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决色纺纱产品研发与生产中的颜色模型构建等关键共性技术,基于四基色纤维以12.5%的离散梯度网格化混配构建全色域混色模型;结合构建的全色域混色模型和三通道数控纺纱技术,阐述了“多通道牵伸比-色纤维混合比-成型纱线颜色值”的三要素调控机理,提出了调控成形纱线色相、明度及彩度的工艺方法,设计了纺制全色域混色纱的工艺;利用三通道数码纺纱机纺制了等明度不同色相、等色相不同明度、等色相不同彩度的三个系列的彩色纱,并对纱线的条干、毛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将测试数据与本色纱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基于全色域混色色谱纺制全色域彩色纱线的工艺具有可行性,纺制的彩色纱各项性能指标均可达到本色纱的一等品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产混色纱时纤维混合工序复杂,车间管理难度较大的现状,提出了双通道环锭数码纺的新方法,可实现纺纱和纤维混合的同步进行。研究了通过数字化牵伸调控纤维混纺比生产混色纱的成纱机制。设计了以10%为梯度的混色纺纱方案,制备了5 种纯色纱和90 种混色纱,运用 Photoshop 软件预先对混色纱的色彩效果进行了模拟仿真。对混色纱的结构、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双通道环锭数码细纱机通过调控色纤维混纺比可制备色彩变化的混色纱;由于牵伸、加捻方式的原因,2 种色纤维中随着其中任一种纤维所占比例的提高,混色纱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2 种色纤维比例接近或相等时,混色纱的断裂强度高于纯色纱。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段彩纱色彩变化较单一,且现有工艺无法精确控制纱线段彩长度及颜色等问题,通过环锭数码纺纱机数字化控制分段时间内纤维组分比例的变化,实现段彩纱分段长度上色彩变化的多元化和长度的可控性,并以红、黄、青3根粗纱依次组合进行耦合牵伸为例,给出了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机实现数控混色纺纱的机制。设计了CMY三基色等量梯度混色的数学模型并运用Photoshop软件对混色矩阵进行了表达,将混色矩阵作为段彩纱分段长度上色彩选配的依据,绘制了三色、六色、七色段彩纱的外观模型并纺成纱线。结果表明:改变纺纱锭速、捻系数、段彩周期长度、色纤维混纺比,均可得到段彩纱条干及断裂强度值相对较优的纱线。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外对色彩渐变纱研究还很少,且生产工艺无法实现对纱线表面颜色和分段长度的精准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数字化牵伸调控纱线混纺比的机制,对3个通道喂入的品红、黄、青3根粗纱实施梯度牵伸,纺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渐变等特征的色彩渐变纱,并试纺了27.73tex 以10%为梯度可实现品红黄青3色循环的色彩渐变纱,研究了该色彩渐变纱的外观形貌、条干及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三通道数码环锭细纱机的梯度牵伸调控了品红、黄、青3色纤维混纺比沿纱线长度方向的梯度匹配,实现了色彩沿纱线长度方向渐变效果;色彩渐变纱大比例纺制段由于牵伸状况不良导致断裂强力、条干与纯纺色纱相比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国内外生产渐变纱的技术在精确控制纱线各分段长度内的颜色及长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等问题,介绍了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机纺制渐变纱的数字化牵伸调控混纺比机理,基于三通道数码纺纱系统,分别建立了以品红、黄、蓝为基色的色相渐变体系模型,以白色或者黑色与三原色中任意两色组合为基色的色彩明度及饱和度与色相渐变体系模型;通过渐变颜色模型的建立,在每种模型中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渐变颜色规律进行设计与纺制。通过纱线模拟图与实际纱线效果对比验证五基色三通道混合颜色模型的正确性,将纱线颜色多变的效果体现到布面上,设计出具有独特色彩渐变效果的织物。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系统的构成,构建了JWF1551型环锭数码细纱机控制系统、数控纺纱机主电路与PLC电路、PLC控制程序,设计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以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机的数字化模型为基础讨论了成型纱线密度、混纺比、捻度的调控机理,根据数字化模型得出了该细纱机可纺以下纱线:恒定线密度和五基色纤维任意恒定混纺比纺制的混色纱;恒定线密度和分段变化色纤维混纺比的段彩纱;恒定线密度和渐进变化色纤维的渐变纱;渐进变化线密度和渐进变化色纤维混纺比的双渐变纱;恒定色纤维混纺比和分段变化线密度的竹节纱;分段变化线密度和分段变化色纤维混纺比的段彩竹节纱。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环锭数码纺制备混色纱的纤维配色规律,梯度配置品红、黄、青三色纤维混纺比,纺制3种纯色纱线及两色混色纱线。在环锭数码纺混色纱的结构特征基础上,利用Stearns-Noechel模型对其混色效应进行了探究和预测,提出并对比分析了基于最小色差法和波长法2种方法优化Stearns-Noechel模型参数。结果表明:Stearns-Noechel模型适用于环锭数码纺制备的混色纱;基于最小色差法得出的样本平均色差为1.80,基于波长法得出的样本平均色差为1.46,均优于经典混色模型;基于波长法的结果优于基于最小色差法,前者优化的模型中所有混色样色差平均值梯度占比均有所提高,优化方式效果显著,更适合环锭数码纺混色纱的颜色预测。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适用于环锭数码纺混色纱的配色模型,以环锭数码纺纱机为平台,选用品红、黄色、青色、黑色、白色5种颜色的粗纱为原料,以10%为混纺梯度进行混色纺纱,并用小圆机织成针织物,进一步对织物进行测色。依据Kubelka-Munk双常数理论,用相对值法求解参数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并进行模型构建,结合全色谱算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配色算法构建,实现对环锭数码纺混色纱的颜色预测与配方预测。用品红、黄色、青色3色粗纱按不同配比制备36种混色样进行预测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色差均值为1.74,平均比例误差为7.38%,色差分布小于2的占比达到72.22%,证明该模型对环锭数码纺纱系统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试纺了75(黑)/25(白)和25(黑)/75(白)两种纯棉色纺纱,并对两种色纺纱的毛羽、强力和条干性能等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色棉含量较多的色纺纱毛羽、棉结增多,强力下降,条干变差.  相似文献   

10.
