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绿豆为作用载体,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在不同发芽阶段的绿豆芽中的内化定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照射和化学消毒剂处理两种方法对定殖在绿豆芽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消毒处理,探索消除绿豆芽中定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绿豆发芽前期的4个不同的时段(0~48 h内):吸胀期(G_1,0 h)、萌动期(G_2,0~12 h)、发芽初期(G_3,12~24 h)、发芽期(G_4,24~48 h),分别接种不同浓度的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10~2、10~4、10~6、10~8 CFU/m L),鼠伤寒沙门氏菌在豆芽中的内化定殖能力不同,但在绿豆发芽的生长周期(约为144 h)结束时,4个不同接种时段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内化量趋于相同。对绿豆芽中内化定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消毒处理对内化定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而次氯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浸泡处理对内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去除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制备肠炎沙门氏菌核酸标准物质(g DNA)进行初探,共制备200支样品,每支约含有肠炎沙门氏菌g DNA 1μg。方差分析结果显示,F值为0.835 7,小于F0.05(14,30)=1.68,表明在95%显著性水平时,样品的g DNA含量均匀;稳定性试验表明样品在-20℃下保存12个月,g DNA含量维持在1μg/支,0.8 g/d 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目标条带清晰,以inv A基因为引物的PCR反应产物电泳条带清晰,样品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温度下肠炎沙门氏菌(SE)在蛋黄、蛋清中的生存能力。方法无菌分离蛋黄蛋清,将SE稀释液分别接种于蛋黄、蛋清中,使SE-蛋清/蛋黄混合液中SE的浓度约为103CFU/mL。不同温度下培养,每4h/8h用平板计数法测定SE-蛋清/蛋黄混合液中菌液浓度,据此作出SE浓度变化曲线。结果 4℃时SE缓慢增殖,20℃和37℃时SE快速增殖,39℃时蛋清成分开始发挥有效的抑菌作用,42℃时蛋清中的SE能够被快速清除。结论严格控制污染源,并低温保存鸡蛋以限制鸡蛋中SE含量的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4.
肠炎沙门氏菌在鲜切果蔬中的动态生长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SE)在4、10、15、30℃的鲜切苹果、卷心菜、生菜中7d内的动态生长变化,验证ComBase数据库中的生长预测模型GP(Growth Predictor)的预测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SE在4℃的3种鲜切果蔬中生长受到抑制,但能存活。不同温度下,生长到最大菌落数的时间有一定差异,温度越高,所花时间越短。对比GP的预测值,SE在鲜切果蔬中生长的最大菌落数均不能达到GP的预测值。在10℃下,GP预测的SE在鲜切果蔬中的生长比实际生长速度慢,这在安全风险评估时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准确检测食品加热灭菌后肠炎沙门氏菌的含量,避免对亚致死状态的热损伤菌的漏检。方法:研究不同介质、温度、时间对热损伤肠炎沙门氏菌的修复的影响,筛选最佳介质、修复温度、修复时间,以建立修复方法。结果:各种介质、修复温度、修复时间对热损伤肠炎沙门氏菌修复作用差异显著。结论:最佳修复条件为营养肉汤37℃下修复2h。  相似文献   

6.
