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钢高炉炉底炉缸长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计算确定了太钢3号高炉侵蚀预测数学模型。为了保障高炉生产的安全,根据太钢3号高炉热电偶历史最高数据预测了炉缸炉底侵蚀状况。同时应用该软件分析铁水流动、耐材导热系数、死铁层深度和高炉异常对炉缸炉底的侵蚀影响,并得出炉缸炉底长寿的若干推论,对评价目前侵蚀状况和护炉及未来太钢长寿高效高炉的建设提出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沸煮法处理平炉及电炉渣的可行性,利用正交试验得出了沸煮法处理上海第三钢铁厂平、电炉渣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环形转底炉海绵铁生产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尚槐  冯俊小 《冶金能源》1996,15(6):7-9,31
介绍了国内外环形转炉生产海绵铁方法(Fastmet法,Inmetco法和COF-R)发展状况。分析了此种工艺的工艺特点和热工特点,指出了这种方法与回转窑法,遂道窑法比较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以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不锈钢酸洗热处理分厂中厚板固溶热处理线为研究背景,介绍控制系统的结构和配置,阐述燃烧控制、淬火机喷水控制以及全线顺序控制等基础自动化级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特点,论述固溶炉加热工艺控制、淬火机淬火(固溶)工艺控制和全线过程跟踪等过程控制级系统原理及功能。该热处理线于2010年11月投产,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控制精确,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炉炉缸在实际生产中的情况,将炉缸内衬划分为有限单元,采用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炉缸内衬温度分布模型,并应用于高炉炉缸内衬设计,进而对炉缸的工艺设计做必要的调整优化,以此获得合理的炉缸内衬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生产中的内衬温度推测炉缸内衬侵蚀程度,对炉缸内衬的寿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了温度场分布设计技术优化的碳砖-陶瓷杯炉缸内衬的高炉,陶瓷杯侵蚀速率很缓慢,推测蒜头状部位的陶瓷杯使用时间可达10 a以上。  相似文献   

6.
八钢2500m3高炉MB高炉开炉后,两座高炉相同部位均出现超过400℃,通过对风口上翘及漏水等因素的排查和处理,治理效果差.在分析炉缸侵蚀中发现,相关的现象和炉缸工作状态有关,通过对风口送风参数和炉前作业参数进行调整,改善炉缸工作,局部侵蚀得到缓解,局部温度逐步下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7.
Cross-correlation and most other longitudinal analyses assume tha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2 variables is stationary. Thus, a sample of occasions of measurement is expected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ariables regardless of the time of onset or number of occasions in the sample. The authors propose a metho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2 variables when the assumption of stationarity may not be warranted. The method results in estimates of both the strength of peak association and the time lag when the peak association occurred for a range of starting values of elapsed time from the beginning of an experiment.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8.
王映宏  迟建生  赵思  覃昌倬 《炼铁》2003,22(3):10-12
对武钢高炉炉缸、炉底技术管理的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武钢通过抓好高炉炉缸炉底设计、高炉操作以及炉缸炉底日常维护管理,使高炉炉缸、炉底各部位热流强度均处在受控范围内,大大延长了高炉炉缸、炉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针对转底炉生产存在产品金属化率低、冶炼能耗高、烟气含尘量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建立转底炉冶炼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转底炉冶炼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转底炉产品金属化率与烟气对含碳球团的二次氧化有关,增大还原区煤气供应量,可以减少含碳球团二次氧化,提高产品金属化率;助燃风预热温度和富氧率对冶炼能耗影响显著,提高助燃风预热温度和富氧率可以降低燃烧消耗,提高冶炼效率.助燃风预热温度每提高100℃,煤气消耗可以减少75 m3;助燃风富氧率达到20%时,煤气消耗量减少50%,烟气量减少57%.  相似文献   

10.
 高炉烘炉质量直接影响高炉长寿,通过建立炉缸炉底砖衬传热模型,以1080m3高炉烘炉阶段炉缸炉底温度数据加以验证。分析了烘炉时间、烘炉温度、冷却强度等因素对冷却壁与炭砖间填料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5m/s冷却水作用下,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最高烘炉温度(600℃),填料最高温度仅为44℃,远低于要求的烘干温度,不能实现较好的烘炉效果。烘炉过程中需要减弱炉缸冷却甚至停水烘炉,适当提高烘炉温度,延长烘炉保温时间;停水烘炉时冷却壁最高温度仅为158℃,远低于铸铁冷却壁的安全工作温度。考虑到烘炉时热风的氧化性气氛,保证陶瓷质耐火材料严密覆盖在炉缸炉底炭砖表面,防止开炉前炭砖氧化烧损。通过插入冷却壁与填料交界面的热电偶温度分析炉缸砖衬的升温及保温,进而判断烘炉效果;并根据高炉固有的砖衬结构及设备参数,制定与高炉相匹配的烘炉制度。  相似文献   

