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母乳中蛋白质和脂肪酸在不同泌乳期的含量,为中国建立母乳合理喂养指南提供了基础数据。于2014年~2015年收集呼和浩特市产后6个月内产妇的母乳样品共102份,测定并分析3个不同泌乳期的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哺乳期生活情况和膳食情况调查。11份初乳、21份过渡乳、70份成熟乳中的总氮依次为1.29、1.21、1.11 g/100 m L;饱和脂肪酸依次为36.33%、37.28%、42.53%;单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36.53%、35.83%、37.80%;多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31.16%、27.41%、23.06%。在泌乳期内,母乳中的非蛋白氮和IgM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氮、蛋白质、α-乳白蛋白、乳铁蛋白、IgA和IgG含量随着泌乳期的延长而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母乳中饱和脂肪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母乳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含量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母乳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泌乳期内,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驼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质量分数进行测定。采用哥特里-罗兹法提取乳中的脂肪,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法甲酯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35种成分,共确认了其中33种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驼乳脂肪酸以中、长链为主,中链脂肪酸(C12~C16)相对质量分数在50%以上,长链脂肪酸(C18-C24)约占47%以上;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豆蔻酸和硬脂酸为主,质量分数占到总量的60.35%;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为主,质量分数占39.65%,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为1.52∶1,在新疆双峰驼乳中还存在质量分数约为13.34%的奇数碳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牛乳中乳成分随泌乳期、胎次的变化规律,采集了辽宁、山东、云南、福建4个牧场的不同泌乳时期(泌乳早期、中期、晚期)、胎次(一胎次、三胎次)共计232份奶样,测定其蛋白、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泌乳期和胎次对牛乳中蛋白质、脂肪和脂肪酸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一胎次显著小于三胎次(P0.05)。泌乳期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差异显著。泌乳早期的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中期,与晚期的差异不显著,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不同胎次牛乳中脂肪酸组成差异不大,除单不饱和脂肪酸外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集无锡地区150例人乳样品,提取乳中脂肪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人乳脂肪中总脂肪酸及sn-2位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乳脂肪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主要为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随着泌乳期的延长,中碳链饱和脂肪酸(C8∶0、C10∶0、C12∶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含量逐渐增加,而部分长碳链饱和脂肪酸及长碳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明显下降。人乳脂肪中sn-2位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70%,主要为棕榈酸。  相似文献   

5.
河南奶山羊及其杂种羊泌乳早期乳成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奶山羊及其杂种羊泌乳早期初乳及常乳主要常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奶山羊和杂种羊乳中干物质含量分别在泌乳的第1天和第2天最高,分别达24.14g/100g和26.17g/100g,高峰后随着泌乳期的延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乳糖含量在两组羊乳中随着泌乳期的延长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乳脂率均在泌乳第5天和第4天时最高,分别达6.32g/100g和5.38g/100g,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奶山羊前5d含量所泌初乳中,乳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常乳中乳蛋白含量基本稳定,杂种羊乳蛋白含量在初乳期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常乳中含量基本稳定。乳中的灰分含量随着泌乳期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到常乳期有波动。乳中钙含量在实验期趋于稳定,磷含量在初乳期随泌乳期延长而稍有增加,常乳期平稳下降。河南奶山羊及其杂种羊乳中主要成分随着泌乳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各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与饲养管理条件和羊只营养状况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20峰准格尔双峰驼乳脂肪酸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准格尔双峰驼枯草前期乳中饱和脂肪酸(SFA)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季,而其他三季间则差异均不显著;准格尔双峰驼乳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质量分数没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准格尔双峰驼乳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低于牛乳,饱和脂肪酸和不包脂肪酸的比例适当,比牛乳驼乳脂肪酸对人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高精料和饱和脂肪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和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产后55 d左右的泌乳高峰期奶牛30头,根据随机区组设计原则,按照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将奶牛分为对照组(C)、高精料组(HC)和饱和脂肪酸组(FA),分别饲喂以干物质为基础含精料40%,60%和40%添加3%饱和脂肪酸的等蛋白日粮。