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凝练和提出的,锤炼国人文化品质,凝心聚力国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目标进发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武装。构建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正确认识文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涵养和认同功能,阶梯式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运用"文以载道"的价值,积极追求"文以化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为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应充分认识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落脚点在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从思想领域构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人生价值观。作为软性的价值思想,在大学生的行为导向上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需要注重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创新创强"着眼于大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理论预期上产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从本质上来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两者的结合要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入手,从理论的逻辑衔接上切入,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通过行为诠释社会核心价值观内涵,做到知行合一,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中国梦的实现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基本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一致.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天然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独特形式,能够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确方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感染力,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根"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练。因此,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构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它的成效离不开情感的作用。情感所独具有的激励、调控和感染效能使其成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应该从以"理"塑"情"、动人以"情"、借"境"育"情"、以"制"固"情"四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效能,从而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实现"富民强滇、建设美丽云南",是中国梦在云南的具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和强大的精神支撑,并能够提升"富民强滇、建设美丽云南"的凝聚力。立足云南实际,发扬"云南精神"、坚持"三个倡导"并着力从三个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宣传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弘扬云南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载体;学习"杨善洲精神",发挥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化民成俗"是通过改变物质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构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意愿的社会精神秩序的生活教化实践。其体现出来生活化、渐进性、综合性的教化特征不仅是我国传统教育的要义,也是现代教育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主流价值需要社会的接受和认同,对"化民成俗"的研究为新的社会精神秩序的构建特别是对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接受和认同提供了新的视角。在遵循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与大学生生活的全面对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培育。古代中国"化民成俗"生活教化实践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点明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任务。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基地,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构建以"理论教育、实践引导、社会传播"为"三维互动"主渠道,以"第二课堂、新媒体、实践基地"为"三维互动"主平台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得到高度认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省内3所不同类型高校学生进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优势,从整合校内媒体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构建网络共享社区、优选教育内容,丰富呈现形式3个方面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照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方面价值准则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总体表现上有喜有忧,有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高校培育大学生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抓住着力点,遵循"学而知之"、"知而行之"、"行而再知",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目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表现出了新特点,如人生态度理性而积极,人生目标更为实在,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选择多样化等;但也存在一些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如人生追求的平庸化和自我化倾向等。为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让大学生作好正确的个人定位,树立崇高理想,有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的远大抱负,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外学习学生是对外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群体。出于体验生活、拓宽眼界、实现自我发展的动机出国进行学习,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中华民族的"铸魂"工程,通过个体价值导向、规范体系、组织架构等途径对海外学习学生施加影响,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共识,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4.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创新中,不断超越和升华。通过扬弃与整合,其精华不断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鲜元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确立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道德基因”;国学和民族精神的复兴,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输送了“精神血液”;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培育了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伦理骨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浇铸“思想灵魂”。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世界潮流,体现人民意愿,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最佳方略,是已经被人类历史所证明的一种进步的治国方式。在对大学生进行依法治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突出权利和程序意识,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培养大学生的依法治国的思维能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人才素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内涵。高校应利用红色文化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功能,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等加深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大学生群体主流意识形态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考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到"三观"教育、学生党建、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大学生道德品格的培育、政治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品位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人的主体能动价值实现的条件,联系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尊重、培育、强化大学生信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性就应当基于其主体能动价值的实现,应当尊重、培育、强化自为、自觉、自由的“三自”理性的能动性,使之信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自”理性能动性向着由高校引领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利用《中华传统美德》课第二课堂的教学平台,尝试了一种融入学生生活的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需求,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当前,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高职学生在价值信仰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迷茫和困惑。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必须直面挑战,深入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快创新思路,不断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