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受补给和排泄影响,研究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有利于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应用Excel软件对河北平原区年内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水入渗―开采型、降水入渗―蒸发型、河渠水渗漏―径流型和降水入渗―开采越流型。深层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开采型和越流—开采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开采历史的分析,阐述了不合理开采诱发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发展变化特征。对深层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可开采模数在2.12万m^3/a·km^2左右较合适。提出了深层地下水合理利用、防治地质环境恶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商丘市水文地质条件、地层构造、热储层特征及开采现状,计算了商丘市城区地热水资源总量、可开采资源量,结果表明:商丘市城区范围内的地热水开采已达到采补平衡状态,为更好地利用地热水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应尽快制定商丘市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开采地热水,加强对地热水水位、水质、水量等的动态监测,掌握其发展方向。同时,应加大对550 m以下地热水资源的研究力度,寻找新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水资源,以保证商丘市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近40年来的深层地下水开采和水位动态监测系列数据为基础,应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揭示了德州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和演变规律,识别和确定深层水位降落漏斗形成与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工开采;建立了德州深层水位降深漏斗变化与人类开采活动的相关模型为多次项模型,并预测了不同开采条件下德州深层水位降深漏斗中心和漏斗区平均水位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漏斗合理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雷州半岛开发利用中,深层地下水已有几十年历史。湛江市区及一些较集中开采的地区,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位下降漏斗等不良水文地质问题。但为了适应开发性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还需合理地开发利用中、深层地下水,并需提高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预报水平。因此,省水电厅、市水电局和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过度开采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1997年和2010年的地下水水位与水质资料,研究了过度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位与水化学特征的动态规律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和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水位与水化学特征的空间变化规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表现为地下水水位降幅较大的区域对应的镁离子、硫酸盐含量增幅也相对较大,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镁离子、硫酸盐与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的区域空间重合率分别为72.2%,53.1%。过度开采通过改变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饱和带、非饱和带的水环境变化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地下水不可盲目、过度开采。  相似文献   

7.
德州深层地下水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变化阈值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德州长期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以深层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及其对应相关的粘性地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地下水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深层地下水水位和地面沉降监测资料分析,确定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为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地面沉降与深层地下水位之间显著相关,德州深层地下水容许水位降深为70.24m。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地处华北平原的聊城市为例,通过对聊城市地质条件、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区域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分析,论述了目前聊城市在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超采区扩大、水质污染及开发不平衡等问题,最后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提出总量控制、水质保护及水位稳定等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的工程,对于华北平原其他区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取用水需求剧增,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矛盾愈加突出。《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规定: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正确认识浅层地下水的埋藏特性及其运动规律,分析研究其可利用潜力,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将能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因此分析研究浅层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平原区灌溉方式以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为主,以华北平原河北省献县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年降雨量和浅层、深层地下水埋深的关联系数,最终确定献县区域开采地下水以深层地下水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一定区域内的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就会形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埋深增大。当本区域的开采强度大于周围地区开采强度时,本区域就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反之本区域地下水位高于周围地区地下水位,形成反漏斗。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引起了地下水各项补给条件的改变,地下水可开采量亦随开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按常规方法逐项合理计算各项补给量比较困难。本文以保定市区为例,依据本地实际开采量、地下水动态资料,采用均衡开采量原理推求随开采水平而变化的地下水可开采量,经过验证该方法所求成果合理,具有一定精度。  相似文献   

12.
开展开封凹陷区地热资源定量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改进的均匀布井法计算地热水可开采量,采用热储法计算地热能总量、采用回采系数法和地热水可开采量换算法计算地热能可开采量。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开采期限30年、水位最大允许降深50m条件下,开封凹陷区的地热水可开采量为105345.1m3/d,地热能总量、可开采量分别为283.9069×1015kJ和236.5542×1012kJ。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太行山东簏丘陵区地下水能否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基于探采结合的大量深井抽水及水位恢复试验资料,采用量化对比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区基岩裂隙水赋存非均一性和开采易疏干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同井位区之间地下水赋存具有空间非均一性,而且,各井孔内的不同深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抽水时间小于70min时段,ZKs-3井的水位降深大于ZKs-2井的降深;70min之后,随着抽水时间增加,ZKs-2井的水位降深大于ZKs-3井的降深,且二者之差逐渐增大,表明ZKs-2井位的含水系统上部富水性较强、下部富水性较弱,ZKs-3井位的含水系统上部富水性较弱、下部富水性较强。不同井位含水系统具有不同的开采易疏干性:随着抽水试验轮次的增加,ZKs-2井的最大水位降深和水位恢复所需时间依次增加,但每次水位都能完全恢复至初始水位状态;ZKs-3井的水位未能完全恢复至初始水位状态,且至初始水位的距离依次增大,但每次水位恢复至稳定状态所用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合理设计井的结构与布局是防止山丘区地下水疏干性开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可更新地下水的更新能力差,长期、大规模开采将导致地下水储量的快速衰竭,因此,不可更新地下水不宜作为大规模生产用水,而应定位为应急和战略储备之用。我国应酌情、逐步压缩现有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本文阐述了不可更新地下水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国外不可更新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情况,分析了我国不可更新地下水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加强不可更新地下水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超采深层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华北平原地区因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引起土层压缩和地面沉降的成因和规律,依据深层地下水非稳定流抽水原理和地层渗透固结理论,计算地下水位下降后形成的深层粘性土层的压缩量和地面沉降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实测资料,分析了曹娥江河口高水位成因,曹娥江河口洪水位具有山溪性和可冲性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同水位有较大影响。文中应用统计分析法和成因分析法推求1%设计高水位,详细讨论了成因分析法中上、下边界条件的选取,其选取原则对其他潮汐河口确定设计高水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衡水市地下水的大量的开采,使地下水资源及可开采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由于强烈的开采,水位大幅度下降,浅、深层水头差加大,漏斗中心理深及漏斗面积在不断增加和扩大,咸水向深层地下水的运移速度相对加快。针对此情况,本文用近10年的观测及用水资料,对浅层地下水资源及可开采量进行校核计算,并与以往的评价成果进行对比,对深层地下水亦采用理论均衡法进行计算,得出了各市县的年限制开采量。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的计算与评价,是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的基础,该文仅对淮北地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的进行讨论,通过分析计算与论证,给出了安徽省淮北各地(市)区的多年平均及三种保证率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地下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开封市超深层地下水现状与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市超深层地下水为开采消耗型资源,根据开发状况可分为微采区、开采区、超采区、严重超采区,有限的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建井布局不合理、开采混乱、使用单一、浪费严重、肆意排放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开封市超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和严格审批制度、按合理的井间距布置井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辽河流域近30年来水文动态监测系列数据和深层地下水开采数据,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对该流域的深层地下水漏斗的形成和演变规律进行探讨。经过识别,确定漏斗形成与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工开采,并构建了人类开采活动与辽河流域深层水位降深漏斗变化相关模型,即多次向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其漏斗中心和平均水位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期为辽河流域地下水漏斗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