结果 HC组产奶量(26.53±3.72)kg/d和FA组产奶量(26.98±3.36)kg/d显著高于C组(24.43±2.63)kg/d。FA组乳脂含量显著高于HC组(P≤0.05),HC组有低于C组的趋势(P=0.15)。FA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HC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FA组(P≤0.05),与C组差异不显著。HC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FA组(P≤0.05)、FA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和HC组(P≤0.05)、H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于C组(P≤0.05)、各组间共轭亚油酸(10c12t CLA)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为饲喂高精料日粮能够提高产奶量、降低乳脂率、增加乳脂中中链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日粮添加饱和脂肪酸能够提高产奶量、增加乳脂率、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李磊  王昆  何静  吉日木图 《食品科学》2019,40(6):223-227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驼、牛、羊乳3 种乳中脂肪酸(fatty acids,FA)种类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 种乳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驼乳检测出33 种脂肪酸,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23.73±2.17)%);驼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相对含量((4.09±0.54)%)显著高于牛乳和羊乳;牛乳中检测出29 种脂肪酸,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27.44±2.45)%);羊乳检测出34 种脂肪酸,且油酸相对含量最高((30.89±3.57)%)。3 种乳中羊乳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含量最高((35.26±3.86)%)。此外,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驼乳的脂肪酸含量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驼乳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MUFA∶PUFA为1∶0.60∶0.08,驼乳更接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SFA∶MUFA∶PUFA为1∶1∶1。PUFA与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s,LCFA)呈负相关,与n-6 FA相关性最大(0.978);SCFA与LCFA呈正相关,n-6 FA与n-3 F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10匹内蒙古阿拉善双峰驼驼乳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1次所挤初乳中总干物质为20.16%,在2-30d内变化范围为17.42%18.22%,到90d下降为14.31%。第1次所挤初乳中蛋白质为14.23%,12h后下降到9.63%,之后进一步下降,在7、15、30及90d分别为7.40%、5.32%、4.87%和3.55%。乳糖含量在1~90d泌乳期内变化较小,为4.24%-4.44%。第1次所挤初乳脂肪含量为0.27%,到24h增加到4.18%,30d时为6.91%,90d又下降到5.65%。第1次所挤初乳中灰分含量为1.22%,到12h下降到0.99%,在90d泌乳期内稳定在0.82%~0.98%范围内。第1次所挤的初乳中,WPN占总氮58.74%,CN占总氮38.57%,NPN仅占总氮的2.69%;24h,WPN、CN及NPN分别占总氮的32.54%、65.08%及2.38%。随泌乳进行,驼乳氮分布中CN逐渐升高,WPN逐渐降低,2-90d NPN占总氮变化较小,为5.26%~7.89%。驼乳中C12:0~C18:0偶数长链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57.54%,其中C16:0、C18:0及C12:0分别占总脂肪酸的30.12%、15.15%和11.49%,C18:1~C18: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组成的30.25%,其中以C18:1脂肪酸为主,为26.05%。第1次所挤的初乳中钙、磷含量最高,分别为222.58mg/100g和153.74mg/100g;钙、磷、钠、钾及氯在3~90d变化范围分别在154.57~186.87、116.82~141.67、59.5~79.5、150.0~191.0和80.9~152.0mg/100g。初乳中VA、VC含量低于霄乳,VE、VB1高于常乳,VD、VB2及VB6与常乳相近。90d驼乳中VA、VE、VB1、VB2、VB6、VC和VD分别为0.97mg/L和1.45、0.124、1.24、0.54和29.60mg/L和692IU/L。  相似文献   

10.
母乳、牛乳及山羊乳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测定东北区域不同泌乳期的母乳及牛乳和山羊乳常乳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组成和含量进行差异分析,旨在为母乳脂质组学及以牛羊乳为基质的婴儿配方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母乳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其中油酸含量最为丰富。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在不同泌乳期存在差异,其中SFA差异显著(p<0.05),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SFA含量分别为36.16%、37.89%、38.10%。牛乳和山羊乳主要以SFA为主,山羊乳SFA含量最高(69.07%),SFA中辛酸和癸酸是羊乳的特征脂肪酸,其含量显著高于母乳和牛乳(p<0.05)。山羊乳中中链脂肪酸(MCFA)含量最高(21.03%),是牛乳的1.5倍。其中,母乳SFA:MUFA:PUFA的比例为1.41:1.29:1,牛乳为19.12:9.98:1,山羊乳为11.14:3.98:1,山羊乳脂肪酸组成在比例上更加接近母乳。山羊乳在婴儿配方食品开发方面有更高的优势和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11.
