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籽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有毒物质茶皂素的存在制约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在对油茶籽粕进行脱毒的处理方法中,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处理方法之一。论述了油茶籽粕的营养价值,微生物发酵对油茶籽粕脱毒处理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6,(1):11-14
油茶籽粕是油茶籽提油后的副产物,营养成分丰富且价值高,可以作动物饲料,也可以通过提取油茶籽粕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加工生产多种高附加值产品,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开发力度大大不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介绍了油茶籽粕的营养成分,并从油茶籽粕在动物饲料、食品、医药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对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酶法水解油茶籽粕制备油茶籽多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冷榨脱脂油茶籽粕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水解法对油茶籽多肽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确定胃蛋白酶水解油茶籽粕制备油茶籽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0 ℃,酶解时间3 h,加酶量15 000 U/g,固液比1:30.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油茶籽多肽产率达到61.8%.  相似文献   

4.
油茶起源于中国,含有大量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文章概述了目前我国油茶籽的加工工艺,并对其主要副产物油茶饼粕和油茶籽壳的综合开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油茶籽粕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油茶籽粕的基本组分进行测定,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油茶籽粕蛋白,在测定等电点基础上探讨油茶籽粕粉碎粒度、浸提液pH 值、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提取油茶籽粕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pH10、浸提时间80min、浸提温度45℃和粉碎粒度80 目,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57.8%。  相似文献   

6.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敏  王承明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5):38-41,46
茶皂素是一种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日化、医药、食品、建材和农药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以油茶籽粕为原料,乙醇为浸提液,分别研究了料液比、温度、原料粒度、乙醇浓度、pH值、提取时间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茶皂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即:料液比1:20、温度81℃、粒度80目、乙醇浓度63%、pH=11、提取时间4 h,茶皂素得率为20.54%,与理论预测值21.12%相比仅差0.58%。由结果可知,该方法简单可行,得率高。  相似文献   

7.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选用热带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2∶1∶1为供试菌种,对油茶籽粕进行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优化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尿素添加量6%,培养基含水量6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4d.油茶籽粕经发酵后,粗蛋白质质量分数由16.96%上升到35.82%,粗纤维质量分数由20.12%下降到10.96%,营养价值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通过发酵法制备乙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油茶籽粕发酵制备乙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钙镁离子比和酵母接种量的交互作用对乙醇得率的影响高度显著;钙镁离子比和氯化铵添加量交互作用对乙醇得率的影响显著。油茶籽粕发酵制备乙醇的最优条件为发酵初始pH 5.0、钙镁离子比0.90∶1、氯化铵添加量0.75%、酵母接种量0.40%,在此条件下乙醇得率为94.3%。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油茶籽粕的提取利用,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油茶籽粕提取液中油油茶皂素含量的影响,并就油茶籽粕提取液对各种污布的洗涤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液中含有的油茶皂素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时去污效果明显,尤其是去除皮脂污垢的能力显著,是开发环保型洗衣液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0.
油茶籽粕蛋白质提取工艺及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油茶籽粕中的蛋白质,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1∶20,pH值8.0,浸提时间130 min,浸提温度60℃时提取效果最好,蛋白提取率可达48.59%;油茶籽蛋白的吸油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而大豆分离蛋白的吸水性、乳化能力和泡沫稳定性优于油茶籽蛋白。  相似文献   

11.
山茶油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茶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还含有角鲨烯、山茶甙、山茶皂甙等生理活性成分。山茶油烟点高,不皂化物含量少,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其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而且山茶油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特性,如抑制脂质过氧化、预防肥胖、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综述了山茶油的功能特性,以便能更好的开发利用山茶油。  相似文献   

