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小虹 《华中建筑》2014,(8):127-131
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城市中心区建设由空中连廊、地下通道、地面街道以及室内公共通道连接而成的立体步行交通系统,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区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不佳、步行环境差等问题,能够营造人性化的、适宜人居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对于活化城市中心区,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增强城市对于高端人群的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等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具备一定建设城市立体步行系统的条件,未来可以通过在城市中心区建设步行系统的方式逐步改善城市中心区发展面貌和发展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城市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立体步行系统是现代城市CBD区域的重要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及景观设施,其直接影响城市的运行效率及城市形象.通过参考国外成功运营案例及对现状的调查,总结顺德德胜商务区现状立体步行系统的问题,研究立体步行系统结合轨道交通设施下如何扩展轨道站点的覆盖、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立体步行设施与建筑的衔接、优化区域的交通出行结构,...  相似文献   

3.
从步行系统的概念和价值出发,分析昆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特点和步行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潜力。提出整体构建昆明市中心区步行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步行系统是城市中心区各类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对 城市中心区人性化品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步行优 先是城市中心区空间营造的重要价值观。为将步行优先的价值 观系统理性地落实到具体空间要求,明确指导城市中心区空间 设计实践,提出基于“价值特征”的设计方法。价值特征是指 设计的价值观及其引领下的空间特征。基于价值特征的设计方 法是指,明确设计的价值观,并建立基于价值观的价值特征体 系,进而落实到具体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价值观、空间 特征”2个层次,实现价值观在空间设计中的落实。在步行优先 价值观的引领下,建立包含“目标价值特征、本体价值特征、 支撑价值特征”的城市中心区步行系统价值特征体系,阐释其 具体价值特征内涵,提出多元价值特征耦合的设计框架,指导 步行优先的城市中心区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5.
香港中环地区步行体系呈层叠状和网络化,是长期以来城市演变进化和地区迅猛发展以及地形条件影响制约的共同结果.通过汲取中环地区步行体系的成败经验,提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步行体系发展策略:建立层级化的步行体系网络结构,构筑高连通性的复合步行体系,提倡多功能的步行体系空间使用,合理设置和利用步行体系节点.这些策略对我国其他类似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建设经济、高效的步行体系将起到有效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历史中心区是记录历史、塑造城市文化特征的重要场所。比起新的建成区,已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成熟城市中心区需要通过新的方式来达到自身的复兴与发展。意大利历史城市发展中借由绿色通道的联系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建立步行空间以有效解决历史中心区交通拥挤、空间紧缺等问题,同时为当代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场所空间。意大利安科纳历史中心区定形于16世纪教皇国时期,各时期城市肌理和骨架特征清晰可读。通过对安科纳历史中心区步行空间的分析探讨,思考城市历史中心区步行空间的特色营造,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历史中心区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周亮  亓菲 《城市建筑》2014,(32):60-60
本文从对城市停车难的问题的解析入手,梳理出城市中心区立体停车库的设计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中心区立体停车库的发展对策,对城市中心区立体停车库的设计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心区的地下空间通过彼此建立联系以提高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中心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中,不但需要顶层设计考虑系统的完整性,还要因掣肘于某一段连通工程实际施工难度,去更多地考虑协调产权、突破工程技术、消减施工社会影响等因素。因此,本文引入城市道路交通评价中的“连通度”指标。它既反映了整个地下步行系统的网络化程度,也能反映某一段连通工程在整个系统连通中的价值,去支撑高成本高难度的地下空间发展决策。探索地下步行系统中的连通度计算方法。文章通过收集北京、深圳、南京、杭州的中心区地下步行系统规划方案作为算例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城市地下步行系统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提出山地城市步行系统建构的意义和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步行系统建构的影响因子,利用系统方法,结合一些规划建设实践的例证研究分析,总结出山地城市步行系统从宏观到微观的建构方式,并指出其在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演变关系,从而得到有序的步行系统布局和丰富的城市步行空间。  相似文献   

10.
陈学云  谢玉常 《园林》2008,(3):16-17
“天府之国”——成都市的立体绿化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已成为城市绿化的特色和亮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步行商业街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日趋活跃,大中型综合商厦,贸易中心,展销中心拔地而起,建成了一些运用传统建筑形式地方色彩的商场,步行商业街以及仿效国外商业经营方式的自选商场,购物中心等。但仍存在不少社会问题,如商业与交通相互干扰,土地使用不经济,综合效益差,商业环境单调,缺乏特色等问题,本文就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以及步行系统的规划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勇伟  叶伟华 《华中建筑》2010,28(7):137-138
该文针对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区中步行城市生活日益萎缩乃至缺失的现状,提出基于步行导向的城市设计整合理念,并从功能融合、空间编织以及交通协同等方面对基于步行导向的城市设计整合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健康城市看我国城市步行环境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波  徐苏宁 《华中建筑》2009,27(2):149-152
该文以“宜居城市”、“健康城市”两大理念为出发点,以整合城市步行空间和提升城市健康水平为目标,提出了营建完善的步行系统所应采取的规划策略,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水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立体绿化工程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项关键举措,旨在通过不同层次的绿化手段增加城市绿量,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该文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立体绿化工程的关系,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立体绿化工程施工技术,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赖琰  逯靖远 《中州建设》2007,(12):55-55
1.生态城市理念 1.1生态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主要强调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等因素.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实现城市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  相似文献   

17.
方可  郭济朝 《门窗》2013,(2):198+204
文章首先指出当前国内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缺乏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考虑,进而揭示了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缺乏空间形态层面内容及其评价指标的弊端。最后提出生态城市的评价体系应加入城市空间形态层面的内容,不同类型的城市应制定不同的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生态城市的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李焕飞 《山西建筑》2013,(31):192-193
以公路设计为核心,并以生态设计理念在公路设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探讨了生态公路设计体系的构建方法,分析了影响公路环境的因素,指出应将公路设计和生态设计紧密结合,以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清洁环境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王建国 《规划师》2002,18(4):15-18
分析城市设计中生态理念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探讨生态理念的内在意义,以及城市设计与城市生态过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缓解人 车冲突和构建宜步行空间备受关注。文章选 取陆家嘴金融区作为案例,通过小陆家嘴的 空间发展梳理、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现状调 研,指出中心区空间存在空间格局机动化,主 轴切割城市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节点与步行 系统脱离等问题。同时采用图解和空间句法 等方法,对比研究TOD模式、巴黎德方斯、 维也纳多瑙新城、伦敦金丝雀码头等一组基 于公交化和步行化理念开发的城市中心区, 提出优化中心区步行空间的主要内容在于构 建宜步行的交通结构,提升公共交通对步行 者的支持和塑造能激发城市生活的公共空 间。基于此,提出包括立体化交通策略、站厅 核策略、可见即可达的步行空间主节点策略 等适用于当代城市中心区空间重塑的措施, 为后续中心区建设和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