人初乳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广州市健康产妇20例,用超声法快速萃取乳中脂肪,采用DM-FFAP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对人初乳脂中总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并采用SPSS13.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总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含量低,为36.4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为63.9%;sn-2位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1.4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7.95%;棕榈酸多分布在sn-2位(72.08%),油酸和亚油酸多分布在sn-1,3位。初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分布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婴儿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对开发人乳脂替代品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泌乳期母乳中脂肪酸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乳母血型、生育年龄、孕周、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娩方式和婴儿性别、胎次对成熟母乳中与婴儿生长发育直接相关的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亚油酸(linoleic acid,LA)、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在初乳和成熟乳间差异显著(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含量随着泌乳期的延长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PUFA含量在各泌乳期无显著差异(P>0.05),AA、DHA含量随着泌乳期的延长逐渐降低,在初乳、过渡乳中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成熟乳中含量(P<0.05);母乳中LA含量与婴儿性别有关,ALA含量与乳母孕前BMI有关,母乳中AA、EPA含量与乳母血型有关,DHA含量与乳母孕前BMI、乳母血型有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从内蒙牧区采集蒙古牛混合乳14份(27头)、蒙古马混合乳15份(85匹)及双峰驼混合乳3份(7峰),共32份样品,对乳脂的脂肪酸构成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家畜乳脂肪酸构成差异显著。马乳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31.78%±7.03%,高于牛乳脂13倍,驼乳脂12倍,主要是马乳脂PUFA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高于牛乳和驼乳;马乳脂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25.59%±7.77%,显著低于牛乳28.99%±3.72%和驼乳31.35%±2.84%;马、牛和驼乳脂饱和脂肪酸(SFA)质量分数分别为40.06%±5.19%,62.01%±4.98%和57.88%±3.88%;牛和驼乳脂中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均显著高于马乳。马、牛和驼乳SFA∶MUPA∶PUFA依次为1∶0.64∶0.79、1∶0.47∶0.04和1∶0.54∶0.05,PUFA/SFA为0.79、0.04和0.05,马乳最接近FAO/WHO推荐的比例(S∶M∶P=1∶1∶1)。  相似文献   

14.
以生鲜驼乳和不同干燥方式生产的驼乳粉为材料,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表征采集时间、采样地点、脂肪含量、干燥方式对驼乳乳清蛋白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地点同一个体的驼乳在不同月份之间的乳清蛋白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驼乳中的蛋白质变化水平受季节的影响。不同地点采集的驼乳中乳清蛋白在同一个月份也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不同采样地点对鲜驼乳乳清蛋白的多态性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乳粉加工的干燥过程会影响驼乳乳清蛋白的多态性,干燥后得到的各类驼乳粉中乳清蛋白的组分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热损伤。乳粉中乳脂对乳清蛋白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驼乳粉乳清蛋白中蛋白组分相对丰度的变化不仅与原料乳中脂肪含量有关,也与乳粉的热加工方法、乳清蛋白中的热敏蛋白、加热杀菌有关。且与低温真空干燥法相比,喷雾干燥法对驼乳粉中乳清蛋白的多态性变化影响更为显著,对乳铁蛋白和α-乳白蛋白的破坏严重。用RPHPLC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驼乳粉中α-乳白蛋白,表明其可以作为驼乳清蛋白多态性的最佳标识物。  相似文献   

15.
吕岳文  杨洁  蒋新月 《食品科学》2010,31(21):114-118
对驴初乳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驴初乳的相对密度、折光度、电导率、酸度均高于常乳,而pH 值低于常乳;驴初乳中蛋白质、灰分、脂肪含量均随泌乳期延长呈下降趋势;分娩后第一次(6h)所挤初乳中乳糖含量最低,之后随泌乳期延长乳糖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泌乳期的延长,初乳中各项指标逐渐接近常乳。应用亲和色谱法测定驴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随泌乳期的延长驴初乳中IgG 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澳洲美利奴羊肉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3 只澳洲美利奴羔羊的背最长肌、臀肌及臂三头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及分类探讨。结果表明:澳洲美利奴羊肉中共含有脂肪酸35 种,其中C15:1、C16:0、C17:1、C18:0、C18:1 n-9c脂肪酸含量较高,3 个部位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且每个部位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出2~3 倍;n-3脂肪酸亚麻酸甲酯(C18:3 n-3)在臂三头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与另外2 个部位相比,臂三头肌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含量均最高;臂三头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最高,背最长肌中最低。  相似文献   

17.