12.
研究比较了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三酰甘油组成、甾醇、生育酚、角鲨烯等特征组分。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7.50%~84.44%;茶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86%~23.04%,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6.53%~58.54%。2种油脂主要三酰甘油均为OOO、SLO、LOO,但相对比例各不相同;甾醇含量分别为1 099~2 298,499~927 mg/kg,主要组分为β-谷甾醇和Δ7-豆甾烯醇,占甾醇总量80%以上。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中生育酚以α型为主,占总生育酚90%以上;前者角鲨烯含量为21~336 mg/kg,后者为108~198 mg/kg。研究可为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周丽明 《中国油脂》2021,46(2):114-118
以油茶籽饼为原料,优化脂肪酶-蜗牛酶提取茶籽多糖的条件,探讨酶提茶籽多糖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酶解温度和p H、酶解时间、酶添加量、脂肪酶和蜗牛酶质量比对茶籽多糖得率的影响;测定和比较酶提茶籽多糖与水提茶籽多糖对O2-·、DPPH·、·OH、ABTS+·4种自由基的清除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酶提茶籽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脂肪酶-蜗牛酶提取茶籽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35℃、p H 7.0、酶解时间2.5 h、酶添加量2.0%、脂肪酶和蜗牛酶质量比2∶3,在此条件下茶籽多糖得率可达5.83%;酶提茶籽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强于水提茶籽多糖。酶提茶籽多糖具有作为油脂抗氧化剂的潜质。  相似文献   

15.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to optimis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saponins from Camellia oleifera cak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extraction at 82.2 °C for 3.3 h with an 8.6:1 ratio (mL g?1) of solvent to solid. The saponin extract was further extracted with n‐butanol, and nine saponins were found as the main componen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saponins was carried out by HPLC–ESI–MS, and their possible structures were given.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saponin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by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1, 2, 3‐phentriol self‐oxidation and metal chelating activity assays. IC50 value of each assay was 3866 ± 3, 4744 ± 2 and 2389 ± 2 μg mL?1,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aponins from C. oleifera cake were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is pH dependent with 9.0 as the optimal pH and is also temperature independent.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探讨油茶饼粕糖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以长林油茶饼粕为原料,经提取和柱层析分离制得油茶饼粕糖蛋白,并通过颜色定性反应、等电点测定、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β-消除反应、红外光谱分析(FTIR)以及氨基酸组成测定等实验对油茶糖蛋白的理化、结构特性以及氨基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油茶糖蛋白含有酸性多糖,其等电点为3.6,分子量范围为2436ku,糖肽键类型为O-型糖肽键,糖链呈现吡喃糖的α-型糖苷键结构,且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其氨基酸种类均衡,是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资源。本研究系统的探讨了油茶糖蛋白理化和结构特性,为其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碱液提取法对油茶果壳木质素进行提取分离,以探寻油茶果壳木质素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研究碱浓度、料液比、微波射功率、微波时间对木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所提取木质素进行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浓度0.7mol/L、料液比1:70(g/mL)、微波功率和时间分别为550W和60min,在此条件下油茶果壳木质素得率达到11.45%;紫外图谱和红外图谱显示该方法提取的木质素保持了木质素的原有结构。优化油茶果壳木质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对木质素的工业化生产以及油茶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油茶籽油为原料,研究不同加热处理对油脂的脂肪酸、生育酚、角鲨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及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体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高温或长时间加热均导致角鲨烯和生育酚含量的损失。加热后油茶籽油总生育酚平均含量为43.68 mg/kg,较未加热(88.96 mg/kg)降低了50.90%;加热后角鲨烯平均含量为64.15 mg/kg,较未加热(67.06 mg/kg)降低了4.34%。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一株蜡样芽孢杆菌来固态发酵油茶饼粕,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降解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含水量109.9%,温度31.1℃,接种量10.0%,发酵时间48.0 h,此时降解率达到76.04%。对比发酵前后的物质变化,结果显示蛋白质、黄酮、必需氨基酸等均显著增加,茶皂素、单宁、总糖等均显著下降。通过电子舌和风味分析结果,证明了油茶饼粕经发酵后苦味、涩味会显著减少;风味物质会产生明显差异,会新增3,3-二甲基辛烷、丙位庚内酯等风味物质。本研究在保证油茶饼粕兼具营养成分增加、有毒物质减少的特性时,实现了油茶饼粕的高附加值利用,为后期的饲用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