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联机系统拥有丰富的运行数据,但对其数据的有效利用依赖于室内机位置的信息,该信息目前主要依托于人工定位方法获得。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多联机室内机位置识别方法,用于降低现有人工定位方法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通过对多联机系统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构造了能够反映距离的评价指标,从而评价各台内机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距离及各台内机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上述指标与房间参数化信息进行匹配的方法,以获取内机在房间中的具体位置。模拟仿真和实验研究表明,上述基于运行数据的多联机室内机位置识别方法能够准确地对内机在房间中的位置进行识别,并显著降低内机位置识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在结构特性一定且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室内机中表面式换热器的通用热交换效率与进风参数无关,利用厂家实测值对其进行了验证.为多联机室内机在变配电房内干工况运行时的制冷量计算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多联机系统合理选型.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热管换热器的特点,通过对热管换热器与其他换热器的对比分析,明确了热管换热器在空调热回收领域的优势,并结合工程实例,以实际数据证明了热管换热器在空调节能方面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热管技术在近室温工况条件下节能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热管换热技术在近室温工况条件下节能应用的技术适用性及其与工业应用的条件差异;对热管换热器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最佳充液率等参数的确定以及通风空调节能、太阳能利用、地热能利用、低品位废热利用、热管供热系统等工程应用途径和形式、设计方法和原则等一般性工程问题作了系统分析,为实际工程应用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某羽毛球馆水源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与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对比,体现该系统运行节能管理方便等优势。同时对此羽毛球馆水源多联机空调系统原理及机房布置进行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多联机空调系统在特殊场合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清华大学STECH3模拟计算软件,构造了不同形式多联机室内机用于同一典型办公室内的计算模型。计算了制冷和制热工况下,不同形式的多联机室内机送风形式对于室内温度场和风速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一些客观的结论和观点,希望为多联机的产品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市场主流风冷式多联空调机的调研,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对风冷式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室内外机选型及修正、室外机房的设计、以及室内外机的设计/安装条件进行总结,旨在对提供统一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商用多联机广泛使用的现实,分析了商用多联机对暖通空调节能所起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缺少商用多联机相关规定引发的问题,以及商用多联机的COP、工程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埋地风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节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欧洲被动房技术中,其特点是利用土壤深处地温波动小、近于恒温的特点,对建筑物的新风进行预冷、预热处理,来达到新风节能的目的。通过介绍埋地新风换热器内空气温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具体算例,计算了采用埋地风管换热器的节能量。 相似文献
12.
13.
方武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7,26(5):60-63
为了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以较小的水泵功耗实现更多的热交换,通过实验对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三种换热器的研究结果都说明冷、热媒流量越大,换热量就越多,而流量的增加又会带来管路阻力的增加,从而造成水泵功耗的增加。由此提出了在工程中如何控制换热器冷、热媒流量的一些建议,以期在换热器换热量和水泵功耗之间找到最佳的流量值,从而达到设备运行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热管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中的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对影响分离式热管换热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在烟气出口温度一定的前提下,较高的烟气进口温度可减少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传热面积,降低造价,但受到热管工作温度的限制,应控制烟气进口温度。在热管几何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烟气进口温度对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影响很小,因此为提高传热系数,应优化其结构。虽然较低的高压发生器溴化锂溶液进出口温度可减少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但会使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性能系数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原理,提出了一次能源消耗量计算式,对比计算了使用天然气、煤油、电、太阳能几种不同能源的供热设备与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耗能量,并讨论了降低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节能效果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近年来住宅设计中的节能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对“漕河景苑”小区施工图过程中单体节能设计的总结分析,重点思考在住宅单体设计中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满足节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