11.
含碳铬矿的造球及还原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原料粒度、粘结剂用量、配碳量时铬铁矿球团生球性能的影响以及温度和还原时间对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50℃还原15min,铬金属化率达90%以上;配碳量应比理论配碳量过量20%;用1:3的H2SO4对还原球团采用加热回流法溶样,解决了金属铬和金属铁的化学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辊底式热处理炉的钢板温度预报精度,采用了遗传神经网络的方法,运用大量的现场实际数据进行训练和仿真,建立了钢板温度预报模型,并将结果应用于计算辊底式热处理炉钢板温度的数学模型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简单、精度高,能够满足在线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辊底式热处理炉的钢板温度预报精度,采用了遗传神经网络的方法,运用大量的现场实际数据进行训练和仿真,建立了钢板温度预报模型,并应用于计算辊底式热处理炉钢板温度的数学模型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简单、精度高,能够满足在线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转底炉工艺是直接还原中煤基还原的一种,其内部的热力学反应主要包括含碳球团的自还原反应、含碳球团与氧化性气体间的氧化反应、含碳球团的脱碳反应、含碳球团排出气体的燃烧反应及喷吹焦炉煤气对直接还原的影响等5个部分。对转底炉内部温度、气氛、配煤比的控制,是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伟阳  郝良元  钟文达  邓勇  程相文  吕庆 《钢铁》2020,55(8):160-168
针对高炉炉缸侵蚀的问题,介绍了高炉炉缸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实现炉缸内衬可视化的技术。基于炉缸侵蚀模型的比较及大数据预测模型的发展,提出了融合大数据技术的炉缸侵蚀模型技术思想。模型基于决策树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将铁水成分及温度、冷却参数、操作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采用融合大数据技术的方法,构建了炉缸侵蚀预测模型。大数据技术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推动了高炉智能化炼铁。  相似文献   

16.

在材料基因工程的背景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新型工具在镁合金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机器学习可以绕过几乎任何复杂的实验过程,只要确定描述符和目标属性之间的联系,就能以较低的成本,快捷地预测材料的性能. 传统的实验试错法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由于时间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满足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需求. 本文综述了机器学习在镁合金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首先简述了机器学习的基本流程和各种方法,主要包括数据集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和性能评估,并对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类进行了总结. 重点介绍了机器学习在镁合金加工工艺、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储氢性能、固有属性(强化机制、各向异性等)和逆向设计等诸多方面应用的研究成就. 机器学习模型不仅加速了新型高性能镁合金的设计过程,而且推动了镁合金塑性变形机理的深入研究. 最后,分析了机器学习在镁合金研究应用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机器学习在镁合金应用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莱钢3^#高炉的结构设计采用“陶瓷杯+热模压小块碳砖”相结合的复合炉缸炉底结构,炉底采用低导热系数的陶瓷材料,炉缸侧壁为较薄的陶瓷杯+UCAR/小块碳砖结构+铜冷却壁结构。通过对炉缸炉底温度场及热应力计算可知,1150℃与870℃等温线处于陶瓷层内,减小了发生“蒜头状”侵蚀及碳砖脆化的可能;使用陶瓷材料也避免了热应力对炉缸炉底的侵蚀破坏。  相似文献   

18.
以南钢辊底式热处理炉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其过程控制特点。并以辊底式热处理炉数学模型为基础,实现了辊底式热处理炉的计算机优化控制。该辊底式热处理在线优化控制可实现炉内钢板位置的实时跟踪、温度的动态计算、最佳炉温优化及在线反馈修正、钢板装出炉在线修正等功能,最终实现了全线计算机控制系统网络。  相似文献   

19.
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温还原试验并结合热力学反应数据,对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的还原反应进行了分析.以还原反应发生10min为边界点,将反应过程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建立了还原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钒钛铁精矿内配碳球团直接还原的还原度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高,球团在反应前期还原度的增加速率越大,达到的最终还原度越...  相似文献   

20.
对含锌高炉瓦斯泥配加转炉污泥造球工艺进行研究,主要考察瓦斯泥与转炉尘泥比例、造球时间、加水量、黏结剂的用量以及煤粉的添加量对物料成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炉瓦斯泥与转炉污泥质量比为2.5∶1、造球时间20 min、水分18%、膨润土添加量1%、配煤量10%的条件下,湿球落下强度6.9次/0.5m、抗压强度18 N/个,干球抗压强度80.36 N/个,球团强度满足转底炉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