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0项地下水评价指标,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滹沱河冲洪积扇平原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发现由于参评指标中痕量指标较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通过修正其聚类权的计算方法将原有方法加以改进,得出结论:区内绝大多数地区水质状况良好,影响区域地下水质量的指标主要为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氮等无机指标,水质较差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城镇周围区、排污河道两侧、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区及引污水灌溉农田地区。指出工农业发展及人类活动加剧是造成研究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把地下围岩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应用灰色聚类法对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灰色聚类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治淮》2007,(5):36-38
从研究系统的信息是否明确来看,水环境质量评价包含众多影响因素,是一个外延确定而内涵不确定的问题。属于灰色系统范畴。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学者,华中科技大学邓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并发展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灰数的白化权函数将观测指标聚成若干个可定义的类别的方法。本文根据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扬州古运河监测指标的情况,应用该方法对2004年某断面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水质评价是防治水污染、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水环境系统中由于多评价指标耦合而存在的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采用指标变换值的灰色聚类法对大连市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并通过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对比验证,基于指标变换值的灰色聚类法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是一致的。该评价方法贴近实际情况,为水质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灰色聚类法对石羊河下游水环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石羊河下游四坝桥、蔡旗、红崖山、红水河及金川峡共 5个监测断面 1999年4、5、6三个月的水质进行了评价 ,说明了评价方法和步骤 ,并根据评价结果 ,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目前水质污染的类型、程度及趋势 ,可作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莅窝水库1999年的水库监测资料,选择坝前、兰河、细河、库中心、蓝家崴子、胡巴什六个断面,采用灰色聚类法对该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以求反映目前的水体质量和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是:坝前、胡巴什的水质量为V级;兰河、胡巴什的水质为Ⅲ级。  相似文献   

7.
灰色聚类综合评价方法能否成功应用主要取决于白化权函数的选取与指标权重的确定。目前灰色聚类评估确定主要分为指标变权聚类和指标定权聚类,两种方法在水质评价、空气质量评价、环境评价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目前对于权重的选取基本采用的是静态权重,对于随时间变化的监测序列,这样的权重选择有其不当之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权重问题,采用投影寻踪方法计算得到静态权重,在此基础上得到基于均值的变异程度的动态权重,并将其应用于高邮湖水质评价之中。实例表明,该方法的评判结果更符合当地的水质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大凌河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利用平均标准值法进行量纲一化,利用倒数法确定聚类权,建立了大凌河水环境质量灰色评价模型.根据大凌河污染物排放特点选择参评因子,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对大凌河进行水质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上窝堡的水质等级为Ⅲ级,污染程度为中度;朝阳与义县的水质等级为Ⅳ级,污染程度为重度;凌海的水质等级为V级,污染程度为严重;大凌河部分水域已经不能满足用水要求,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一套实用可行、便于操作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聚类法来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其中结合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灰色三角白化权函数进行评价,最终得到河流健康等级。该方法评价河流健康所得结果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相吻合,为河流健康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林虎 《人民珠江》2011,32(3):3-4,26
水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或不确知的系统,适合采用灰色聚类法进行多种参数的综合评价。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污染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界限,利用倒数法确定聚类权,构建了综合评判灰色数学模型,对水质评价进行研究。以太子河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证实水质良好,比较适合城市各方面的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工业用水等。  相似文献   

11.
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区域水资源保护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秋 《中国水利》2013,(23):43-45
面对我国水资源约束趋紧、水污染严重和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亟须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省区水资源保护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问责制,处理好人水关系。对区域水资源保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讨论,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省区水资源保护状况进行试评价.为有关部门加强水资源保护宏观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模糊聚类分析法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因子量化分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后,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郑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生态环境均是较低和很差的状态,不适于人类长期居住,因此急需采取措施改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孙宁宁  郭晗  潘乐 《人民长江》2008,39(16):97-98
针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评价水价计算方法的现状,引入灰色和层次性系统分析理论,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工程因素3方面考虑,建立了水价计算方法优选的灰色层次性综合评判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间的关联度,结合评价模式得出6种水价计算方法的优劣顺序.结果表明水价计算方法从优到劣依次为:边际机会成本法,供求定价法,影子价格法,成本核算法,承载力水价法和CGE法.  相似文献   

14.
地震波CT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可靠性强、信息量大、图像直观的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波CT勘测技术在某隧道中的探测应用情况,按照规范的方法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勘测,经过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等阶段的细致工作,本次勘探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说明了物探技术在隧道地质病害诊治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位崩塌地质灾害的传统调查手段可能危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且存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数据不精确等缺点。无人机遥感技术当前在国内多领域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对贵州油杉河景区的仙宇屯高位崩塌单体进行了研究,通过图像拼接和几何校正,实现了精度0.487m的DOM和实景三维立体模型,并对航拍成果的精度进行了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获取的影像数据在今后崩塌地质灾害调查中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权的可拓理论在地灾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夏林  严宝文 《人民长江》2012,43(21):70-74
为解决地质灾害评价中定量与定性指标不确定、不相容问题,将熵值法与可拓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可拓理论模型。在物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反映的数据效用值来刻画指标的权重系数,客观合理地解决了权重分配问题,并通过关联函数值与关联度的计算最终判定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将该模型应用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的地质灾害实例分析,将评价结果与传统定权法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了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验证了该模型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时勇  毕诗咏 《吉林水利》2007,(11):24-25,28
本文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把它应用于布尔哈通河水质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施工经常遇到溶洞、突水、突泥、坍塌等地质灾害威胁,因此,在施工中辅之以地质预报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TSP技术(隧道弹性地震波反射技术)与TRT技术(隧道层析扫描成像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将两种技术应用于三峡翻坝公路鸡公岭隧道岩溶裂隙水的施工地质预报实践中。通过工程实际应用,两种预报技术均能够基本查明岩溶裂隙水的发育规模、发育位置,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安全指导。  相似文献   

19.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南秦巴山区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陕南28个县(区)的县域地质灾害区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得出结论:地质灾害沿主要河流、断裂、交通干道两侧一定范围内呈"带状"分布;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年平均降雨量小于1 0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随年平均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年平均降雨量小于800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最大;多数滑坡主要发生倾角范围在为20°~40°范围内;崩塌主要发生在多数崩塌倾角范围为40°~60°范围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中低山区;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泥盆系和元古宇地层岩性区;断裂的规模越大,对其两侧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也越大,深大断裂凤镇-山阳断裂带灾害点密度最大;宝成铁路两侧1km范围内灾害点密度最大。分析结论为陕南移民搬迁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