水牛初乳中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质量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水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质量浓度的变化特点。用ELISA方法检测水牛分娩后7d内初乳样品的IgG,IgA和IGF-I质量浓度,同时检测3种成分在水牛常乳中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分娩后3h的水牛初乳IgG,IgA和IGF-I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78.22g/L,8.83g/L和1099.78μg/L,常乳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87g/L,0.71g/L和358.30μg/L。IgG在泌乳的第1天内下降91.18%,IGF-I下降57.02%,IgA在头2d内下降85.84%,之后缓慢下降接近常乳。因此,水牛泌乳最初的1~2d内初乳含有丰富的IgG,IgA和IGF-I,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固相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olid-phase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SPEGC/MS)技术,分析以马克思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和乳酸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为混合发酵剂的发酵乳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并对整个发酵过程进行跟踪监测。结果发现:使用SPE-GC/MS共检测出12种游离脂肪酸,其中短链及中链脂肪酸(C4-C12)有5种,长链饱和脂肪酸(C14-C18)7种,不饱和脂肪酸2种。2种发酵乳中主要的游离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油酸,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混菌发酵乳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双菌发酵乳(P0.001)。在发酵1~6 h范围内,马克思克鲁维酵母菌的添加显著增加了双菌发酵乳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P0.001)。  相似文献   

19.
测定河南奶山羊乳的4种酶酶活力,并采用SDS-PAGE方法对乳中主要蛋白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初乳和常乳中4种酶酶活力分别为:γ-谷胺酰转肽酶(γ-GT)为322.46U/100mL和247.71U/100mL,碱性磷酸酶(AKP)为248.62U/100mL和200.14U/100mL,过氧化物酶(LP)为281.76U/mL和205.07U/mL,淀粉酶(AMY)为71.20U/100mL和22.15U/100mL。初乳中AKP活力显著高于常乳(0.01<P<0.05),γ-GT、LP、AMY的活力极显著高于常乳(P<0.01)。主要乳蛋白按分子质量由小到大均依次显示出乳清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IgG-L(轻链)、酪蛋白(CN)、IgG-H(重链)、血清白蛋白(SA)等区带。在初乳和常乳中的含量分别为:α-La为4.52%和4.51%,β-LG为18.78%和9.59%,IgG-L为7.52%和3.95%,CN为11.29%和11.49%,IgG-H为6.95%和4.07%,SA为5.48%和5.39%。乳中β-LG相对含量较高,达到20.96%,α-La含量较低。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G-L、IgG-H)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常乳(P<0.01或0.01<P<0.05),β-LG极显著高于常乳(P<0.01)。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其他蛋白变化不显著。乳蛋白组分的相对含量在山羊个体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测定方法,分别对由牦牛乳和荷斯坦牛乳制得的新鲜干酪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鲜牦牛乳硬质干酪中检出的脂肪酸种类和总相对含量均少于新鲜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荷斯坦牛乳硬质干酪中总脂肪酸相对含量是牦牛乳硬质干酪中的1.00倍。两种干酪中,最主要的脂肪酸均为棕榈酸(C16∶0)、9-十八碳烯酸(C18∶1)和硬脂酸(C18∶0),这三种脂肪酸的总和占两种干酪的71%以上。牦牛乳干酪中饱和脂肪酸(SFA)种类比荷斯坦乳干酪多1种,但是相对含量低了1.68%;不饱和脂肪酸(UFA)种类比荷斯坦牛乳干酪少2种,但是相对含量是其1.05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低于荷斯坦牛乳干酪;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种类比荷斯坦牛乳干酪少1种,但相对含量是其2.85倍;短链(S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相对含量分别是荷斯坦牛乳干酪的1.10和1.23倍。综上所述,放牧季节和牧草营养成分影响了乳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干酪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