为了控制生鲜蔬菜上沙门氏菌的污染,本研究以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其在生菜表面吸附的影响因素,同时比对了含氯消毒剂和裂解噬菌体对生菜上粘附沙门氏菌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4~32℃)和作用时间的延长(5~60 min),肠炎沙门氏菌在生菜表面的吸附量呈增加趋势(3.59~5.20 log cfu/cm~2)。用10 mg/mL次氯酸钠处理受污染的生菜,在作用2 h时达到最大清除量(3.83 log cfu/cm~2),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0~48 h)清除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噬菌体随着感染复数MOI值的增加(0.1、1、10)与作用时间的延长(0~48 h),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清除量逐渐增加,在4℃和24℃时,对肠炎沙门氏菌的最高清除量分别为1.75 log cfu/cm~2和1.80 log cfu/cm~2。因此,肠炎沙门氏菌在生菜上的吸附量受到温度、作用时间和pH的影响,与含氯消毒剂相比,噬菌体可以安全有效的清除生菜上沙门氏菌。本研究可以为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在生鲜蔬菜中的清除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为指示菌,利用生长曲线测定和细菌活性实验研究Helveticin-M、绿原酸及二者复配的抑菌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胞外ATP浓度检测,探讨经Helveticin-M、绿原酸不同处理对指示菌形态结构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elveticin-M或绿原酸单独作用相比,二者复配处理后指示菌生长减缓,OD600 nm明显下降,在3 h内指示菌活菌数显著减少,在二者协同作用下抑菌效果显著增强(P<0.05);SEM观察显示复配处理后指示菌较单独处理时细胞表面损伤更为严重;CLSM分析结果也表明复配处理后指示菌细胞膜通透性明显增强,且Helveticin-M+绿原酸复配处理可显著提高胞外ATP浓度(P<0.05)。因此,Helveticin-M与绿原酸复配处理主要通过增强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溶液诱导肠炎沙门氏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VBNC)及复苏条件研究。方法 以不同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处理肠炎沙门氏菌,分析肠炎沙门氏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菌数及VBNC发生率的变化,结合扫描电镜观察肠炎沙门氏菌VBNC态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形态差异,而后比较不同复苏条件的复苏效果,同时对复苏后的细胞生理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40 mg/L有效氯浓度处理20 min可使活菌全部进入VBNC状态,细胞表面出现褶皱塌陷;高于60 mg/L有效氯浓度可全部杀灭,细胞出现断裂、破损;进入VBNC态的肠炎沙门氏菌在5种复苏处理下,均可恢复可培养性;在20 mmol/L丙酮酸钠×热激条件下恢复效果较好。pHi和胞内ATP显示复苏后细胞活性较正常细胞有所降低。结论 在食品生产、环境清洁中应注意次氯酸钠使用浓度,否则极易造成肠炎沙门氏菌VBNC态的形成和复苏,导致食品污染,从而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杨琳 《中国调味品》2020,(10):141-143
以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培养检测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沙门氏菌的种类及基本结构组成进行介绍,并采用常规的沙门氏菌培养检测流程对鸡肉、火腿鸭、鸡蛋、蛋糕、色拉和盒饭6种不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为缩短沙门氏菌的培养检测流程,建立一种改进型的培养检测流程,降低沙门氏菌培养检测过程中其他菌落的干扰。经试验对比,改进后的沙门氏菌培养检测流程可有效缩短培养检测所需周期,且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沙门氏菌快速测试片在食品检测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方法对67批自然样品,以及使用3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人工污染的20批样品,同时采用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与国家标准方法GB 4789.4-2010进行检测并比较,评价3M SALX沙门氏菌测试片法检测沙门氏菌的检测性能。结果 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与国标法符合率达95.5%,各有1例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 3M沙门氏菌SALX测试片法操作相对简便,稳定性好,与国标法有较高的符合率,作为一种新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仍需进一步积累检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
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绿豆芽成品率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绿豆芽的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生产过程中存在成品率低的缺点进行了重点研究,在保持成品较好的色泽、饱满度的前提下找到了提高产品成品率较佳的前处理方案,即采用5%的盐水漂烫,然后用20%的糊精溶液浸泡处理,最后用5%的乳糖和5%的食盐对物料进行复合调理。  相似文献   

12.
梁红  唐超文  曾志成  柯辉鹏 《食品科学》2007,28(10):214-218
用富含黄酮的银杏叶提取物(EGB)处理绿豆黄化幼苗,证明绿豆黄化幼苗能从溶液中吸收银杏黄酮,并引起某些营养生长方面的变化,从而改善绿豆芽菜的外观品质;银杏黄酮处理在提高绿豆芽菜黄酮含量的同时,降低其淀粉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提高。添加0.3mg/LIAA可明显地促进绿豆黄化幼苗对银杏黄酮的吸收,大幅度提高绿豆芽菜中的总黄酮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EGB水溶液处理绿豆黄化幼苗,生产高黄酮含量的保健芽菜是可行的。实验得出了高黄酮绿豆芽菜的生产工艺:即在25℃至30℃下,绿豆种子经清水精选后浸种12h,用含40mg/L银杏黄酮的EGB水溶液添加0.3mg/LIAA暗处理萌动种子48h,补充清水继续暗生长2~3d。  相似文献   

13.
