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虾青素微胶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胶囊化包埋可减缓虾青素的氧化速度。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虾青素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虾青素微胶囊包埋率为响应值,以壁材比例、壁材质量浓度、蔗糖酯添加质量分数3 个因素为响应因子,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二次回归实际方程模型,获得了制备虾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HP-β-CD)∶m(麦芽糊精)= 2.9∶1,壁材质量浓度0.21 g/mL,蔗糖酯添加质量分数2%,虾青素添加质量分数4%,喷雾进风温度170 ℃。按此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虾青素微胶囊包埋率达95.31%。 相似文献
2.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优越生理活性的功能因子,相比天然全反式番茄红素,顺式结构的番茄红素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以全反式番茄红素为原料,脂肪酸为溶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对番茄红素进行异构化,探究脂肪酸,微波条件,催化剂对番茄红素异构化的影响。以番茄红素顺式占比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微波加热法制备高顺式番茄红素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温度81 ℃,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11 min,亚油酸和辛癸酸甘油酯1:1比例添加3 mL,催化剂二烯丙基二硫添加量80 mg/mL,此条件下得到13Z,(5Z,9Z)及其他未知未知异构体组分番茄红素总顺式占比为(40.19±0.27)%。稳定性试验表明,温度越低,番茄红素保留率越高,等温条件下,反式最稳定,(5Z, 9Z)次之,13Z最不稳定。此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番茄红素顺式占比,从而提高番茄红素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提高生物利用率,并为开发含番茄红素的功能食用油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3):87-93
为了给天然叶黄素转化的虾青素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乳化过程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研究了由天然叶黄素转化而来的顺式虾青素向反式虾青素的热异构化转变过程。通过将虾青素置于甲醇和乙醇溶液中加热回流,HPLC跟踪分析,建立了由天然叶黄素转化的虾青素在乙醇中的一级可逆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matlab进行了参数估值。顺反异构体的转化取决于加热的时间和温度,乙醇比甲醇适合用于本异构化转变实验。在顺反异构化的过程中,反式与13-顺之间的正逆反应速率比反式与9-顺之间的要快,且两个顺反异构化反应的逆反应速率要比正反应速率快,基本上不发生反式向9-顺的转化。顺式异构体向反式异构体的转化过程在一定时间后会达到一个平衡,顺式异构体并未能完全转化成反式异构体。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虾青素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法夫酵母为研究对象,时其生物合成虾青素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研究.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培养基组分.再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考察培养基组分对虾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选出2个对虾青素生物合成最为重要的营养因素:葡萄糖和复合氮源(牛肉膏:柠檬酸三铵=1:2,质量比).最后通过响应面法确定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最佳培养基组分,分别为葡萄糖3.65%,复合氮源0.45%,KH2PO40.1%,MgSO4·7H2O0.05%,酵母浸粉0.1%,CaCl20.01%.此时虾青素含量可达到11.81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近190%. 相似文献
5.
6.
7.
8.
响应面法优化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雨生红球藻为原料,选取乙酸乙酯∶乙醇(v/v,1∶1)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法提取虾青素,固定液料比为100∶1,以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为因子,虾青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三因素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时间温度功率。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00W、时间30min、超声提取温度25℃,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045%,与预测值1.05%相近,表明模型可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基于响应面法构建虾青素纳米乳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虾青素的稳定性,以生物大分子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负载虾青素的纳米乳液,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纳米乳液粒径和虾青素负载率为响应值,以乳化剂浓度、油水比、虾青素添加量3个因素为响应因子,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获得制备虾青素纳米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浓度1%(w/w),乳化温度55 ℃,乳化时间45 min,油水比1:8.5,虾青素添加质量分数为0.5%(w/w),按此工艺条件制备得到虾青素纳米乳液的粒径为238.84 nm,虾青素负载率可达到90.41%。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酶、果胶酶以及复合酶对雨生红球藻破壁效果,并通过响应面优化酶解破壁辅助提取虾青素的工艺。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活力配比1:1(U/U),加酶量7000 U/mL时,优化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pH4.9,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为6 h,理论提取率为70.21%,实际提取率为71.08%±0.26%,相对误差为1.2%。综上,复合酶法辅助提取方法简单、条件温和、绿色安全、效率高,可在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实际提取工艺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虾头、虾壳为原料, 研究有机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条件及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 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优化虾青素提取工艺, 并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从保存条件、光照、温度、酸度、金属离子等方面对虾壳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提取虾青素的最佳条件为: 用生虾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 25℃下pH 4.0的提取溶液以1:15的用量比提取2 h得到较高的提取率, 在这个条件下虾青素的产量为34.43 μg/g。光照、温度、酸度都能影响到虾壳虾青素的稳定性, 其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结论 对于虾壳虾青素提取液, 在高温下不稳定; 对室外光不稳定, 对室内光较稳定; 在弱碱性环境中较稳定; 加入Fe2 、Fe3 、Cu2 、Zn2 、Ca2 、Mg2 、Na 金属离子硫酸盐溶液中, 对色素均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以Fe2 最为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红酵母虾青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株红酵母菌胞内虾青素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首先分别从二甲亚砜(DMSO)浓度、破壁温度、破壁时间方面进行红酵母破壁实验;其次从浸提溶剂、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浸提溶剂pH方面进行虾青素提取实验;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虾青素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浓度100%,温度40℃,时间30min为最适破壁条件;提取溶剂二甲基亚砜:无水乙醇为3:2(v:v),温度40℃,时间60min,pH6为虾青素提取最适条件。结论:二甲亚砜联合乙醇提取红酵母虾青素,提取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虾壳虾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从虾加工废弃物的残虾头、虾壳提取天然青素的工艺,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法,其回收率高,还比较了螯虾壳虾青素与红虾壳虾青素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螯虾壳虾青素主要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红虾壳虾青素主要是以虾青素酯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