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藏高原为亚洲主要河流提供水资源。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排放的黑碳气溶胶经大气环流可被传输至高原内部,并沉降到雪冰表面,对降水和冰川物质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回顾近十几年来青藏高原大气和雪冰黑碳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大气黑碳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外围向内部逐渐降低、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指数降低的趋势;从季节变化看,西风气候区大气黑碳浓度夏季出现高值,季风气候区则冬、春季出现高值;青藏高原雪冰黑碳含量具有同大气黑碳浓度相一致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南向北增加、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冰雪运动作为旅游的动机是冰雪运动和旅游的关系基础;冰雪运动作为旅行首要目的是冰雪体育旅游的本质;冰雪体育旅游具有场地、组织和动机等内涵要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吉林省冰雪文化、冰雪资源、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特征以及相关产业运行现状,通过对吉林省冰雪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经营环境、制度环境等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研究吉林省冰雪文化发展前景、相关产业的合理开发、产业运营模式、相关政策以及冰雪文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从而,优化吉林省冰雪文化资源,构建吉林省冰雪文化特色,推进相关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促进吉林省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对开展冰雪运动的高职院校而言,冰雪文化育人是体育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这一行为的深入开展,与传统育人模式对比,在传统底蕴与现代教学诉求、冰雪文化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学生学习习惯与高职院校氛围三方面都有着茫然与困惑。以点带面展开解决高职院校这一困惑及如何实施冰雪文化育人的六点方略:理性思考冰雪文化育人定位、树立冰雪文化育人价值理念、自觉加强冰雪文化育人积淀、凝聚冰雪文化育人组织合力、形塑冰雪文化育人行为模式、增强冰雪文化育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视频检测系统采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的交通数据,对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交通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冰雪路面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探讨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车速变化、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对比分析了冰雪路面与非冰雪路面上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量与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冰雪路面快速路交通流量与速度关系模型.研究成果将对寒地城市快速路的运营、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高效冰雪融化剂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冰雪融化剂的除雪机理和不同使用情况下的特性,并分别给出了不同冰雪厚度、机动车流量、融化剂撒布方式与融化时间的关系曲线.实践证明,该产品成本低、效力高,冬季在严寒的东北地区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冰雪条件下信号交叉口交通拥堵扩散范围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雪条件下交叉口交通拥堵范围的正确估计,有助于交叉口交通控制的优化和决策。首先根据冰雪条件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冰雪条件对饱和流率的影响,得到不同等级冰雪条件对交叉口饱和流率的折减值及其回归模型。然后基于信号交叉口车辆排队特点,将交叉口分为过饱和、不饱和以及临界饱和状态,并建立了交叉口实时车辆排队长度计算模型。最后考虑路网中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特性,提出了冰雪条件下基于交叉口交通拥堵扩散范围估计方法。该交叉口拥堵扩散范围估计方法可作为冰雪天气条件下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优化依据,同时对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长春市政府针对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冰雪旅游业已经成为长春市旅游行业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极大地推动了长春市地区非贸易性创汇,带动长春市其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长春市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原高寒干旱山区积雪融水是大多数河流的重要补给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叶尔羌河流域为对象,基于2001-2016年的MOD10A2积雪产品,采用GIS空间分析提取叶尔羌河山区的积雪面积,应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分析不同高程带积雪面积年内及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流域积雪面积年内变化表现为“积累-消减-积累-消融”的二次过程,春秋季以积累为主,夏季以消融为主,冬季因为风吹雪迁移及升华,积雪面积表现为消减现象;2)以200 m间隔划分流域高程带,1-2月积雪覆盖率随高程呈现一致的平缓上升和下降规律。3、4、11、12月在A区(<3 600 m)呈现微弱上升趋势,B区和C区(3 600~6 000 m)呈现显著上升趋势,D区(>6 000 m)呈现下降趋势。5~10月积雪覆盖率在A区处于消融状态,B区(3 600~4 800 m)积雪覆盖率呈现平缓上升趋势;C区(4 800~6 000 m)积雪覆盖率上升趋势显著,D区积雪覆盖率呈现下降趋势;3)A、B区积雪覆盖率年内变化呈现单峰曲线,积雪的主要补给期在秋、冬季。C、D区积雪覆盖率年内变化曲线呈现“M”型,积雪覆盖率为“积累-消减-积累-消融” 的二次过程,冬季因为风吹雪迁移至低海拔山区或升华造成积雪消减,D区因为海拔高,夏季积雪覆盖率为80%左右;4)积雪面积年际变化呈现下降趋势,秋、冬季下降趋势最为明显;5)低海拔区(A、B、C区)内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呈现微弱下降趋势;高海拔区(D区)内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不大,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冰雪路面砂盐混合料养护技术与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撒砂和撒盐是我国目前对冰雪路面进行抗滑养护的主要措施,但这两种方法的不理想。通过实测试验,对砂盐混合料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可知砂盐混合料是较砂和盐更为有效,合理的一种养护材料,在此基础上对混合料中的砂,盐质量提出了要求,并给出了混合料的合理撒布剂量。  相似文献   

11.
关中平原清代霜雪灾害特点与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关中平原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小波分析,对该区清代霜雪灾害等级、周期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恢复了该区清代霜雪灾害发生时的最低气温。结果表明:关中平原清代共发生霜雪灾害34次,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霜雪灾害分别为2、20、12次;关中平原清代霜雪灾害可分为3个阶段,1644~1733年为第1阶段,1734~1823年为第2阶段,1824~1912年为第3阶段;第1和第3阶段为霜雪灾害多发阶段,以中度和重度灾害为主,第2阶段为霜雪灾害少发阶段,以轻度和中度灾害为主;小波分析表明,关中平原清代霜雪灾害的发生存在不同的时间周期规律,其周期主要有9~15年、13年、34年左右和40年左右;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关中平原清代霜雪灾害的主要原因;关中平原清代轻度和中度霜雪灾害的气温范围为-6.4℃~-1℃,重度的气温范围一般为-19℃~-17℃;关中平原清代共发生3次寒冷气候事件,分别为1690~1692年、1861~1865年和1893~18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