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TDEA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再生  沈勇 《印染》1998,24(10):13-15
就非醇类环氧整理剂TDEA对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和丝绸酸性染料染色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TDEA可以提高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的上染百分率,并具有固色作用,同时TDEA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棉织物的干湿弹性。TDEA对丝绸的酸性染料染色,在得色量和色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活性染料染色丝绸的固色率和降低促染剂用量,研究了双辛基二甲基溴化铵(DODMAB)作促染剂对三支活性染料在丝绸上的促染规律。结果表明:DODMAB对活性染料上染丝绸具有高效的促染作用,促染剂质量浓度在4g/L时,活性红B-3BF、活性黄B-4RFN、活性深蓝B-2GLN上染率分别达到了98.7%、95.32%、94.96%,固色率分别为96.3%、89.18%、90.28%;三支活性染料染色丝绸的皂洗牢度均达到4-5级;三支活性染料在丝绸上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丝绸对碱的侵蚀是非常敏感的。不溶性偶氮和活性染料都具有极好的牢度性质,而且这两类染料在任意色泽下都能得到鲜艳的色泽,故比还原染料更为经济。本文着重对一些活性和不溶性偶氮染料通过丝染色以及用不溶性偶氮染料对丝印花作了研究,它们对丝的强度损伤较小。 同时对活性染料染色绸的耐光和耐洗牢度以及活性染料染色绸和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和印花绸的断裂强度均作了测量,这些染料对丝绸性能的影响与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亦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HOSTALAN染料及其在丝绸上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连工学院染料研究室自1980年起,对活性染料应用于丝绸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内容涉及染料结构设计、合成,国外商品染料的剖析,印染工艺,染色反应机理及结构与性能关系等;活性基团的类型包括卤代三嗪系、卤代嘧啶系、卤代喹恶啉系、各种β—取代的乙基砜系和溴代丙烯酰胺系等以亲核取代或亲核消除、加成型各类活性染料,并于1983年5月通过了鉴定。在现有的各种类型商品活性染料中,还没有专用于丝绸染色的系列商品。国外的研究工作也不多。本文拟仅就毛用活性染料Hostalan的结构及其在丝绸上的染色性能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5.
 用有机小分子阳离子作为活性染料染色时的分子伴侣,设计了丝绸活性染料分子伴侣促染原理并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小分子阳离子具有良好的促染作用;阳离子的疏水性越大,促染效率越高;阳离子的疏水碳氢链碳原子数大于等于12时,其会阻碍活性染料的固色反应,小于等于8时,不会阻碍活性染料分子的固色反应;有机小分子阳离子分次加入,容易实现匀染;具有较高疏水性、最长碳氢链的碳原子数不大于8的有机阳离子,可以设计两个较长的碳氢链上加以解决;溴化辛基三甲铵和溴化己基丁基二甲铵作丝绸活性染料染色时的促染剂,在较低浓度下,活性染料就有很高固色率,染色废水色度低,是具有很好应用潜力的清洁染色助剂。  相似文献   

6.
李会  郭利 《江苏丝绸》2004,(3):10-11
研究了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上染大豆纤维仿丝绸织物的溢流染色工艺,用BES活性染料染色效果较好,该织物经溢流染色后,手感柔软、弹性好、光泽柔和、色泽鲜艳,同时对各种助剂的用量、染色温度进行分析并确定了大样生产的溢流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7.
真丝绸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丝绸通过阳离子改性剂改性后,的蚕丝纤维上引入阳离子性基团,可人大提高活性染料对真丝织物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研究确定了真丝绸改性的最佳工艺为:改性剂用量10 g/L,改性时间30 min,改性温度60℃,改性pH9.0;真丝绸用活性染料雅格素黄N-SR无盐染色的最佳下艺:染色pH7.5,沸染50 min.改性染色后丝绸的各项牢度较好,染色深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提高柞蚕丝绸染色鲜牢度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辽宁省科委和省丝绸公司对此十分重视。1980~1981年,我们完成了《活性染料莱纳索(Lanasol)在柞绸上的应用》研究课题,并推广应用于出口染色绸的生产,取  相似文献   

9.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对天然染料、活性染料和天然活性染料所染丝绸的抗菌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活性染料所染丝绸属于非溶出型,其抑菌率略低于天然染料所染丝绸的抑菌率,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要高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  相似文献   