绿豆综合开发及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根据目前绿豆市场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结合绿豆自身特性优势,着重论述绿豆改性淀粉开发,绿豆蛋白利用及绿豆膳食纤维生产加工等方面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工艺参数等情况,对绿豆综合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鑫  韩春然  袁美娟  马永强 《食品科学》2010,31(17):173-176
对绿豆淀粉和芸豆淀粉的颗粒形态及大小、溶解度、膨润力、透光率、糊化特性、老化特性等理化性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芸豆淀粉颗粒多呈椭圆形,粒径大小范围是17.89~28.80μm;绿豆淀粉颗粒呈现圆形或椭圆,形粒径大小范围是10.50~27.59μm;绿豆淀粉的膨润力、溶解度开始上升的温度较芸豆淀粉的早,并且芸豆淀粉的膨润力和溶解度在任意相同温度下都略小于绿豆淀粉;芸豆淀粉比绿豆淀粉的透明度先增加又随后降低,并且绿豆淀粉的透明度变化比较缓慢,而芸豆淀粉的透明度变化非常明显;绿豆淀粉比芸豆淀粉易于糊化;芸豆淀粉老化的速度高于绿豆淀粉。  相似文献   

15.
鹰嘴豆、饭豆、绿豆淀粉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鹰嘴豆、饭豆、绿豆淀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豆类淀粉的糊化性、膨胀度、溶解度、淀粉-碘复合物的可见光谱、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以及沉降体积等性质。结果表明:绿豆淀粉的成糊温度和峰黏度最高,而鹰嘴豆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最好;3种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都在620 nm左右。绿豆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凝沉性最好,沉降体积最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CaCl2电解水(CaCl2electrolyzedwater,CEW)浸泡绿豆后使其发芽,研究CEW对绿豆芽的保鲜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5 mmol/L CaCl2浓度的电解水处理后,在贮藏5 d时,与对照组相比,其质量损失率降低,硬度和脆度约是对照组(自来水处理)的1.28倍,并且杀菌作用明显,绿豆芽表面微生物数量减少近一个对数值;低场核磁共振结果表明,绿豆芽水分状态有所改变,结合水含量增加;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分别降低约16.5%、27.5%、36.8%,维持了细胞膜完整性,减少活性氧积累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此外,CEW处理后绿豆芽贮藏期间的褐变现象得到抑制,机理与褐变底物总酚含量降低以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下降有关。由此可见,CEW处理可一定程度上延缓绿豆芽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绿豆淀粉颗粒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处理前后绿豆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部分融合、峰强度下降以及结晶度降低。但处理前后的X射线图谱表明,处理后的绿豆淀粉基本保持了原有的A型结晶结构。与原淀粉相比,湿热处理后玉米淀粉的结晶结构变化幅度不大。压热处理后绿豆淀粉,其颗粒形貌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颗粒破裂重组,不同淀粉颗粒中的链淀粉相互形成氢键,从而改变了原淀粉的结晶结构,从X射线衍射图谱我们可以看出,处理后淀粉有新结晶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黑米绿豆发酵酸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以黑米、绿豆为主要原料研制发酵酸奶饮料的生产工艺,对影响产品的风味口感、稳 定性及乳酸菌产酸活性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选择适宜工艺条件,并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拓展绿豆蛋白在乳液体系中的应用,该研究以大豆蛋白为对照,系统探究了热处理前后绿豆蛋白结构、表面疏水性、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以及绿豆蛋白稳定的油水乳液的稳定性和胃肠消化行为的变化。蛋白表面疏水性测定结合表面张力分析发现经湿热处理后(120 ℃,20 min)绿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从4 870.80增加到9 482.50,在油水界面上的扩散速率从0.33 mN·m-1·s-0.5增加到0.45 mN·m-1·s-0.5,热处理的绿豆蛋白在油水界面表现出更高的界面活性。在6%的蛋白浓度条件下,与大豆蛋白相比,热处理的绿豆蛋白稳定的油水乳液呈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及物理稳定性。与大豆蛋白类似,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发现热处理的绿豆蛋白具有良好的胃肠消化特性,主要表现为蛋白的快速消化,乳液液滴在胃消化过程中呈现一定程度的聚集行为。研究表明热处理的绿豆蛋白具有应用于植物基食品乳液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