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面筋蛋白质的乙酰化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乙酸酐对小麦面筋蛋白质进行酰化妆性。结果表明:小麦面筋蛋白质乙酰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面筋蛋白质质量分数5%,反应温度35℃,乙酰酐用量为小麦面筋蛋白质用量的15%;乙酰化改性后的面筋蛋白质,溶解度、乳化能力和起泡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乙酰化小麦面筋蛋白质对弱筋粉粉质特性的改善效果强于普通谷朊粉。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丝素蛋白乙酰化的工艺条件,主要对丝素蛋白乙酰化工艺参数,如丝素蛋白浓度、乙酸酐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值等作了探,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乙酰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丝素蛋白浓度2%、乙酸酐用量15%、反应时间20分钟、反应温度40℃、反应pH8.5,乙酰化程度达到47.8%。  相似文献   

3.
以初显分离时间和沉降率为量化指标,定量研究了淀粉氧化后的乙酰化变性对它与1799、1788和0588三种聚乙烯醇混溶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淀粉的氧化程度和乙酰化变性、PVA分子结构以及混合浆组合部会对其混溶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反应时,碱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各种因素对反应产物的脱乙酰度、粘度和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增加,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作用增加。甲壳素经一次反应的乙酰化度不超过90%,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得到的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的粘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对壳聚糖溶解效果好、可重复使用的离子液体氯化2-氨基乙酸[Gly]Cl,用1H 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在制得的离子液体水溶液中,制备了水溶性N-乙酰化壳聚糖。用XRD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了较佳反应条件:n(乙酸酐)∶n(壳聚糖)=2.75∶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 h。并对产物的吸湿保湿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温性能。还考察了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重复使用3次后,N-乙酰化壳聚糖的取代度仍大于89%。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羊毛脂乙氧基化的反应原理,讨论了传统反应器和新型反应器的工艺并进行了评价.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用新型反应器生产聚氧乙烯羊毛脂能加快反应速率,降低副产物的含量,生产安全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甲壳素脱乙酰化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壳素是一种资源丰富、性能优良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本文主要介绍甲壳素脱乙酰化及其动力学研究进展,各种脱乙酰化反应的比较,并指出了脱乙酰化动力学研究对于壳聚糖的制备及工业中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交联淀粉和乙酰化淀粉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交联反应的工艺条件为:淀粉浓度38~46%,反应温度为35~60℃,反应时间为 2~7 h,pH值为10.5~12.0,NaCl用量为 2—6 g/100g淀粉,ECH用量为0.02~0.5 ml/100g淀粉。 乙酰化反应的条件为:淀粉浓度38~46%,反应温度25~35℃,反应时间3~5h,pH值为8.5±0.5。 测定结果表明,交联淀粉在酸性条件下长时间加热时粘度稳定;乙酰化淀粉在冷藏条件下贮藏时,凝胶柔韧,不老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试剂的浓度)对脱乙酰度的影响,确定了各种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条件。推导出壳聚糖脱乙酰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In(1-DD)=-kt,即脱乙酰化反应对于壳聚糖链上剩余氨基含量和氢氧化钠浓度为准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0.
探讨对亚麻二粗纤维进行乙酰化改性的工艺,通过乙酰化改性对亚麻二粗纤维物理机械性能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亚麻纤维的性能和可纺性指标,以适应高支和满足生产高档亚麻针织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粗羊毛脂为原料,提出了一条羊毛脂在碱水溶液中添加助剂乙醇皂化及其用钙皂转化来分离产物的工艺路线。通过实验研究,初步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羊毛脂皂化过程采用羊毛脂加入醇碱水溶液的加料方式,氢氧化钠用量为1.8倍理论碱量,皂化助剂为乙醇,皂化温度77—78℃,反应时间8h,相应的皂化率为98%以上;在皂化产物分离过程中,氯化钙用量为1.33倍理论用量,反应温度25℃,萃取羊毛醇的溶剂为乙醇。在该工艺条件下,羊毛醇产率可达45%。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天然羊毛脂进行了化学物理改性,使用HLB值升高,亲水性增加,和其它油脂复合后用作皮革加脂剂。同时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改性羊毛脂的表面活性、结构与性能间相关性及其用于皮革加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羊毛脂加脂剂能岍予皮革特别柔软、滋润、丰满的手感,明显提高革的档次。  相似文献   

13.
用超临界CO2流体进行羊毛脂萃取、分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超临界条件下,用二氧化碳作萃取剂处理粗羊毛脂,通过控制操作条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羊毛脂;通过对羊毛脂中非皂化物的超临界萃取,可以分离出羊毛脂中胆甾醇。  相似文献   

14.
聚乙二醇酯化羊毛脂加脂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步酯化制得的聚乙二醇酯化羊毛脂加脂剂(FS)具有极好的乳化性、稳定性及一定的结合能力,同时对填充、染色等具有协同作用,本文探讨了该加脂剂与革的作用机理,证实分步加脂工艺对山羊服装革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油炸方便面面身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复合食品添加剂在油炸方便面面身中的主要作用,研究了木薯变性淀粉、谷朊粉、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瓜尔豆胶、复合磷酸盐、纯碱的不同添加量对方便面面身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0kg面粉中添加水36.5kg,食盐2.2kg,纯碱250g,复合磷酸盐300g,谷朊粉500g,蔗糖酯50g,瓜尔豆胶100g,木薯变性淀粉4kg可以做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爽滑、筋斗、复水性好、耐贮藏的方便面。  相似文献   

16.
在超临界条件下,用CO2作萃取剂处理毛回收羊毛脂,该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不但羊毛脂回收率高,可选择性萃取高质量羊毛脂,而且减少羊毛的后处理工艺,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酸解-微波破乳提取洗毛废水中粗羊毛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解-微波破乳工艺提取洗毛废水中粗羊毛脂.考察了硫酸加入量、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水浴保温时间、升温速率等因素对水样COD去除率及羊毛脂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协同酸解法使硫酸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由单纯酸解的0.8mL、120min降至0.4mL、30min.100mL水样中,当硫酸加入量为0.4mL,微波功率为170W,升温速率为8.5℃/min,60℃水浴下静沉30min,水样COD去除率达到了77.1%,离心后提取的粗羊毛脂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醋酸淀粉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法分别制备了聚乳酸(PLA)/淀粉(DPS)和聚乳酸(PLA)/醋酸淀粉(AS)复合薄膜,并通过添加增塑剂改善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对样品薄膜进行SEM、TG、DMA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LA/AS复合薄膜与PLA/DPS复合薄膜相比,各组分的相容性以及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得到了改善,尤其是增塑剂的添加使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Two new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2,3-di-O-acetyl-6-O-trimethylsilyl-β-cyclodextrin (DATBCD) and 2, 6-di-O-trimethylsilyl-3-O-acetyl-β-cyclodextrin (DTABCD), were synthesiz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means of infrared and NMR spectra. Capillary columns were coated with the two stationary phases by dynamic method. The chromatographic properties, and enantiomers separation, such as ketone, esters, alcohols and olefines,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silylated and acetylated β-cyclodextrin stationary phas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lylated and acetylated β-cyclodextrins are suitable to be used as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ic stationary phases, the relative polarity of DATBCD and DTABCD stationary phases is respectively 4143 and 3928, the column efficiencies are respectively 3084 and 4198, and DATBCD is of stronger enantioselectivity than DTABCD, capacity factor of the first eluted enantiomer (k 1) and separation factor(α)of α-phenylethanol on DATBCD stationary phase are respectively 8.23 and 1.019. Biography of first author: TANG Ke-wen, doctoral student, born in 1970, majoring in applied chemi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