10.
SDE活性染料对真丝绸染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DE活性染料含有乙烯砜和一氯均三嗪两个活性基团,其可以用子真丝绸的染色。主要讨论了SDE活性染料对真丝绸的染色工艺,讨论了多种工艺因素对染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丝绸染色最佳的工艺为:碳酸氢钠2-4g/L,元明粉40~60g/L,固色温度为80-90℃,固色时间45min。染色真丝绸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1.
为简化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同色染色的工艺并保证色牢度,采用M型、汽巴克隆FN型和汽巴克隆LS型3种含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对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进行同浴染色,探讨染色工艺及混合染料对同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理的碱剂,调整碱剂用量、加碱方式、染色温度,进行适当的染料混合,能显著地改善蚕丝/棉和蚕丝/麻织物同浴染色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蚕丝织物的染色牢度,以重氮化-偶合染色工艺采用芳伯胺染料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优化了同浴加热阶段上染温度、染浴pH值和元明粉质量浓度等染色条件,研究了染色前后颜色变化机制,并探讨了该方法的染料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将芳伯胺染料与蚕丝织物同浴加热上染后,再在低温下将染料重氮化,并立即与蚕丝偶合,可大幅提升染色织物的K/S值;染色织物颜色的改变源于染色后染料分子共轭体系改变导致的发色体能级带隙的变化;苯胺类、萘胺类及1-氨基蒽醌类芳伯胺染料均适用于该反应性染色方法,染色蚕丝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均能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3.
叶皓华 《染整技术》2011,33(3):1-4,6
活性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价格低廉,是唯一的一类能与真丝以共价键结合的反应性染料,活性染料应用于真丝染色的应用前景看好.总结了活性染料用于真丝绸织物的染色原理和研究成果,指出了活性染料用于真丝绸织物染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3种叔胺类化合物(烟酸、异烟酸、吡啶)与活性红K-2G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将它们用于真丝绸染色,对其催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叔胺类化合物与K型活性染料的反应性能是决定真丝绸催化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经叔胺类化合物处理后,活性红K-2G对真丝的上染率及固色率均有提高,且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指标符合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在纺织品染整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关立平  陈维国 《丝绸》1999,(1):32-33
介绍了壳聚糖在纺织品染色及防皱、抗静电、抗菌等功能性整理方面的应用与研究情况。棉织物和真丝织物用直接染料染色前、羊毛织物用酸性和活性染料染色前或用媒介染料染色中、涤棉和人棉织物染色前用壳聚糖处理均能提高染料上染率。经壳聚糖处理后 ,涤纶织物抗静电效果显著 ,亚麻织物、棉织物和真丝织物的弹性回复角均有提高 ,各种织物的抗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蚕丝织物的天然染料染色缺少蓝色的问题,丰富天然染料染色蚕丝织物的色谱,用栀子蓝色素对蚕丝织物染色,研究了染色工艺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依据栀子蓝色素上染蚕丝织物的上染速率曲线及吸附等温线分别研究了其染色动力学和染色热力学。得到栀子蓝色素上染蚕丝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染色pH值3,染色时间50 min,染色温度60 ℃。在60 ℃,pH值为3条件下染色,染色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为朗缪尔型,为定位吸附。据此计算,得到栀子蓝色素上染蚕丝织物的染色饱和值为 97.465 9 g/kg。  相似文献   

17.
青黛在真丝绸上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万里  邓煜  黄建春 《丝绸》2000,(12):16-18
测定了青黛中靛蓝的含量,研究了青黛染色真丝绸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对染色试样进行了染色牢度和断裂强度测试,为青黛作真丝绸染料做了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天然染料染色织物的功能性并实现同浴染整,文章采用水溶性、反应性抗紫外剂改性的紫草素和未改性紫草素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染浴pH值对织物染色性能及抗紫外性能的影响,探究了部分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紫草素及改性紫草素染色织物的色深值和颜色特征值受染浴pH值影响,染色织物均呈现一系列由紫红色至蓝紫色色光。当染浴pH值为9.0时,改性前、后紫草素染色织物的K/S值均较高,改性紫草素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不低于改性前,抗紫外性能和抗菌性能均高于改性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桑椹染料对丝织物染色亲和力低、色牢度差的问题,为最大程度表现桑椹染料颜色特点,选择合理的桑椹染料染色工艺参数、媒染工艺对丝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测试桑椹染液的可见吸收光谱、染色织物色度(K/S值)及染色牢度来探讨桑椹天然染料的颜色稳定性及其对丝织物的媒染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桑椹染液在pH值为4以下、温度为80℃以下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