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论述了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味精厂及研究所、对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体和后提取方法,相继开发了高速离心机分离、阳离子絮凝聚剂分离、中空纤维膜超滤、调整pH 加热使菌体凝聚过滤除菌体,以及常温等电提取或浓缩等电提取谷氨酸、提取率明显提高,幅度5—8%。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除出现糖耗慢、pH高、生产周期长、产酸低、菌体不长或OD值下降,发酵液粘度大、泡沫多等一般症状之外,还发现菌体形态的变化亦非常明显。相同发酵时间的发酵液的菌体,随噬菌体感染程度不同,菌体形态变化差异很大。当谷氨酸菌轻度感染噬菌体时,菌体边缘出现缺齿形;当发酵液严重感染噬菌体时,菌体膨大,边缘裂解,直至全部裂解,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能找到噬菌体。所以通过镜检对菌体形态变化的直接观察,能及时判断发酵液有否感染噬菌体及感染噬菌体的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挽救措施,减少生产的损失。 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对生产造成的危害及有关防治措施,过去都有报道。但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上的变化,国内还未见报道。1982年,笔者曾发表过“关于谷氨酸发酵中菌体形态变化的研究”一文,而本文则是进一步对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后菌体形态的变化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GMCC3336发酵生产得到的聚谷氨酸发酵液粘度高,传统的板框过滤、平板超滤等菌体分离方法分离菌体非常困难的问题,本文研究了酸化絮凝工艺进行菌体分离的可行性,研究确定了最适合聚谷氨酸发酵液菌体分离的工艺参数:利用50%(v/v)的硫酸调节发酵液pH 3.0,酸化絮凝8h,经过200L工艺放大证明,酸化絮凝除菌体是一条适合聚谷氨酸发酵分离菌体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发酵废水中提取菌体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味精废液的特性、谷氨酸菌体蛋白的提取工艺、主要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蛋白质饲料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开发利用谷氨酸菌体蛋白,不但可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短缺现象,还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菌体蛋白是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效益突出,可实现变废为宝,因此开发利用菌体蛋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 在对发酵液中谷氨酸的提取分离中有等电点法、离交法、金属盐法、盐酸盐法、电渗析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等电点—离交法。 此法由于发酵液中共存的菌体蛋白质、残糖、色素、其它氨基酸、有机酸等使谷氨酸结晶纯度低,谷氨酸收得率低(50~70%),因此,为提高发酵液中谷氨酸的提取率,并考虑经济效益,必须探讨新的提炼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6.
谷氨酸菌体中核酸类物质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谷氨酸菌体中核酸提取的工艺条件 ,获得了较好效果 .在 12 0℃ ,pH 9,菌体质量浓度 10 g/dL的条件下 ,提取 2h ,蛋白质的分离率为 90 % ,核酸的提取率高达 90 %以上 .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发酵产物的提取工艺中,几乎都包含着固型物(菌体)和液体的分离过程,而这个过程在很多领域都属于较难解决的大问题。因此,在相当领域范围内,仍采用带菌体的提取工艺。近年来膜过滤技术用于发酵液的菌体和蛋白质大分子脱除,技术日臻成熟,其优势愈见明显。本文通过对膜过滤技术的描述,对超滤技术用于谷氨酸发酵液菌体分离的成本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新的菌体回收工艺。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是谷氨酸菌体的主要组成成分,采用等电点、锌盐法工艺提取时,随溶液pH值的变化,而蛋白质析出,影响谷氨酸结晶,不易与谷氨酸分离,有条件的工厂最好能先除去菌体,再用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发酵液中残存的菌体大小,数量因菌种而异,相对地说,采用As1.542、B9菌发酵后,发酵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谷氨酸生产过程中各种料液(发酵液、等电上清液或离交高流液等)的特性,选择等电上清液为研究对象,以聚丙烯酸钠为絮凝剂去除其菌体蛋白,通过对菌体蛋白絮凝及其絮凝条件选择的研究,获得了82.3%的菌体蛋白去除率和96.68%的谷氨酸回收率。  相似文献   

