用常压室温等离子(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诱变育种技术,并结合结构类似物抗性定向筛选的方法,选育高产色氨酸菌株。将出发菌Escherichia coli AC-1042经过ARTP诱变处理后,在抗性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具有5-甲基色氨酸、对氟苯丙氨酸抗性的突变菌株,选取产酸高、遗传稳定的菌株重复进行ARTP诱变处理和抗性筛选,不断提高菌株对结构类似物的抗性水平。经过多次ARTP诱变处理和抗性筛选,获得1株色氨酸高产菌株ACTRP104,经过30 L发酵罐培养44 h后L-色氨酸质量浓度可以达到61.65 g/L,葡萄糖转化率达到20.64%,比出发菌分别提高了20.69%和17.81%。结果表明,ARTP诱变和结构类似物抗性筛选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获得色氨酸高产突变菌株,大大提高色氨酸的发酵生产技术水平,获得的色氨酸高产菌株ACTRP104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抗菌脂肽表面活性素高产菌株,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fmbJ224为出发菌株,先后采用氯化锂(LiCl)、亚硝基胍(NTG)、甲基磺酸乙酯(EMS)和链霉素(streptomycin)进行复合诱变。结果表明:经初筛、复筛选育得到1株高产抗菌脂肽菌株LN2-3,其Surfactin产量达到239.2mg/L,比出发菌株Bacillus subtilis fmbJ224(5.25mg/L)提高了44.56倍,且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提示采用LiCl-NTG复合诱变能较大幅度的提高诱变率,可以获得抗菌脂肽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L-缬氨酸生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对黄色短杆菌TV12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定向筛选出具有目的遗传标记的高产缬氨酸突变株TV2 3 5 ,其L 缬氨酸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而且突变株继代遗传稳定 ,说明利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育种是获得L 缬氨酸高产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纳豆激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固态发酵培养的纳豆中提取纳豆激酶 ,采用盐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 ,对提取液进行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 ,活性酶蛋白为单一组分 ,并测得其分子质量为 2 8ku。纳豆激酶在pH5 0~ 1 0 0 ,4~ 3 7℃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其纤溶活性可被 0 1mmol/L的PMSF完全抑制。体外溶栓实验表明 ,纳豆激酶为纤溶酶而不是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16.
王刚  郭明珠  陈光 《食品科学》2012,33(15):231-234
利用30%~7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对浅盘发酵纳豆激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以纤维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活力,SDS-PAGE检验纯化效果。结果表明:纯化后纳豆激酶为电泳纯,分子质量约27.518kD,纯化倍数和酶活回收率分别为19和42.1%,纳豆激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宜pH值为8.0。  相似文献   

17.
通过纤溶活性筛选法和纳豆激酶基因筛选法,快速、准确筛选到一株纳豆激酶高产菌株MJ-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以黄豆为原料进行固体发酵制备纳豆食品,考察了纳豆食品的纳豆激酶活力、抗凝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在初始含水量60%、发酵温度37 ℃的条件下,纳豆激酶发酵活力在20 h达到最大值(90.18 FU/g,以干质量计),达到了商业化纳豆的酶活力水平。抗凝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可合成抗凝成分,赋予纳豆食品抗凝活性,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3 mg/mL时,抗凝效率达91%。同时,与未发酵黄豆相比,发酵过程显著提高了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