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劳动部颁布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根据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决定是否允许登记及发放使用证。1990年又颁布了“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给出了如何确定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基本要求。检验规程的贯彻执行将大大提高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水平。但各等级的基本要求规定得较原则、粗糙,还不是完全按“合乎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2.
安全状况等级是在用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的综合体现,是对各项检验结果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如果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得不准确,一方面可能使某些在用压力容器“带病”运行,隐患得不到及时排除,影响装置的安全运行,甚至引发爆炸事故;另一方面可能将仍可使用的容器判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依据《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简称《检规》),通过检验,加以分析和判断,准确评定出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从而保证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经济运行。下面就《检规》中第五章“安全状况等级评定”第34~36条,结合一些实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相关问题。如无损检测与缺陷特征、检测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还分析了安全评定计算遇到的问题,包括材质挂能数据取值不准、缺陷栓出率的问题和应力计算,从而解决了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相关技术难题,为今后的压力容器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压力容器管理及安全评定辅助专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知识,利用Delphi5开发了压力容器管理与安全评定辅助专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失效分析、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压力容器分类、缺陷评定、应力分析与强度校核等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5.
刘庆  袁榕 《压力容器》1992,9(3):53-55,59
磁粉探伤是无损检测技术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探伤方法,它对铁磁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具有很高的检出灵敏度和准确率。从理论上讲,表面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系数非常大,而且由于表面裂纹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因此在交变应力下大大加速了扩张速率,增加了使用危险性。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仅由表面裂纹或由内部及近表面缺陷发展而形成的表面裂纹引  相似文献   

6.
在用不锈钢复合钢板制压力容器检验与安全等级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赖德海 《压力容器》2003,20(2):35-37
不锈钢复合钢板所制造的压力容器,其基层主要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而复层主要满足耐腐蚀性的要求。对在用不锈钢复合钢板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发现的缺陷,应通过检测技术区分其在焊缝中的部位来评定容器安全等级,缺陷若在复层(包括过渡层)焊缝中,如不是裂纹则不影响容器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7.
我国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八五”期间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技术的概况、主要研究成果、工程实践和应用情况以及技术前景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目前压力容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VB和ANSYS开发压力容器参数化设计和缺陷评定集成系统的方案。剖析了将“设计”与“评定”两者结合的优势,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阐述了APDL参数化模板文件设计与含缺陷容器有限元分析实施方案的关键技术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对核电站压力容器进行无损检测过程中常常会发现缺陷。根据现有设计、制造、运行和检修资料,采用结构完整性评定方法,判断容器缺陷类型以及缺陷扩展可能性。具体评定方法包括强度分析评定和应用失效分析图法进行缺陷评定,用于判断含缺陷压力容器是否满足运行使用和相关规范及管理要求。对于那些需要停机修复的压力容器,通过缺陷评定为容器后续处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安全分析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压力容器初级评定方法中的失效评定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PD6493—91版中一级评定失效评定图(FAD)与PD6493—80,CVDA—84规范中的COD设计曲线以及CVDA—84规范中的塑性失稳评定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分析讨论,提出了适于我国压力容器弹塑性启裂及塑性失稳初级评定的失效评定图(FAD),并用16台在用压力容器中的缺陷评定数据和16台模拟容器的静压爆破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其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FAD方法既安全可靠又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负荷、介质等原因,加之压力容器的使用条件越来越苛刻等原因的存在使得压力容器断裂而造成的破坏事故越来越多,所以压力容器的安全与否受到了较大的关注。所以,对压力容器的安全及强度进行评定,了解压力容器的性能状况,对于提升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防止事故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压力容器的标准与缺陷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情况谈一些对压力容器标准与缺陷评定的认识,这是涉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的两个极重要的方面。从1988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压力容器技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与讨论情况看,也充分反映了国际上对这两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谢阳  龙伟  赵波  刘华国 《机械》2019,46(11)
压力容器不断向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应用于空气动力试验、核电工程、热电工程等的大型复杂压力容器,其内含缺陷具有先天性与后发性、多样性与复杂性、隐蔽性与突现性等特点,由此引起的重大安全事故多发,压力容器缺陷安全程度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从R6失效评定图出发,比较了国内外压力容器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对比阐述了压力容器安全裕度研究的不同方法。针对射线法等传统评定方法对缺陷安全裕度及剩余寿命估算不能反映缺陷安全衰减路径与扩展速率的时变性问题,重点介绍了基于衰减路径速度积的新方法,并推导出速度积和安全裕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压力容器缺陷评定的δ—FAD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初级FAD的安全系数出发,综合考虑有关国际规范及实际工程评定结果,以严格的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和塑性失稳理论为基础,依据CVDA-84,利用曲线拟合方法,提出适用于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的半经验性的通用δ-FAD。据此,进一步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压力容器缺陷评定的δ-FAD方法。  相似文献   

15.
EN 13445博采众长而又锐意革新,对各国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介了欧盟承压设备指令(PED)对承压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ESR),讨论了EN 13445达到这些基本安全要求的符合性评定程序,并分析了这些指令和标准的实施对我国压力容器的制造与贸易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6.
压力容器多工作于极端恶劣工况下,有必要开展相关标准或规范的研究工作,评定存在缺陷的压力容器。ASME规范是较早地把断裂力学用于压力容器设计和缺陷评定的文件之一。ASME第Ⅲ卷附录G和ASME第Ⅺ卷附录A提供了评定厚壁压力容器缺陷危害性的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本文讨论了与分析方法有关的试验方法、缺陷表示、工况环境、应力分析及所推荐的安全系数等有关方面,简要地探讨并指出了这些参数和方法对其他材料和非核结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国际压力容器缺陷工程评定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役压力容器的安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断裂力学的出现和发展为带缺陷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安全评定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研究,提出一些工程评定法或规范,并不断修改完善。我国从7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压力容器缺  相似文献   

18.
在使用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从而引发容器失效问题,因此需要深入分析低温压力容器失效原因,同时需要全面的检验和评定低温绝热压力容器运行状态,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和控制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了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失效因素与检验评定技术,以期对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保障低温绝热压力容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利用R6评定图对压力容器单一缺陷安全性及安全程度的评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多缺陷的压力容器,提出了按照一定梯度对评定区进行梯度分区,设定梯度分区后不同区域安全程度不同,对多个缺陷的安全性进行评定,得到各缺陷的评定结果图,从中可以看出多个缺陷评定点落在不同区域的百分比,由此可以模糊评定压力容器整体安全性.利用编程实现了该方法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软件中的运用,得到了正确的结论.通过对模糊评定找出的安全程度低的缺陷的寿命预测,进而得到压力容器的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锅炉压力容器计算机辅助焊接工艺评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计算机被引入焊接工艺评定领域 ,国内外均对此开展了研究工作[1~ 7] ,并开发出多个这方面的软件 ,但现有软件存在功能单一、实用性差、可信任度不够和开发工具落后等缺点[8] ,本文依据JB442 0和JB470 8两个标准采用可视化开发工具VB6 0开发了锅炉压力容器计算机辅助焊接工艺评定系统 (CAWPQS)。   1 系统模型按照国内外的标准 ,并非所有的焊接工艺都必须经过焊接工艺评定试验验证合格 ,只要存在依照标准可以证明拟定工艺可直接用于生产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拟定工艺可不必进行评定而直接用于生产。这样可充分利用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