10.
等电点提取谷氨酸,经沉淀后一般分为三层,即上层菌体液、中层细谷氨酸混头、底部谷氨酸沉淀。为了提高谷氨酸收率,根据谷氨酸与菌体的比重不一,混头细谷氨酸经过淌槽,谷氨酸粒子下沉在淌槽中,菌体随废液流失弃去。淌槽的规格和技术要求是:淌槽坡度  相似文献   

11.
溶解氧在谷氨酸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酸发酵过程主要是菌体生长、转型及代谢产物积累的过程。无论是菌体生长,还是产物积累,溶解氧水平都需控制一个最佳值,才能实现产酸水平及糖酸转化率的最大化,同时又不浪费风源。发酵液中,一方面通风、搅拌产生小气泡向发酵液中传递氧,另一方面菌体吸收利用氧,这就在发酵液中产生了一个动态的溶解氧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味精(L—谷氨酸单钠盐),现在主要是通过糖质原料的谷氨酸发酵来生产的。然而,如何高收率、高质量地从谷氨酸发酵液当中提取谷氨酸,发酵液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对难于提取的异常发酵液,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来  相似文献   

13.
<正> 众所周知,鲜味调味料——味精(L-谷氨酸单钠盐),现在主要是通过糖质原料的谷氨酸发酵来生产的。然而,如何高收率、高质量地从谷氨酸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则发酵液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于难以提取的异常发酵液,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和提高收率,这就直接关系到突破难点,稳定生产的全局。同时,关于异常谷氨酸发酵液的提取问题,也是长期以来许多本专业生产、技术人员和学者们所关注的课题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味精生产过程发酵尾液在不同温度,加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进行菌体蛋白提取实验,找出菌体蛋白提取效果较好的最佳温度和絮凝剂的最佳加入量,提高发酵尾液中菌体蛋白的提取收率,同时又不减少发酵尾液中的谷氨酸含量.这样既能够把发酵尾液中菌体蛋白的提取出来作为饲料,提取菌体蛋白后的尾液又不影响生产复合肥,是一举两得的变废为宝处理废水途径.  相似文献   

15.
菌体蛋白是谷氨酸生产中提取的副产品,除用作饲料外,还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本文主要综述了谷氨酸菌体蛋白的化学组成、营养价值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阐述了谷氨酸菌体蛋白在水解方面的应用情况,为开发利用谷氨酸菌体蛋白寻找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谷氨酸菌体蛋白的提取技术、营养组成及其在饲料、生物肥料领域的应用,阐述了谷氨酸菌体蛋白水解产物的开发现状,为进一步挖掘谷氨酸菌体蛋白的应用潜力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酸提取闭路循环工艺可彻底解决味精生产过程的废水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主要品谷氨酸提取得率可提高到95%以上,同时回收菌体蛋白、硫酸铵、腐殖质有机肥等大量有价值的副产物。闭路循环工艺内部消除了抑制不间断循环的因素,实际连续稳定运动21批未见抑制因素,经理论证明可无限循环。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 目前国内使用的谷氨酸生产菌种,在正常的发酵条件下,谷氨酸发酵液的颜色是土黄色、或浅黄色;但当发酵异常时,往往会出现发酵液发红的现象,给提取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提取收得率和降低谷氨酸质量。关于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发酵液颜色发红的现  相似文献   

19.
在以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谷氨酸中,国内一般采取盐酸盐法、离子交换法、等电点——离子交换法和锌盐法提取发酵液中谷氨酸。在以甜菜糖蜜为原料发酵谷氨酸中,吉林范家屯糖厂和太原味精厂分别采用低温等电点法和离子交换法提取糖蜜发酵液中的谷氨酸,其回收率在70%,而国外采用去菌体浓缩等电点法和去菌体离子交换法,回收率达到90%以上。我们在开展甜菜糖蜜发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国内外味精行业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绝大部分采用的是等电点提取工艺,但是,经等电提取后所排弃的等电母液中,仍残留一定量的谷氨酸,我们为了将母液中残留的谷氨酸尽可能的提取出来或者使残留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还必须采用其它的工艺配合,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条件,在保证谷氨酸的产品质量前提下,既提高了等电收得率,又减少高浓度酸性废液排放量和减少治理污染压力呢?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项新课题,为此,我们对谷氨酸发酵液采用高离子浓度等电提取谷氨酸新工艺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