探讨基于双通道环锭数码纺的混色纱制备及不同梯度配比下纤维混和颜色的变化规律。简述了环锭数码纺成纱系统,并研究了数字化牵伸调控纤维混纺比生产混色纱的成纱机制;通过超景深三维显微镜简要分析了环锭数码混色纱的结构;通过织物颜色测试建立色卡,全面地呈现梯度配比下的环锭数码纺混色纱颜色变化规律。认为:通过来样与色卡对比,根据粗纱原料、混纺比例和成纱工艺,可较为快速地确定环锭数码混色纱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纺纱技术无法精确调控纱线色彩分布规律纺制色彩渐变纱线的技术弊端,提出了在线调控成形纱线色彩渐变的三通道数控纺纱机制并成功纺制了色彩渐变纱.设计了三色彩纤的耦合-叠加混色模式,构建了包含全体混合子样的混合比矩阵、混合色谱矩阵及其混合色谱;基于混合比矩阵规划了行渐变、列渐变和对角渐变等3类渐变路径,并给出了对应的渐...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混色棉纱中纤维混合程度的影响,通过不同混合方式(一并条子混合、三并条子混合和粗纱混合)所得的二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和三组分转杯纺混色棉纱的纱线横截面切片样本对转杯纺混色棉纱线中不同颜色棉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引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方法表征混色纱中各色棉纤维径向分布的均匀程度,研究纤维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一并棉条混合、三并棉条混合,还是粗纱混合,混色棉纱中不同颜色纤维分布均匀,纤维根数比例与设计比例相符合;混合方式对转杯纺纱线的径向均匀度没有明显影响,三通道转杯纺纱机可实现对纤维良好的混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涡流纺3种不同成纱方法对混色纱中各色纤维混合效果的影响,分别使用3种成纱方法、2种条混方式(1道并条工序、3道并条工序)纺制6种混色纱,并制作6种混色纱的横截面切片样本,通过计算汉密尔顿指数,表征混色纱中各色纤维径向分布的均匀程度,分析不同成纱方法的纤维混合规律;同时测试6种混色纱的成纱性能,分析不同成纱方法混色纱的成纱质量。结果表明:转杯纺混色纱纤维混合效果优于环锭纺和喷气涡流纺,环锭纺次之,喷气涡流纺纤维混合最不均匀;经过3道并条工序的混色纱纤维混合效果优于经过1道并条工序的混色纱;环锭纺混色纱的强度最高,喷气涡流纺混色纱的毛羽最少。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新颖的纱线品种,提高纱线生产效率,提出数码转杯纺成纱方法并介绍其原理,对成纱色彩特点进行研究。数码转杯纺采用3 组分异步喂入的方式,纤维通过分梳辊的梳理和混合,在转杯内离心力作用下再次混合并凝聚成须条,经加捻后成纱,再由引纱罗拉导出形成特种纱线。该工艺过程可随机调控转杯纺成纱的线密度及混纺比,生产多种混合均匀的混色纱和混纺纱品种。分别纺制了混色纱、变色纱、段彩纱、竹节纱、彩节纱和双变纱等典型数码纱,并对其色彩特点进行分析,总体来说数码转杯纱不同颜色的单纤维混合均匀,纱线颜色柔和。  相似文献   

15.
用芳砜纶与不同细度的国产芳纶1313纤维混纺开发消防服用机织面料用纱.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细度较小的芳纶1313纤维比例的增加,混纺纱条干CV值有一定的波动,成纱强度并没有随着芳纶1313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高.混纺比例对成纱的断裂伸长影响不明显,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的毛羽随着芳纶1313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亚麻/有色涤纶丝包缠复合纱的混色特征,以及包缠捻度对混色效果及复合纱性能的影响,以有色涤纶网络丝为外包缠纱,亚麻漂白纱为芯纱,纺制不同颜色和捻度的包缠复合纱;分析了复合纱的外观特征,测试了纱线的拉伸性能、条干、纱疵和毛羽。结果表明:复合纱具有麻彩外观,芯纱粗节处包缠捻度大呈色浅,细节处捻度小呈色深,复合纱沿长度方向有弱段彩效果;改变外包缠纱的包缠捻度,可改变复合纱的混色质地和颜色深度;包缠复合可提高亚麻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改善纱线条干,减少纱疵和毛羽;包缠复合纱受到拉伸作用会发生芯纱和外包缠纱不同时断裂现象,但随着包缠捻度的增大,不同时断裂的发生比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